|
乡村祠堂 (2014-02-16) 来源 珠江商报
在顺德见过太多雕梁画栋、开阔沉雄的祠堂,反观我们乡下的祠堂,简直简陋至极,不过,若遇逢年过节祭祖或新人拜堂,祠堂也会热闹一番。
我们村以张为大姓,这个祠堂也是张家祠堂,说是祠堂,其实不过是一个空的厅堂,两厢墙壁是左右两户人家的木板墙,一般祠堂大多悬挂先祖画像,也许是大家不知挂几世祖的画像,也许是为了图省事,干脆在上面贴一张毛主席画像。祠堂外面也没有设个香炉,燃着的香就插在地上,或者就插在两边木板墙的缝隙里,所幸从未有过火烛。
小时候特别期待跟父亲一起去祭祖,他提一个篮子,篮子里盛着猪肉、鸡、油豆腐等四五个菜,还有一条用酒灌醉的红鲤鱼,每个菜上都贴上喜字,末了,还用碎纸剪成红穗穗塞在公鸡的口中,此外,还要为祖先准备三杯白酒及筷箸,小孩大多跟在后边,提瓶白酒或拎袋纸钱、黄表纸,或回家取个物件跑个腿什么的。
来到祠堂,地底下早已一顺溜摆着各家祭祖的篮子,等到全部张姓的人都到齐了之后,便开始在祠堂前的空地上烧纸钱,估计祖先们都酒足饭饱了,便开始放一大串长长的鞭炮。小时候,我一直很不解,那么多人的纸钱全部堆在一起烧,那些祖宗能分清是谁家的吗?他们不会拿错吗?父亲说:"他们有登记的,不会拿错的。"鞭炮放完后,在香火缭绕、飞扬的纸屑中,人们开始寻回自己的篮子归家。祭祖回去再把篮子放到厨房里面祭灶神,腊月二十三把灶神送上天,让他在玉帝面前多多美言几句,这时该接人家下来过年了。
之后,家家关上门吃团年饭自且不提,待到新年的钟声一敲响,铺天盖地的鞭炮响声便汹涌而来,是谓"开门"。父亲先搬张凳子去祠堂占个位子,然后回来忙着去厨房煮年糕、烫芥菜、切红萝卜。凌晨两点,我跟着一起到祠堂,此时大家已经摆好了点心、果子和年糕。以前大家是有什么好东西都往上摆,有时鲜的水果或者是少见的点心,一是孝敬祖宗,二也是"显摆"的机会。但近几年,有很多小孩甚至大人也会过来偷吃,大家渐渐也只是摆一些普通的果子了。现在的人啊,连对祖先的敬畏之心都没有了。碗里白色的是年糕,意寓步步高升,碧绿的是长长的芥菜,意寓长命百岁,红萝卜点缀其上,意为红红火火,中间还压着一块豆腐,意为富富裕裕。摆到早上8点多钟,也是待放过长长的鞭炮后,再把这些东西端回来。
除了祭祖,祠堂再次热闹的时候则是新人拜堂。若是张家子孙娶亲,婚车先开到祠堂,这时全村村民早已闻讯赶来看新娘子,以前的新娘子大多是成亲之日大伙才头一回见,尤为期待与兴奋,过后还要评点一番。听说以前要在地上铺一张草席,新人在此跪拜天地,紧接着大伙便推搡着两位新人"亲密"一点,新娘越是娇羞,大伙便越是起劲,可以看作是闹洞房的前奏。如今,很多新娘子尚未过门,大伙早已熟识无比,况且还有很多奉子成婚的新娘,别说推搡,碰也不敢碰,更有一些孩子几岁才补办婚礼的新娘,小伙伴们连围观的兴致都没有了。"都老娘了,有什么好看的",该干嘛干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