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源> 精品书评 >《中国经济的前景》

《中国经济的前景》

加入时间:2022-05-31 14:44    访问量:4378    信息来源:



责任者:林毅夫著

索书号:F12/401

 

阅读林毅夫教授的这本书我有两方面的新认识。一是了解中国经济的发展潜力有多大,二是了解林教授的新结构经济学理论。新结构经济学理论提供了一个解释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角度,也可以解释为何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同样在转型的苏联、东欧、拉美、非洲一些国家,照搬西方的经济理论都失败了。

一些观点认为目前中国的人均GDP达到14000+美元(购买力平价换算值),历史上达到这个数字的德国和日本的后续GDP增长率明显下降(德国2.3%、日本4.4%),叠加中国人口老龄化,所以中国的GDP增长情况也会跟当年德国日本一样。然而这是一种静态的刻舟求剑的分析方式。中国经济增长潜力主要还是取决于与美国的技术和产业差距有多大,中国过去几十年能保持高速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拥有相比发达国家的后来者优势,通过引入和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产业才能够在几十年内走完发达国家走了几百年的路。经济增长依赖技术创新,而处于领先地位的国家进行技术创新的成本和风险很高,所以历史上发达国家的gdp增长率只能维持在33.5%。我们可以通过人均gdp与美国的相对值来衡量与美国的技术差距,目前中国的人均gdp只有美国的四分之一,而德国、日本和韩国在人均gdp是美国四分之一之后的16年间gdp平均增速达到了9%+,同期这些国家的16年间的平均人口增长率均在1%以内。所以从这个角度看中国的经济增长潜力还是有很大空间的。

新结构经济学区别于发展经济学的结构主义,结构主义主张政府干预将发展中国家的产业与发达国家对齐。这里的“结构”概念的内涵我还没完全清楚。但是这个理论的核心是:要素禀赋决定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是对马克思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拓展。要素禀赋指的是一个国家的生产要素相对于别国的丰歉,也就是劳动力、土地(自然资源)、资本、技术相对别国的丰歉。经济基础指的是生产的方法和方式,也就是产业的技术、资本、规模、风险等产业结构的内涵。马克思的理论里并没有说明经济基础是由什么决定的。根据新结构经济学的逻辑,一个国家应根据其要素禀赋来决定发展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例如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丰富,初期应发展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引进发达国家的技术和资本,然后通过国际贸易、积累资本更新要素禀赋,循序渐进的进行产业升级。二战后,按照结构主义的主张,发达国家之所以发达是因为有现代化大工业,所以发展中国家应该直接发展现代化大工业,由于没有比较优势所以需要政府补贴这些产业,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得不到资本,导致整个国家的经济停滞不前,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又有新自由主义认为结构主义之所以失败是因为政府过度干预,应该完全市场化,而市场化又导致原来政府补贴的产业迅速萎缩,大量企业倒闭员工失业,经济崩溃。

上一条:《看准》

下一条:《叩叩》

【返回】【顶部】【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