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时间:2022-07-19 11:50 访问量:4331 信息来源:
责任者:(美)许倬云讲授
索书号:D5/181
1930年,德国哲学巨擘卡尔·雅斯贝斯完成了《时代的精神状况》的书稿。在这部著作中,雅斯贝斯从存在主义哲学立场出发,探讨了“科技进步的文化前提及其对社会形态变迁的作用”,分析了“与西方社会现代化进程相伴随的精神文化的巨大震撼以及这种震撼留给当代西方人的困境”,挖掘了“西方文化的精神传统与现代性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内在冲突”。
而就在同一年,在遥远的东方, 许倬云出生于福建厦门。将近百年后, 许倬云先生在全球爆发新冠疫情的大背景下,应高山书院之邀,于2020年7月至10月做了十期演讲。这些演讲回望历史,关注当下,设想未来,同样是为这个变幻莫测的时代把脉问诊,从而尝试诊断出“时代的精神状况”,为我们提供一份思想参考和行动指南。
十期演讲经过整理汇编,形成了《许倬云十日谈》。之所以如此命名,是因为与薄伽丘《十日谈》的诞生有着类似的时代背景。1348年,佛罗伦萨爆发了可怕的瘟疫,许多人在这场传染病中死亡,也在医学技术仍然落后的中世纪欧洲引起了巨大的恐慌。这场瘟疫也极大地影响了薄伽丘,为了记录这场灾难,他创作出了不朽之作《十日谈》。
百年一遇的新冠疫情,深刻形塑了当今世界的宏观格局,也改变甚至支配了普通民众的微观情绪。在这一剧变而又巨变的时代背景下,许倬云先生的演讲既是对流行现象的解释,也是对事物本质的剖析,从而为这个时代留下一部洞察犀利的珍贵备忘。
许倬云先生的十次演讲海阔天空,包罗万象,宏观层面有对中美关系的解读与预判,中观层面有对科技发展和技术迭代的分析与评论,微观层面有对普罗大众生存境况的体认和关怀。从全书来看,这十讲基本上是漫漫而谈的自由表达,并无明显的逻辑分类,倒有几分苏格拉底教学的意味,在演讲之后又有不同领域的学者与许绰云先生的思想互动。
在我看来,可以用三个关键词提炼许许倬云先生的演讲内容,以及在庞杂内容之下所蕴含的核心议题。
一、历史的折叠
2020年年初骤然爆发的新冠疫情,不仅对世界卫生领域造成极大冲击,也引发了整个国际场域如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诸多方面的连锁反应。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和人类文明高度发达的21世纪,却发生了许多让人大跌眼镜的事件。这些充满魔幻现实主义色彩的事件仿佛是历史的重演,而历史也因此发生了折叠,模糊了过往与当下、现实与魔幻界线。
发生在大洋彼岸的美国的诸多乱象十分典型地阐释了这种历史的折叠现象,正如许倬云先生在总论中所言,“美国正在爆发的疫情是世界性的,也是生物性的、病理性的,这种蔓延的趋势不容易制止。但比疫情更严重的,是文化性、社会性的集体疯狂。具体而言,就是野心人士欲望的膨胀和愚昧无知,这二者结合产生了‘政治瘟疫’——执政者牢牢抓住权力不放。”在演讲举办期间,特朗普仍然是美国的在任总统,许先生在演讲中多次抨击了特朗普的愚蠢行为,也批判了美国社会的不安现状。比如特朗普政府对外背信弃义,退出多个国际协定,以邻为壑,提高贸易关税,引发了国际政治秩序的紊乱和动荡;对内鼓吹民族主义,破坏民主制度,加剧了美国社会的冲突和分裂。尤其是发生于2021年1月6日的国会山沦陷事件,可谓魔幻现实主义的巅峰体现,让整个世界为之震惊。
当然也不止是美国,在疫情肆虐过程中,在我国和欧洲也出现了不少反智主义和利己主义的荒诞事件,比如双黄连口服液可以抑制新冠病毒、饮高度酒能杀死冠状病毒,再如大理强制征用疫情防控物资、德国拦截瑞士防疫物资等。再联想到最近我国地方政府应对疫情的各种魔幻操作,如上海夫妇被误判阳性、过度防疫耽误农民春耕等,更是让人觉得有些历史似乎从未离我们远去。
就像黑格尔那句精辟的论断,人类从历史中学到的唯一的教训,就是没有吸取任何教训。新冠疫情如一面照妖镜,显现出了各种各样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乱象。许倬云先生针对这些乱象,从历史学的角度给予解释,并试图在杂乱不安的世界格局中建构出一条“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道路。
二、理性的激情
许倬云先生在做这次演讲时已是鲐背之年,用他自己的话来讲,“我已经90岁了,身体不好,随时准备垮掉。”“我90岁了,时间好像也不太多了。”尽管许先生是在“医院帮助我在家设置的病房”中做的演讲,依然无法掩盖他侃侃而谈的热情,在热情洋溢的演讲中又处处可见“世事洞明”的智慧和“人情练达”的理性。十场演讲不啻于十次思想的盛宴,充分诠释了何为理性的激情。
在这十讲中,美国现状和中美关系占据了很大篇幅,许倬云先生根据自己的治学成就和对两国国情的敏锐观察,提出了自身的独特见解。
在第二讲“中美争端下的世界格局”中,针对中美争端的现实状况,由于中国的崛起威胁到了美国的霸主地位,美国对中国发起贸易战,尤其是在疫情背景下,中美之间的冲突“超越了经济制度、经济发展延伸到所谓的意识形态、组织方式,延伸到所谓各国的立国信仰上去”。对于解决之道,许倬云先生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互相合作、互相共存”,“我们做好自己的事情,我不勉强你,但是你也不能把你的原则强加在其他国家之上。各个国家容忍彼此的差异互相包容,这才是世界共存之道”。简单朴素的话语背后,是一个饱含智慧的耄耋老人以大道至简的方式为世界的冲突提供的解决方案。
在第十讲“当下的中美关系与未来世界”中,许倬云先生跳出历史学的框架,从政治哲学的角度分析中美关系。他以塞缪尔·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和弗朗西斯·福山的“历史终结论”为例,问诊美国的政治制度,指出美国社会存在的严重问题与产生根源,提出“没有完美的制度,只有不断更新的制度”。最后又对中国提出了殷殷期盼,“国家强盛固然重要,最要紧的是照顾到最穷的人,最要紧的是社会普遍地一起上升——不是经济上升而已,更是社会组织更加健全,思想言论更加自由,每个人都愿意介入公共事务,每个人都愿意为国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三、审慎的内观
在佛家用语中,内观是指经过认真观察,发现事物的“实相”,也即本原或者本质。许绰云先生对科技的发展、制度的演变和人类的定位等宏大话题也提出了审慎的思考,对于我们人类在狂飙突进的21世纪如何锚定自身的坐标提供了有益启示。
在第七讲“新技术、人工智能与人类的未来”中,许先生针对人工智能有可能取代人来的趋向,从哲学上智慧概念“知、情、意”的三个部分对如火如荼的“人工智能热”提出了警诫——不要丧失我们人类寻找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在第八讲“如何认识人类在宇宙中的位置”中,许倬云先生借鉴了佛教“成住坏空”的概念,用以解释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演化,并强调人类在处理与自然环境、外部宇宙的关系时,在科学知识之外还要具备人文素养,告诫我们人类“对自己要有自信,也应当在伟大而复杂的天然秩序前面有谦卑之心”。
在第九讲“人类如何建立‘理想国’”中,许先生在比较了英国的乌托邦与中国的桃花源,并阐述了人类历史上多次“乌托邦实验”后,对中国寄予厚望,他认为“中国是唯一顾全中央和地方,而且主张以和平、发展交换人员、沟通信息的政治体”,因此可以把“零碎的结构熔铸成一张大网”,实现最大区域和最大人群的福祉。
许倬云先生的十次演讲并未使用深奥复杂的学术大词,也没有摆出倚老卖老的尊者姿态,而是以一种平等对话的精神和谦逊自持的态度,深刻剖析了当今世界“时代的精神状况”,并将浩浩汤汤的“天下大势”通俗易懂地表达出来,深入浅出,有条不紊,让人读了有股醍醐灌顶之感。当然,书中也有不少观点我并不赞同,毕竟由历史学家谈论政治秩序和经济形势,即使如许倬云先生般年高德劭,学识渊博,有些地方也难免捉襟见肘,或流于表面,或失于片面。
但这十次演讲依然值得我们认真一读。阅读的过程犹如聆听一位慈祥的长者讲经布道,将万物之宜娓娓道来,不仅廓清了诸多迷思,还打开了崭新的“视界”,收获了智识的教益。
作者:Jerry(来自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