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时间:2022-07-28 15:56 访问量:4068 信息来源:
责任者:黄仕明著
索书号:B821/5740
我对黄老师的第一次了解是在此念的一次访谈里,我很尊敬黄老师的治疗理念,非常喜欢访谈,和对当下各种情绪的“欢迎“的这个说法。
于是我很期待的买了这本书。
说实话,我觉得不管是黄老师生生不息,还是李松蔚老师的系统治疗都有一些人本主义的成分在里面,我又刚刚读完罗杰斯的《个人形成论》,很拜服罗杰斯的科学家逻辑和书写呈现方式。我期待读这本书也有类似的体验。
但是读了几十页,挺失望的。诚然对于整体的理念,我依然是赞同的,但是黄老师的呈现方式用了太多的比喻和形而上的表达,不像是一个心理学家多年的经验成果。更像是为了迎合普通大众而写的一本鸡汤。案例讲了,又好像没讲,我没看明白在逻辑上的作用是什么。很多次问自己:这就完了???要向读者呈现些什么反思的空间呢?
对于方法论的描述,也更像是散文,而不是有操作性的指导。看得我云里雾里。
比如:利用意识和潜意识的整合,穿凿一种新的关系模式的步骤:
第一步:专注呼吸,放松,带着放松的专注根植与大地,打开一个创造性的场域。------ok这一步勉强能做到
第二步:在意识心之力,设定一个正向意图---“在我的生命力,我最想创造的亲密关系是…“ 轻柔的抱持着正向意图,把正向意图的种子带进生生不息的状态里。-----这一步的操作性就很差了,真正僵化的很多人,可能根本不知道自己想创造的亲密关系是什么,或者按照步骤指导,强迫自己给出一个极其笼统的描述,或者有人本身就是不自信的自我怀疑的,他们对自己想到的答案也会存在怀疑:我这样看是对的吗?这个步骤,普通人完成起来很难,也许需要咨询师在场,在咨询师给当事人无条件积极关注的时候,能完成这一步骤。
至于第三步:带着好奇在潜意识的无限可能性里,用信任代替控制,等待更大的智慧… ------天,这到底是要我干什么啊,这么抽象的描述,对于一个学过心理学研究方法的人来讲,我真的不知道如何操作。
也许我本人就是个科学主义者,比较难理解这种仰望天空,连接大地的表达,我实在不知道要怎么让自己根植于大地,打开更大的场域。
这本书更像是儒雅温柔的黄老师的内心独白,用优美的文字写出了他对待来访者的语言。也许我在黄老师在场的情况下,能做很好的理解和练习,但是作为单独呈现给我的一本书,它并没有实操意义。
作者:七Kira(来自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