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源> 精品书评 >《处心积虑》

《处心积虑》

加入时间:2022-09-29 15:14    访问量:3815    信息来源:


责任者:(英)缪丽尔·斯帕克(Muriel Spark)著

索书号:I561.4/2943



他说:“人性是个不可思议的东西,我发现它真的是不可思议。你听说过一句古话吗?事实比小说还要离奇。”——《处心积虑》


处心积虑,顾名思义长期谋划要干某件事。这部小说选用了这个词汇,那一定是想给大家讲述一个蓄谋已久的故事。

《处心积虑》是英国作家缪丽尔·斯帕克所作。作者一生共创作了24部小说、几部短篇故事集和3部颇受欢迎的传记。但真正为她赢得声誉的还是创作于1962年的小说《布罗迪小姐的青春》。作者在世界范围内亦享有盛誉,她分别于1967年和1993年获颁大英帝国官佐勋章与大英帝国爵级司令勋章。2008年,缪丽尔被评为“1945年以来50位伟大英国作家”之一。

我之前读过作者著的《布罗迪小姐的青春》,故事的主人公布罗迪小姐精力充沛,正当事业的鼎盛之年。她以独创的教学方式带出一群人称“布罗迪帮”的女孩。布罗迪小姐把年轻时候的亲身经历作为授课内容,教导学生们按照自己的规划去创造未来,谆谆训勉她们成为“人中之杰”。然而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女孩中有人背叛了布罗迪小姐。黑暗中,那个一直仰望她的女孩,静静地注视着她,注视着布罗迪小姐一步步走向毁灭。穆丽尔·斯帕克借助《布罗迪小姐的青春》嘲笑了缺乏对自己的认识、对现实的理解而一味耽于幻想的浪漫主义。当然对于现实中那种不可一世的人也给予了嘲讽与否定。

我正在写的小说,我的第一部,《沃伦德·蔡斯》,完全占据了我的生活。我发现一件非同寻常的事:在我写小说的整个过程中,从第一章开始,我所需要的人物、情境、图像和词语,就这样出现了,不知从哪里冒出来,进入了我的视野。我是一块磁铁,把我需要的经历吸过来。我并没有照原样把它们搬到小说里,我从没想过把昆丁爵士塑造成他本来的样子。——《处心积虑》

这次翻开《处心积虑》,发现这是一本关于小说艺术的元小说,这是一场针对小说家的阴谋。大家可能对元小说这个概念有些生疏,这里有必要解释一下。

元小说是有关小说的小说,是关注小说的虚构身份及其创作过程的小说。传统小说往往关心的是人物、事件,是作品所叙述的内容;而元小说则更关心作者本人是怎样写这部小说的,小说中往往喜欢声明作者是在虚构作品,喜欢告诉读者作者是在用什么手法虚构作品,更喜欢交代作者创作小说的一切相关过程。小说的叙述往往在谈论正在进行的叙述本身,并使这种对叙述的叙述成为小说整体的一部分。当一部小说中充斥着大量这样的关于小说本身的叙述的时候,这种叙述就是“元叙述”,而具有元叙述因素的小说则被称为元小说。这回大家该明白了吧,《处心积虑》就是这样的一部小说。

所以刚开始我读这部小说时还很疑惑,故事的主角怎么总是片段式的讲述,看得我云里雾里的,等我弄明白这是一部元小说后,我的阅读就开始顺畅了,而且很快就走进了作者虚构的故事情节中。

《处心积虑》中作者借助芙蕾尔之口,讲述了身为艺术家,她观照世界的方式以及她对艺术创作的思考。主题虽然严肃,但作者为它套上了一个荒诞、离奇的故事,且文字诙谐幽默,时常语带讥讽,轻松吸引读者与她一起踏上这趟文学兜风之旅。

作者塑造的女作家芙蕾尔有一间自己的房间,房子是租的,她一直想依靠写作获得成功。所以芙蕾尔一出场就是在创作诗歌,这样让我想起了现实中的一些写者,他们热爱写作到了痴迷的程度,强迫自己一天要写几首诗歌,有的每天都在码文字,不管自己有没有灵感,有没有创作冲动,都要完成,还有的写者就愿意自己独居一间屋子,恨不得谁都不来打搅,他一个人在这个搞文学创作,他认为这种环境有助于他思考和写作。说实话,我对这样的创作并不赞同,一个脱离社会,脱离生活,脱离人群,写出的文字怎么能有生命力呢?

《处心积虑》中的芙蕾尔不止一次感叹:作为一名艺术家、一名女性,生活在二十世纪,感觉真好!尽管经历了诸多咄咄怪事,可对于她而言,不过是丰富了写作素材。这种心态是对的,人必须经历了才能懂得,哪怕遭遇的都是挫折,都是失败,也能带给我们更多的反思。往往好的作品都是在历经磨难后创作出来的,所以,经历也是一种财富。

《处心积虑》最后,芙蕾尔对生活还以漂亮的一脚,高高兴兴踏上了自己的人生之路。全书未有一字讨论女性独立,但那鲜活的女性形象已说明了一切。作者将自己对生活与艺术的看法,注入俏皮、优美的文字,带领读者通过艺术的眼睛来看世界,这也是这部作品的成功之处。

在这部小说中作者写了想成为作家的芙蕾尔·塔尔博特,写了渴望操控人心的昆丁爵士。昆丁怂恿会员“坦诚”写下自己的“璀璨人生”,但本就真假参半的传记素材,又被芙蕾尔和昆丁爵士进行了“艺术加工”。艺术与现实,从一开始就纠缠不清。后来,芙蕾尔创作的第一部小说手稿被昆丁盗走,虚构进一步照进生活。虚虚实实,都是在告诉读者文学作品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创作,它离不开现实,但是也不能全部是现实,太现实了反而缺少了艺术性。

这部小说对于不熟悉元小说的读者来说读起来肯定有些费力,不是故事有多复杂,而是需要清醒地认识到哪一部分是现实,那一部分是虚构。故事的主角要创作一部小说,而作者已经明确告诉你这部小说是虚构的,那么是故事的主角想虚构一些故事情节,还是作者从开始创作这部小说就是一直虚构着各种场景和人物,这些就需要读者来判断了。

作者专注表现社会现实,这样读者在阅读的时候,就会产生思考。作者强调,一部文学作品是给所有人读的吗?会是所有读者都喜欢的吗?最后作者也给出了答案,本来文学就不是给所有人读的。

就如我们看一部小说一样,有的人看得津津乐道,有的人会觉得写得混乱不堪,作者在创作小说的过程中,实际上也是寻找知音的过程,喜欢的读者自然会爱屋及乌,不喜欢的读者就会猛烈拍砖。其实,赞扬也好,批评也罢,对于作者来说都不是坏事。但是,一部好的文学作品,肯定会获得极大多数人喜欢和称颂的,这些人中不仅仅包括喜欢文学的人,还有普通老百姓。而且,越是优秀的作品,越是能被普通百姓称赞。


作者:书虫子(来自豆瓣)

上一条:《铸剑幕府:镰仓时代与室町时代》

下一条:《穹顶之外》

【返回】【顶部】【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