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源> 精品书评 >《密西西比河某处》

《密西西比河某处》

加入时间:2022-12-06 16:04    访问量:2901    信息来源:



责任者:于坚著

索书号:I267/9461

 

无数个平常的日子里,我们与不同的人相遇,开启不同的故事篇章。我们未必能够了解其中的每一个人,但与他们的交集泛起了生命长河的圈圈涟漪。课间闲聊的前后桌、毕业后匆匆而别的老师、困难时伸出援手的路人,都是我们平凡生活里温柔的涟漪。让我们就此珍惜每一次相遇,珍惜细碎时光里平静的美好。

 

而遇见《密西西比河某处》,仿佛是一种神奇的安排,它是一切的开始,是一本关于一座城,或者是两座城的书。

 

1

 

《密西西比河某处》修辞立其诚,诚可以动人,一个叫于坚的作家,带着洞见又有些老派的诚恳,引领人去看这座城的市井,让人看得会心颔首,酣畅肆意,仿佛在那个叫纽约的城市里打了几个滚。

 

只是这滚儿打的并不舒畅,因为纽约太现代,太招摇,太锋芒毕露,太物质,太喧嚣,太让人容易迷失,又太让人留恋。

 

《密西西比河某处》的纽约是一个泛着闪光的玻璃的,通天建筑的,冰冷的纽约。那里有一切,也会令人失去一切。

 

还是“不思进取”的”佛蒙特好啊,相比起那个特别进取的纽约,于坚让读者领悟到什么才是人间真实,什么才是世间万象。

 

这或许是一篇发散的评论,但我认为一本书的内容始终在静静等待你的翻阅,并不会长出毛茸茸的小脚丫四散逃跑,只要你愿意便随时可以重温,但书中得到的灵感与启发,若不及时记录,却是转瞬即逝。所谓漫步的是文字,呼吸的是思想,身心,头脑,其实总是步履不停。

 

于坚不仅是一位优秀的诗人,他向我们展示了诗人的另一种言说方式:睿智、博学、平易、多言。

 

苏格拉底说,未经审视的生活是没有价值的生活。他笃信不移的德尔斐神谕:“认识你自己”,审视个人生命的终极需求,是他常用来启迪弟子的。

 

《密西西比河某处》是诗人于坚的长篇散文,也是他的首部摄影集。于坚试图重新审视自己的写法,书中没有文体形式泾渭分明的分野,既有随笔、散文、记叙文的笔调,也有小说式的片段、分行的诗和引文,令整本书纷繁而绵密。

 

你可以只阅读一首诗,可以看一段长文,可以反复回味过往,可以看市井生活,一切都可以随时开始,又可以随时停下。

 

2

 

《密西西比河某处》并不是一本游记,这里有他遭遇的诗人,观赏的街景,童年的物事,有他看到的脚丫、流浪汉和卖帽子的小店。有世间百态,有人间烟火,于坚通过不同的语言形式,重构独属于他的密西西比河,他遭遇的诗人、观赏的街景、回忆里的事物,它是混沌的、斑驳的,是独有的“于坚”。

 

《密西西比河某处》也是于坚的首部摄影集。于坚的摄影看上去极有日常的烟火气,诗人的眼光记录着他所看到一切,看到的世界,并且用诗性的文字贴近当下的情绪与灵感,让摄影以一种更加普遍的,轻松的适于解读的方式回到大众身边。

 

文字与照片,纽约与云南在反复横跳间缓缓流淌着时间。

 

文字力量就是把这些抽象的内容变成了我们可以感觉和理解的东西,也就是感知的方式。

 

《密西西比河某处》如上了一趟载着课堂的老式火车,坚实可靠,讲台上的传道者身着布衣,操着昆明话侃侃而谈。席间弥漫着咖啡和红茶的味道。这一切感觉都由讲台上的诗人于坚带来。没有复杂艰深拗口的理论话术。于坚用朴素结实的语言,心平气和的口吻,把语言还给了语言本身。他让散文回到了文的本质,没有了晦涩的隐喻,只凭借着一根笔让散文返璞归真。

 

有人说诗是与现实的对抗?在现实中,我们多么容易将诗视为现实的对立物。仿佛,诗在驳杂的现实中无法立足,无法存活。现实的考量充斥着生活的每个角落,也左右着人们的情绪、思维、行动。甚至在很多人的视线里,根本就没有诗这一事物。然而,诗人于坚告诉我们,其实每个人心里都有一首诗,每个城市深处都有一首诗,被禁锢的诗歌应该找到它们的翅膀,然后起飞。

 

3

 

读书和思考是一件辛苦的事,像暗夜里踽踽独行的路人,没人帮衬,也没有同伴。

 

从小到大生活的环境,固定的思维模式,熟络的人际关系,日复一日养成地习惯,还有你不愿意颠覆的理所当然。

 

等到有一天,你看了一本书,它把这个坚固堡垒敲碎了一个角,有光透进来,然后你看到了外面的世界。

 

每一本让你思考,给你感触,逼你反刍的书,都是敲破堡垒的利器,它让你知道什么是新奇广博,什么是惊才绝艳。

 

有些书看完会心一笑,有些书看完暗自心惊,不管笑还是惊,它们都慢且坚定地带你远离无知,走近更广袤的世界。

上一条:《乌江引》

下一条:《寻路者》

【返回】【顶部】【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