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育更有质量 让健康更有保障
加入时间:2023-01-13 08:45 访问量:2008 信息来源: 珠江商报
民之所盼、企之所需、政之所向。坚持优质和均衡并举,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共建富裕幸福家园,顺德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让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一年比一年更有奔头。
聚焦民生,报告中关于民生工作的部署引起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热议,他们对于报告所描绘的红火日子充满了盼头。
为每个孩子开创一个好未来
教育是展现一个城市软实力的风向标。把最优质的资源留给教育,是顺德对群众的承诺。这一承诺随着“好学校”“好校长”“好老师”“好生态”等“四好”工程的实施得以实现。
“政府工作报告用了非常简洁的文字总结了过去一年教育工作所取得的成就,但是每一句都是实实在在的。”区人大代表、北滘镇君兰中学校长杨立新表示,2022年,顺德新改扩建了一批学校、引入了大批高层次教育人才,“无论是硬件上的,还是软件上的,每一处的发展肉眼可见。”
身处变化之中,区政协委员、容边小学校长彭海云感受更为深切,“2022年,容桂投入9亿元全面提升学校办学条件。随着教育‘四好’工程的推进,整个校园环境有了很大的变化。”彭海云表示,容边小学在2022年完成了校门提升以及驿站、书吧、校园文化景观区、劳动基地等建设,大大提升了校园环境,“在容桂最美的风景是校园”的美好愿景正在走进现实。
彭海云认为,除了注重学校环境提升,政府也特别注重教师人才的引进,从量的要求转向质的要求,不断优化、创新教师招聘形式;学校也通过持续深化内涵去吸引和引进更多优秀人才,用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我觉得教育工作者的春天已经到来了,而且会越来越好。”彭海云说。
有了好学校、好老师,接下来就是让每个孩子都有一个好未来。区人大代表、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舒悦在龙江代表团参加分组讨论时提到,近年新建的龙江外国语学校已具备一流的示范性实验室设施设备,希望学校充分利用好良好的硬件设施条件,借助实验课的改革和创新实验室的打造,进入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链条,从娃娃抓起,培养热爱制造业的工程师,培养学生对于科学创新的热爱。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的育人目标,落实“双减”政策,根植师生的爱国爱乡情怀,杨立新提出将在地文化写入校本课程的建议。“通过与企业的交流、实地的走访,我觉得北滘有很多值得孩子们去了解的故事。”比如说,除了两家世界500强的企业外,还有北滘港的“威水史”;除了一些红色教育基地外,还有一些退伍军人的故事,“把这些资源做成校本课程,以微视频的方式推广到各学校,这将能拓宽学生的眼界,也能增强学生的自豪感。”
为“一老一小”撑起“健康伞”
2022年顺德十个镇街基本上都完成了健康共同体的建设,此举措将二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资源进行了整合,从而让区域医疗资源得到更合理的利用。
今年顺德区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要加快健康共同体建设,打造“15分钟医疗服务圈”。这也是区人大代表、暨南大学附属顺德医院院长陈玉兵最关注的内容,“把各级医疗机构的资源有机整合起来,实现分级诊疗,让不同的医疗机构做不同的事情,使群众的医疗需求能够得到满足,同时也为我们今后关注老人、关注小孩打下基础。”陈玉兵说。
争取将健康共同体打造成示范标杆的项目,区人大代表、伦教医院党委书记陈瑞新介绍,伦教从三年前就开始每年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健康小镇的建设,大力打造医养结合中心,让医疗和养老有机衔接、融合创新发展,“目前该中心一期项目大楼主体部分已经完工,相关项目正在紧锣密鼓装修中,希望通过项目的落地,让医疗服务渗透或者延伸到养老服务中去,从而在社会养老方面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以健康共同体为纽带,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龙江医院)也在发力。区人大代表、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龙江医院)党委委员王涛提出,落实政府工作报告精神,医院将进一步打造龙江健康共同体一家人、一盘棋的文化体系,组成更加紧密高效的龙江镇健康共同体,同时重点关注医卫融合、医校融合,关注一老一小、一富一弱重点人群,在这方面去做提升,打造健康共同体的龙江样板。
“我们也要积极培育优势互补的健康服务的新业态。”王涛表示,未来希望依托龙江医院打造高端医养结合的项目,满足老年人快速增长的医疗护理服务需求,为老年人搭建专业精湛、方便快捷、品质优良、普惠实用的新型养老服务平台,同时借助里海片区文旅开发、预制菜发展契机,积极促进康养旅游发展,催生健康新产业、新业态。
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医疗水平的提升也是实现城市品质大提升绕不开的检验石。区人大代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顺德医院院长郑华婴建议,镇级二甲医院要改变模式,主动进村居联系群众,了解民众健康情况,以预防性干预来治疗慢性疾病。同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思考如何更好地参与推进医疗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明确定位,积极参与医联体建设,推进基层首诊,完善双向转诊机制,协同破除现有制约社区卫生服务健康发展的壁垒,实现医疗资源下沉,增强疾病预防、早期防治、术后康复的健康服务能力,提升广大人民群众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