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顺德信息> 其他资讯 >他们,把邻里处成了家人

他们,把邻里处成了家人

加入时间:2023-03-23 09:01    访问量:1319    信息来源: 珠江商报



  “起鼓啦,开台啦!”

  3月19日的傍晚,随着一声声吆喝响起,陈村镇潭洲村区家前街西路横三巷的街坊们出动了。拉开自家房屋的闸门,搬出桌椅,铺上桌布;水龙头下,即将上锅的菜经过一遍遍的清洗;早已预订好的盆菜被搬上了桌,等待开启。忙碌的节奏在欢乐的笑声中变得有滋有味,何况,这是为了纪念相识十周年的一场聚会。

  十年前,因为一次修路,区家前街西路横三巷的街坊们结下相识的缘分,由此开启相知、相伴、相助的日子。从日常喝茶聊天到每个家庭的重要时刻,十年里,巷子里温情的故事不断上演。这个温暖的聚集地,也被街坊们亲切地称为“潭洲第一街”。

  邻居可以成为家人般的存在吗?在潭洲第一街的故事中,或者可以找到答案。

  

  缘起:家门口的路

  

  每当提起关于邻里故事的影视作品,韩剧《请回答1988》会是很多人心中毫无疑问的第一名。剧里双门洞五家人之间的点点滴滴,真实地感动着一个又一个观众。有人感慨,这完美诠释了什么是“远亲不如近邻”。

  但在潭洲第一街街坊们的心中,“远亲不如近邻”是他们生活中的真实写照。

  这要从2013年说起。“街一代”区乐坚还记得,他们的相识是因为一次修路。

  2013年3月之前,区家前街西路横三巷的公共道路还是一条烂路。因为多年使用,路面坑坑洼洼,每逢下雨天进出就十分不便,甚至还出现过车轮陷在泥土里要找拖车的窘境。修路,成为了同住在这条巷子里的人的共同心愿。

  “为了出入更方便,我们就开始商量集资修路。”据区乐坚回忆,那时候,巷子里已搬来了五六户人家,一提出要修路,大家都纷纷表示同意。每户出5000元,开始了修路之旅。后来搬进来的街坊一听说这件事,也愿意为这条家门口的道路出资助力。

  起初,他们找了承包商出方案,一看价格,专门做水泥工程的街坊坤哥直言,贵了,索性做起了策划人,让街坊们出最少的钱修最好的路。有人出方案,谁来管钱呢?街坊亮哥主动站出来了,作为党员,他想为大家办点事。

  于是,围绕着修路,一群既出钱又出力的“街一代”集合起来了。道路要如何设计?水泥去哪里买?如何避免下水道有异味?大家一起商量着办。“除了请过两个水泥工,其他的事情都是我们亲力亲为完成的。”区乐坚说。

  一条70米长,笔直、平坦的水泥路,在经过10天左右的时间修出来了。在往后十年的时间里,这条巷子没有发生过一次水浸。而修路期间,纵有诸多不易,也因为有了可以并肩的人,变得顺利了起来,在不知不觉间,街坊们的心中也埋下了友谊的种子。

  潭洲第一街的第一次聚会就是在这时开始的。“当时我们修好路后还剩下近3千元的资金,有人提议说一起吃顿饭庆祝一下,我们就这样吃了第一顿饭。”当时的区乐坚没有想到,这顿饭一吃就是十年。

  

  延续:邻里成家人

  

  潭洲第一街的街坊基本都来自潭洲村。这个面积6.8平方公里的村落由潭村和登洲两个片区组成。虽然都是来自同一条村,但能够相聚在同一条巷子里,街坊们都格外珍惜。

  从那次修路开始,街坊们的联系越来越多了。一起修路的男人建了一个微信群,基本所有聚会的发起,都从这个群开始。女人们也“不甘示弱”,组建了名叫第一街女子组的微信群,遇到有孩子生病了,她们会互相出主意。

  甚至,很多个家庭重要的时刻,都和这群邻居有关。“我们这条巷子男孩居多,十年过去了,他们长大了,结婚了,办喜事的时候我们都会一起帮忙。”说起这些开心事儿,玲姐的脸上是止不住的笑意。

  她记得巷子里摆宴席时搭起帐篷的那一抹红,衬得这条整洁、平坦的道路,多么靓丽。来吃喜宴的人告诉她,没有见过这么好看的巷子。

  帮忙买菜、照看孩子、互相打扫门前的卫生……只要说一声,或者都不用说,街坊们都会自动帮忙。

  对于这点,航哥深有体会。两年前的一个夏夜,因为突然身体不适,需要去医院,航哥打的第一个“救命电话”就是给自己的街坊亮哥。那是深夜12点多,亮哥还记得。“接到电话后,我马上就把他送去医院,凌晨5点多才从医院出来。”亮哥笑说,自己还帮忙垫付了医药钱。

  提起这件事,航哥一开始还有点不好意思,但他转头就说了一句,“我们街坊,不用讲嘢”。大概在他的心里,邻居是可以托付生命的存在。

  这自然与亮哥的可靠有关。被称为“街道办主任”的他是街坊们眼中值得信赖的邻居。这不,从修路时管钱开始,亮哥一管就是十年。十年里所有活动的经费,都由他来“运筹帷幄”。

  这种邻里间和谐友好的氛围,也促使着潭洲第一街的街坊们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例如,巷子附近的一个小公园,从前是一块闲置地,堆放着建筑垃圾,杂草丛生,无人打理,街坊们便自发将其改造为小花园,为大家提供一个可休憩的地方。

  不掺杂利益的纯粹,这群街坊相处得舒服、自在。十年来,几乎没有闹过一次红脸,即使有问题,也会在有商有量中化解掉。

  正如他们创作的口号——潭洲第一街,欢乐又和谐,欢乐、和谐永远是这条街的主基调。

  

  期待:下一个十年

  

  随着城市不断向前,十年来,潭洲的发展飞快。居住在潭洲第一街的街坊们,也真切地感受到岁月带来的变迁。

  在这条路上,小男孩从蹦蹦跳跳变得沉稳,成了家立了业;“街一代”们一起迈向中年甚至是老年。这还是时间赋予的必然,个体的生命历程也在这十年间走向了不同的分支。

  为了孩子上学方便,2016年,区乐坚带着家人搬去了镇中心的小区,尽管每个月都会回来,但与小区相比,他更怀念这里的人情味。

  十年,很多东西变了,但总有东西不变。

  每到节假日,区乐坚上大学的儿子都会回到巷子,找儿时的玩伴一起去玩。这个18岁的少年最近迷上了摄影,开始探索更大的世界,但他的世界里,总有一个角落记录着潭洲第一街的时光。

  一年两次的“必备节目”——聚会,大家都会准时赴约。除了修路纪念日,还有春节前的年廿八。那天,大家照例会一起清洗街巷,把路打扫干净后,吃一顿属于潭洲第一街的团年饭。

  时间也把更多的人带进这个大家庭。

  从2013年到现在,巷子里的人家从原来的五六户发展到15户,聚会从两桌变成了6桌,街一代逐渐发展到街二代、街三代,由此,生生不息。

  以区乐坚为代表的街一代们希望,这样和谐友好的邻里氛围能够随着一代又一代的传承延续下去。让越来越多的人,在这个大家庭中,感受到快乐与温暖,就如他们创作的口号一样。

  在相识十周年的聚会开始之前,他们在这条路上拍了一张大合照,笑容可掬,定格下一起走过的十年。

  “话咁快就十年了。”玲姐感慨道。但又忍不住期待:希望下一个十年,这条巷子越来越多人,越来越开心。


上一条:暖心警事多 守护有温度

下一条: “比肩奔跑兔,我为均安争先创优”赛龙夺锦项目正式启动

【返回】【顶部】【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