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村打造滨水魅力城市,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加入时间:2023-03-27 09:42 访问量:1301 信息来源: 珠江商报
文海河变了。
家住陈村仙涌村的李俭彪说,以往岸边的违建棚屋和杂草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葱茏的树木,与清澈的河水组成一道秀丽的风景。划着龙舟,他仿佛回到了儿时的文海河。当年坐船看到的碧绿河面、两岸茂密的树林,又回来了。
更大的变化正在发生。
从前孕育着传统花卉产业的文海河的岸边,如今已“生长”起中集智城、顺联智造汇、申菱控股等智造产业园及上市企业,一股蓬勃的制造业生命力在这个鲜花盛开的小镇不断涌动。
自2021年吹响治水大会战号角以来,清水环城、花景满城正成为陈村高质量发展的靓丽名片。
迈入“以水兴城”战略实施的第三年,全区治水先锋要如何顺势而为、借势而进?陈村早有答案。今年,陈村将以全面提升河涌水质为重点开展联围治水工程,以构建10分钟亲水生活圈为目标推进河涌美岸建设,以片区统筹为抓手集中力量打造滨水魅力城市,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推门见绿出门见水 重塑岭南水乡魅力
每到周末,潭洲村村民利家俊总会带着孩子到家附近的儿童乐园玩耍。在潭洲木趣森林公园建成之前,他往往要跑到很远的地方,才能找到一个孩子喜欢的公园。“现在不用了,家门口就有一个。”他开心地说道。
公园所在的潭洲前街涌西段岸边,曾经是村民口中的杂乱之地。“为了响应群众亲水美岸的呼声,去年,我们对前街涌开展清岸工作,利用清出来的空间打造一个推门见绿、出门见水的社区公园。”陈村镇建设工程管理中心工程师周惠珊介绍。
如今,在这个设在森林中、大地艺术草坪里的儿童乐园中,孩子们可以在洁白的沙地上搭建沙堡,在自然起伏的草坪上奔跑嬉戏,而流动的艺术地形,搭配保留自然地形驳岸、草坡、乔木的河道景观区以及局部增设的亲水平台,也构建出一个开阔明朗、自然生态、童趣盎然的滨水公园。
潭洲木趣森林公园的蝶变正是陈村治水成效的生动缩影。作为全区首个以最快速度完成清岸行动的镇街,过去一年,陈村释放出超14万平方米滨水空间,打造了潭洲木趣森林公园等3个美岸示范项目,新增亲水空间9万平方米,河清景美、白鹭齐飞的岭南水乡魅力逐步重塑。无论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还是迁居而来的新陈村人,无不感受到这个小镇正变得更宜居、更漂亮。
半城半绿、三江环绕,是陈村与生俱来的生态优势,170条河涌织成的水网,更构成了陈村居民的生活基底。如何用好生态优势,让居民生活得更幸福?陈村用行动来作答。
“我们已全域开展排水单元雨污分流、管网完善、内涝整治、河涌清淤、生态修复等21项子工程,并争取完成排水单元督导区域雨污分流改造攻坚工作。”陈村镇副镇长黄剑斌表示,目前,投入超34亿元的南顺联安围水体综合整治项目已全面动工,计划今年完成项目60%的工程量,争取两年内整体完工,实现水生态长治久清。
按照“自然、简单、生活”的三美原则,陈村也将立足区级联围水景观提升工程的6段河涌深化设计,开展龙舟公园二期、鸡肠窖河慢行廊道等特色滨河文化节点建设,另外镇级将推进(陈村公园南区)新城河美岸示范项目建设。
同时,推进“一村一亮点”特色改造,力争今年完成10条村级河涌美岸工作。为使各村居充分参与,陈村还制定了美岸专项资金扶持管理办法,以7:3的比例对村级美岸工程进行专项扶持。并针对各村居美岸方案予以指导,再提交镇以水兴城办会议审核讨论通过,保证美岸实施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如今,合成、弼教等村居都纷纷步入美岸建设快车道。
生态“打底” 变水清岸绿为城市竞争力
随着治水行动的全面铺开,有了生态“打底”,越来越多的优质项目、企业、人才纷至沓来。
“陈村是一个风水宝地,水秀、花美,还有优惠政策。”在不久前召开的陈村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富联智谷华联世纪工程咨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查世伟带着富联智谷项目落地。这个百亿级数字经济产业园引入中关村合作运营,剑指全国都市工业新标杆。
吸引着查世伟的,不仅仅是陈村的制造业基础,还有当地高品质的城市环境。
水到之处聚繁华。从前的陈村因水路交通便利,借水而兴,历史上,商贸繁荣的陈村有着“小广州”的美誉。当前,广佛全域同城化的背景下,随着佛山地铁2号线、广州地铁7号线西延顺德段相继开通,陈村的区位优势、交通优势进一步凸显,越来越多的资源要素向这里涌来。
今年年初,陈村提出“力争未来五年工业总产值倍增”的目标,挺进制造业当家大舞台,多重机遇的到来,让陈村实现这一宏伟目标有了更多的信心,但如何把握机遇,则需要更大的底气,生态优势就是陈村的王牌之一。
今年,陈村重点围绕“三个片区”打造以水兴城示范样板。其中,立足广隆工业区,借助启动文海河龙舟公园二期等建设工程,以水为脉串联沿线智造产业园、上市企业,打造污水零直排工业园区,构建高品质生态科创走廊。打通三龙湾绿芯区域水系,深入挖潜水乡文化内涵,丰富水文化表现形式,构建传统与现代深度交融的水道研学动线、水上运动,打造以治水带动农文旅深度融合的景观廊道。
同时,加快潭洲水产城融合发展示范点建设,围绕潭洲水道和20多条内河涌打造一批滨水精品带,推动首都师范大学顺德适子未来学校、滨水公园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落地,打造以治水带动产城融合发展的示范长廊。
不仅如此,陈村还将探索河涌水岸的生态空间市场化利用机制,变生态资源为生态产业,激发市场资本投资创新动力,提高水域及两岸等生态空间的利用效率;同时通过不断提升水岸城市配套与服务,实现生态宜居与产业兴旺的有机统一。
如今,穿过广隆工业区的文海河两岸联围治水工程建设正有条不紊地进行中,沿岸重点项目将涵盖雨污分流、市政污水管网完善、污水排口整治、河涌清淤以及水环境提升工程等。工程力图从内、外源污染,生态修复、景观营造等多个维度对母亲河进行系统治理,重塑水体环境。
迈入“以水兴城”第三年,陈村的目标更加明确,行动更加坚定。一个产城融合的绿美陈村,正向未来招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