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法院在全省首创司法全流程企业重整识别机制
加入时间:2023-04-03 08:22 访问量:1285 信息来源: 珠江商报
3月31日上午9时,伴随锣鼓声声的舞狮表演,三兄木业公司经过破产和解后,摆脱了历时一年的经营困境,按下“重启键”,开业复工。这也是全省首宗通过“诉转破”达成破产和解的典型案例。
与此同时,顺德法院正式启动在司法全流程中构建重整识别工作机制,创新将破产识别工作从以往的执行阶段,拓展至司法办案全流程,实现诉前调解、立案、财产保全、审判、执行全覆盖。
诉讼转破产
达成和解获新生
“感谢法院的专业指导和服务,让我们从资金链断裂、诉讼缠身、资产被查封的困境中挣脱,现在公司可以轻松上阵,重新出发!”在开业庆典上,三兄木业公司负责人郭某心情激动,再次燃起在顺德干事创业的坚定信心。
据悉,2022年初,三兄木业公司开始出现资金链问题,银行、客户纷纷向法院起诉或申请财产保全,8000多立方米原木和木材半成品被查封,该公司一度陷入经营危机。
集中大量出现的案件引起了法官的注意。经调查分析该公司的经营、资产和债务状况,法官认为通过破产程序不仅可以集中解决各方诉求,还有可能救活这家企业。经过一番释法指导,三兄木业公司向顺德法院申请破产。
2022年6月,顺德法院裁定受理三兄木业公司破产清算案,并指定某律师事务所担任破产管理人。经过五个月的盘点、梳理和协调,2022年11月,顺德法院裁定认可债权人会议表决通过的和解协议,对最主要的资产木材的使用流程进行了明确,并由抵押债权人派人驻点监管,三兄木业公司恢复生产经营,债务以经营所得分期偿还。
目前,和解协议正在有序履行中。
出台常态化机制
将破产识别拓展至司法办案全流程
“很多企业缺乏专业的知识和能力,在出现经营困境后未能及时得到救助,难以有效应对债务危机。对于很多具有挽救价值的中小微企业,可以引导通过破产重整、破产和解程序,帮助企业重获新生。”该破产案件承办法官王晓娜说。
本案中,顺德法院主动延伸审判职能,在诉讼阶段介入预警,引导企业及时进入破产程序,通过达成破产和解化解企业债务危机,帮助企业恢复生产经营,推动债务公平有序清偿,展现了人民法院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的司法担当。
2023年,顺德法院在成功办理三兄木业公司破产和解案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经验,出台《在司法全流程中开展企业重整识别工作指引》,创新将破产识别工作从以往的执行阶段,拓展至司法办案全流程,实现诉前调解、立案、财产保全、审判、执行全覆盖。每个阶段的案件承办人将掌握的与企业经营秩序、债务状况有关的预警信息通报给破产审判庭,由破产审判庭组织开展重整识别,将甄别出的有挽救价值和可能的危困企业直接转入破产程序,通过破产重整、破产和解、预重整等程序实施挽救,可称之为:“立转破”“诉转破”“执转破”。
佛山市破产管理人协会秘书长柯云麟表示,协会将组建企业重整辅导工作组,为危困企业提供无偿重整辅导服务,在重整识别、程序转换过程中提供法律、财务知识支持和服务。
14家企业被挽救
新机制将推动重整识别端口前移
据统计,过去五年中,顺德法院通过破产和解、破产重整挽救了14家企业,占全省法院通过破产和解、破产重整挽救企业总数119家的11.8%,顺德法院在破产挽救方面的工作成效一直处于全省前列。
顺德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陈晓明介绍,目前,不少法院都有“执转破”制度,即企业经过诉讼后进入强制执行程序,发现其全部资产不足偿付全部负债时,由执行程序转入破产程序的工作机制。然而,由于强制执行已经是司法程序的末端,“执转破”在挽救危困企业方面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当企业进入强制执行程序,往往已经资金链断裂、工人被遣散、销售渠道流失,即使有新的资金注入,也难以复工复产,失去了最佳的救助时机。
在司法全流程中构建重整识别工作机制的建立,将有效推动重整识别端口前移,及早收集企业陷入债务困境的预警信息,从而更好地把握危困企业的救助时机,并系统开展破产重整识别、重整辅导等工作,努力帮助企业走出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