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顺德信息> 文化体育 >年近九旬的香云纱染整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梁珠收徒传艺,传承发扬香云纱文化

年近九旬的香云纱染整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梁珠收徒传艺,传承发扬香云纱文化

加入时间:2023-05-16 08:48    访问量:5139    信息来源: 珠江商报


  5月6日早上9时,太阳已经冲破云层,发出耀眼的光芒。88岁高龄的梁珠一如既往地走进徒弟的晒莨厂,进行技术指导。这次他走进的是儿子及徒弟梁学智与人合作创办的广东宏津香云纱晒莨公司,当天没有安排晒莨,梁珠觉得是正确的,“我看了一下云,比较散,大概11时许会有阴天或者小雨,不适合晒莨。”

  确实,到了11时,天空已经明显阴了下来,天上隐约可见乌云,虽然并未下雨,但足以验证梁珠对天气的准确预测能力。这些能力他正通过言传身教,一点一点地传授给他的徒弟们,将香云纱染整技艺传承下去。

  众所周知,香云纱染整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梁珠是这项技艺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为了传承与发扬香云纱文化,他几乎倾注了毕生心血,在85岁那一年,他选择了以招收徒弟的方式,号召更多年轻人加入香云纱的传承和保护行列。如今他的徒弟已经有8名,他们将从染整技艺、市场营销、文化传播等多个环节进行创新,保护及传承这一项“非遗”文化。

  

  3年招收8名徒弟

  抗风险能力是重要考量因素

  

  提起梁珠,对于顺德人以及香云纱行业来说,名头十分响亮。这名日常喜欢穿着香云纱服饰的老人其实也在香云纱中奉献了自己的一生:14岁那年梁珠就成为一名香云纱染整技艺的学徒,1979年聚集起民间师傅,开办晒莨厂,重拾香云纱技艺,将香云纱“三洗九煮十八晒”的染整工序进行完善。2008年,香云纱染整技艺入选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梁珠也成为该项国家级“非遗”的代表性传承人。

  直到80多岁高龄,梁珠依然活跃在香云纱染整技艺历史文化传承工作的第一线。2015年,梁珠与朋友合资,建造了占地面积800亩的广东新天成香云纱文化产业园,希望结合本地文旅产业,建成集保护、研发、生产、展示、观光游览于一体的香云纱传承与发展基地。可惜,该项目的经营最终折戟沉沙。“那是我半生的心血呀。”提起这件事,他一声叹息。

  但是这样的风险本身,在他与香云纱打交道的几十年里并不少见,这种咬紧牙关坚持的辛酸在他看来却是香云纱能够传承的关键。“潜心学艺可进来,求财心切往别处。”这副对联他后来亲自写下挂在了二徒弟彭晴晒莨厂的门口。

  彭晴拜师学艺后曾在香云纱事业发展上遇到重大挫折,亏损100多万元,但是咬牙坚持了下来。事实上,梁珠的好几名徒弟都曾在这样的挫折中坚持与成长。在物色、挑选徒弟的过程中,抗风险能力是梁珠比较看重的一项品质,“失败过,你还能坚持,证明是真的热爱。”

  因为择徒标准较为严苛,梁珠分别于2020年和2023年两次收徒,并宣布不再收徒,目前他的徒弟有8名,“授徒这件事要论质不论量,而且我年纪也大了,教不了太多了。”虽然这么说,他却从未因年纪大而放松过对自己的要求,如今他依然经常早起轮流走进每一个徒弟的晒莨厂,看他们的不足,给出合适的指导。

  对于徒弟的年龄,梁珠也进行了特意的挑选,8名徒弟中有的已到知天命之年,有的还处于中青年阶段,有的还是20多岁的新生代。“我希望通过梯级型的年龄分布将两代间的传承时间线尽可能拉长。”在他看来,传承,是一件需要漫长岁月支持的事。

  

  坚持古法染整技艺

  要求徒弟悉数掌握每个工序

  

  晒莨是一项“看天吃饭”的工作,只有天气晴好才能完成晒莨工序,而且当天拿出来晒的布匹要求当天晒干,否则还必须烘干才能存入仓库。有时候遇上急雨,抢收不及,酸性的雨点会在染好的面料上留下一个个圆点,不是不可以补救,只是几天的晒莨功夫等于白费。

  如此一来,判断天气成为晒莨师傅的必备技能。“朝看东南,晚看西北。”梁珠已经总结出一套判断天气的方法,如果云朵有点散,而且移动幅度大,那么可能会有过云雨;如果云朵比较固定,那么一般都是晴天。

  梁学智十分佩服这种能力,“有些师傅对天气的判断十分精准,说什么时候下雨就什么时候下雨,太厉害了。”不过梁学智至今没有养成每天看天的习惯,作为90后的他更擅长运用科技的力量,用手机下载了专门看天气的软件,每天通过软件看云层、风向、雨量等数据,以此判断天气。

  梁珠其实并不抗拒现代科技,早在多年前,传统的手工磨薯莨工序就已经淘汰,改用机器打,方便了很多,工人也不用再那么辛苦。但是“三洗九煮十八晒”的染整工序及古法制作技艺,梁珠一直坚持要保留原汁原味。

  彭晴在成为梁珠徒弟之前,已经在香云纱行业浸润数年,也有接触晒莨。“有些工序可能从事这一行的都知道,但由于过于复杂,往往会被忽略掉。”彭晴说,例如封乌这个环节,需要每天将浓度最高的一部分薯莨水储存起来,面料完成过乌后,将这些薯莨水煮开,将面料浸入其中,如此面料才能乌黑发亮,而且散发出金属的光泽。

  当然,这些工序都有专门的晒莨师傅代劳,但是梁珠依然要求徒弟们悉数掌握,以便于晒莨的时候能够做到每一个环节都配合得严丝密缝,“这也很考验一个人‘熬得住’的定力,单早起一项就不容易,夏天天亮得早,往往5点多就要起来了。”

  梁学智刚开始学习的时候,就做不到早起,后期才慢慢习惯,父亲送给每名徒弟的那句话一直鞭策着他勤奋向前,“起早三天当一工(顶一名工人一天的工作——笔者注),起早三年无咁穷(没那么穷——笔者注)。”

  

  边传承边创新

  赋予香云纱面料更多可能性

  

  对于每一名徒弟,梁珠都有着不同的要求,也给每一名徒弟手写了不同的对联,挂在他们晒莨厂的门口,给大徒弟欧阳凤婷的是“老品牌要不断更新换代,传承伟业努力再创辉煌”,给儿子梁学智的是“师恩徒必报,父业子当承”。其中“传承伟业”是他对徒弟们的共同要求,这四个字也成为了梁学智宏津晒莨公司门口对联的横批。

  徒弟们也没辜负这四个字。今年2月份,就在梁珠关门弟子的收徒仪式上,大徒弟欧阳凤婷与师傅梁珠合作打造的唐贤香云纱文化馆也宣布揭牌,馆内设置了香云纱历史文化介绍画框以及现场展示出三千多件各种香云纱服饰,让前来的游客加深对香云纱历史文化的了解。

  二徒弟彭晴在自己的晒莨厂创办了晒莨研修班,吸引了不少行业人士、服装厂老板、设计师、网红、直播博主等前来参加,他们在培训中感受亲手晒莨的乐趣,也从中对香云纱文化来了一次全面的认识。

  在更新换代这四个字上,徒弟们同样有着极致的追求。欧阳凤婷创办的唐贤香云纱品牌组建了专业的设计团队,把握流行趋势,改良传统香云纱单调的色系,与书法、绘画、刺绣等不同文化跨界组合,将东方古典与现代时尚完美融汇,在审美上征服了消费者,大大带动了销售。

  5月下旬,彭晴创办的莨珠记即将对外发布她们研发的几款新产品。其中一款是将香云纱染整技艺运用在不同材质上,研发出来更能引领年轻人潮流的莨小t系列;一款是以传统香云纱染整技艺为基础,在静谧的底色之上,首次调出轻盈、灵动的淡石青、茶白等色调,研发出的银云纱;还有一款是结合了拥有数千年历史的中国传统技艺大漆工艺研发出来的香云纱涌云工艺产品。

  “朋友将大漆工艺介绍给我的时候,我最初的想法是,只有能够跟香云纱结合的工艺,我才会投放精力,后来发现还真有这个可能性。”彭晴说,大漆是一种天然树脂涂料,其天然环保的特质跟香云纱特别贴合,而且还带有香味,“我就想着可以借此研发出真正带有香味的香云纱。”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年的潜心研发,屡试屡败,屡败屡试,莨珠记终于将香云纱染整技艺与大漆工艺完美融合,研发出独特瑰丽的涌云工艺,把香云纱染整技艺由传统推向一个新的维度。重要的是,这些创新也得到了业界的认可,莨珠记的香云纱涌云工艺围巾获得2023中国旅游商品大赛入围奖,而“鹭羽负月华,香云纱的另一种可能——银云纱”则被评为广东省“非遗”服饰优秀案例。

  而深知拳头产品重要性的梁学智也不甘示弱,他发现缎面在过泥的时候容易透泥,最终晒出来的产品两边都是黑色,难以得到市场的青睐,于是拉上上下游的织造厂、印染厂一起构思研发,将花罗织造技术应用到缎面上面,终于做到不容易透泥,让缎面的香云纱也能带上花罗的花纹,赋予香云纱面料更多可能。

  这些表现让梁珠颇为自豪,“只有不断创新才能让老品牌拥有绵长的生命力,我希望徒弟们都能够做到不用扬鞭自奋蹄,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通过创新将香云纱文化发扬光大。”


上一条:城网视点:用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城市活力

下一条:朱佳发诗集《一个人的哲学》研讨会在和园举行

【返回】【顶部】【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