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时间:2023-07-24 16:07 访问量:917 信息来源: 第一财经 王珍
今年以来,TCL、美的、格力等家电龙头企业在新能源赛道上继续加码投资,同时也不得不面对光伏和储能行业产能过剩、价格下跌等行业周期波动带来的压力。
从2023年7月的中报业绩预告和公告看,这些家电企业跨界新能源初见成效,例如TCL中环(28.840, -0.29, -1.00%)(002129.SZ)上半年净利预增超五成,美的旗下的科陆电子(6.470, -0.07, -1.07%)(002121.SZ)上半年减亏,格力钛一季度扭亏。在行业波动的局面下,他们又是如何跨越“沼泽地”的?
破解业务增长瓶颈
把新能源行业作为新的增长引擎,近年成为多个家电龙头企业不约而同的选择。2020年,TCL科技(4.260, -0.06, -1.39%)(000100.SZ)斥百亿收购中环集团而控股了中环股份(现TCL中环);同年,美的集团(57.130, -0.40, -0.70%)(000333.SZ)收购了合康新能(5.550, -0.03, -0.54%)(300048.SZ)的控股权;创维集团(000751.SZ)也于同年成立创维光伏,正式发展户用光伏业务;次年10月,格力电器(37.030, -0.22, -0.59%)(000651.SZ)通过竞拍股权成为银隆(现格力钛)的控股股东。
高工储能董事长张小飞向第一财经记者分析认为,对家电企业来说,一方面是家电市场的成长性有限,另一方面是中国要达到“双碳”目标,从光伏发电到储能都大有可为。
奥维云网(AVC)的数据显示,中国家电(不含3C)市场的零售额2019年达到8571亿元,2020年后受疫情等综合因素影响均未达到2019年的峰值水平;2022年国内家电市场零售额为7647亿元,2023年上半年有所反弹、同比增长4.4%至3982亿元。
相比之下,光伏行业的增长简直是气势如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的数据,2023年上半年,中国光伏制造业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的产量均同比增长60%以上;中国光伏发电装机量78.42GW,同比增长154%;中国光伏产品(硅片、电池片、组件)出口总额初步测算超过290亿美元,同比增长13%。
2023年6月,TCL科技及一致行动人士增持TCL中环的股权至30%。今年7月,TCL创始人、董事长李东生在与TCL中环新员工的交流中表示,新能源光伏作为全球能源转型的重要支撑,已进入高速增长期。近年,TCL中环除了在银川投资50GW光伏单晶智慧工厂外,还于2022年在内蒙古布局硅料等项目,并于2023年在广州落户TCL中环25GW太阳能(6.520, -0.01, -0.15%)电池工业4.0智慧工厂项目。
今年5月,美的集团正式控股科陆电子,持股比例22.79%;6月,美的集团副总裁兼美的工业技术总裁伏拥军当选科陆电子董事长,科陆电子储能事业部总裁周涵升任科陆电子总裁。
入主科陆电子后,美的集团还将增持合康新能。美的集团直接及间接持有合康新能的股权将从18.83%提升至37.56%。
“新能源是未来的趋势。”格力电器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曾不惜举债,2016年先以个人名义参股银隆,她今年7月在上海演讲时说,这是一个艰难的选择,会受到外部诸多压力,现在,格力“光储空”(光伏+储能+空调)技术,已应用于35个国家和地区,落地工程项目10000多个,这离不开格力钛(银隆)的储能技术。
应对新能源变局
新能源市场“水草丰美”,但也有“沼泽地”,尤其在行业周期波动的时候。
“最近硅价同比下跌了约70%~80%。”今年6月底,一位接近TCL的业内相关人士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目前光伏硅片的材料价格快速下滑。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7月20日公布的数据,2023年从年初至今,光伏供应链价格经历短暂反弹后持续下滑,价格下降最快的环节较去年最高价下降超过78%,各环节价格的快速持续下降提高了用户的降价预期。
TCL中环7月14日的业绩预告透露,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53.57%~60.42%至44.8亿元~46.8亿元,这比去年净利68%的增速已有所放缓。TCL中环解释称,2023年上半年,光伏行业产业链的价格快速下行,对经营成果产生压力;产业链竞争博弈剧烈,对市场环境及经营带来诸多不确定性,公司坚持技术创新和工业4.0制造方式转型,穿越周期。
“光伏产业发展比较快,一是硅片尺寸从8英寸到G12英寸,落后产能会过剩;二是硅片的大尺寸化、薄片化,需要用智能制造来解决生产技术痛点。”TCL中环副总工程师张雪囡7月6日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说,TCL中环在硅片的大尺寸化、薄片化和N型方面坚持技术创新,目前在G12英寸硅片的市占率达60%以上,覆盖N型硅片500多种技术路线;智能制造方面,银川6期项目的单人操作炉台数可达384台,支持柔性制造和定制化服务。
不但光伏产业面临短期的产能过剩、价格下跌,储能产业也出现类似挑战。高工产研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上半年,中国新增规划储能项目超50GW,美国今年一季度公布规划待建电网储能项目502GW。张小飞说,2025年前中国储能市场仍处起步阶段,美国市场步入快速发展期。短期看,中国储能电池企业将供应全球80%的电力储能市场。但调研显示,伴随扩产潮到来,2023年上半年储能电池产能利用率不足五成,其中户储电池低于三成。
怎么应对行业整体波动?数字化转型、嫁接母公司资源或是这些跨界玩家的破局之法。科陆电子7月14日预告,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63%~35.76%,亏损额减至1亿~1.5亿元。这源于挖掘机会、实现营收增长,同时降本增效。科陆电子储能业务去年收入增长197%至6.9亿元,今年加快数字化赋能。7月,科陆储能大中华区总裁霍元说,将做到设备数字化、业务数字化和全生命周期运行的数字化。
同在美的旗下的合康新能,也在发展储能、光伏业务。其此次募集的14.73亿元中,3.81亿元用于光伏产业平台项目。到2022年末,合康新能已完成库卡机器人(13.250, -0.24, -1.78%)(广东)有限公司光伏电站一期等7个项目,正在验收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厂房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等7个项目,在建广东威灵等13个项目。承接美的工厂项目,可谓“肥水不流外人田”。
2022年,银隆更名为格力钛,亏损逾19亿元。2023年一季度,格力钛开始扭亏。格力钛的储能业务结合格力空调发展“光储空”系统。
“市场化、融合化、全球化,是储能产业的发展趋势。”张小飞预计,未来三年储能产业的复合增长速度将超过60%,随着原材料价格不断下调,电力储能正加速走向市场化;光伏和储能将深度融合;中国储能产品加速走向欧美主流国家,竞逐全球市场。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7月上调了光伏市场的规模预测,预计2023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305~350GW,2023年中国光伏新增装机120~140GW。同时,全球光伏产业格局将加速重构,海外贸易壁垒促使中国光伏企业加快在海外市场布局。
“出海”也是行业未来的方向之一。据了解,TCL中环将在沙特建设晶体晶片工厂,进一步辐射欧洲和北美市场,还在筹备北美晶体晶片项目。科陆电子、合康新能今年也齐齐参加德国慕尼黑Intersolar展会、拓展海外业务。
“从光伏到储能,中国有机会做到全球第一。短期产能过剩不意味着长期过剩,当然某些产品质量、服务不好的企业会过剩。”张小飞说,新能源市场足够大,得以让不同的企业从不同角度去发挥;同时,标准日渐趋严,光伏、储能行业正迎来变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