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时间:2023-08-20 10:32 访问量:2357 信息来源: 中国经济周刊 2023年14期
在证监会的主导下,《资本市场投资端改革行动方案》正在加紧研究制定。从现在透出的信息看,这项改革的核心是:为资本市场引来更多中长期资金。这当然非常重要,资本市场是投融资的交汇点,而具备丰沛且适宜投资的资本,则是资本市场得以壮大的主要方面。
这项改革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证监会最该做的事情是依法严惩资本市场的害群之马,让阳光照亮资本市场每一个角落,并借以大幅降低资本市场风险,让投资者收益与风险更加趋于对称,让中长期资本敢于进入、敢于长期投资。
但其他方面呢?可以肯定地说:这项改革仅凭证监会一己之力恐怕难以完成。第一,让中长期资本丰沛起来,必须彻底扭转“金融短期化”趋势,这样资本形成才会有一个基本的环境;第二,现有可做资本市场投资的中长期资本分散于社会方方面面,所以需要社会各方共同努力;第三,鉴于投资主力还是居民储蓄,如何将储蓄转化为投资?让老百姓愿意、敢于从事资本市场投资,单凭市场的力量恐怕不够,更需要组织起来的力量。
举一个典型的例子:不管利率多低,監管者都不许金融机构承诺刚兑。这当然可以避开金融机构和监管的责任,但是否与中国百姓投资观念相符?中国老百姓普遍厌恶风险,尤其是数十年攒下的养老钱则风险偏好更低,这当然需要有金融机构敢于站出来承担责任,充分保护老百姓的利益。但是,就因为金融市场中的骗子经常以刚兑吸引老百姓的资金,所以就必须“打破刚兑”?这会减少金融市场中骗子的数量?还是管理者推卸自己该抓骗子的责任?
举这个例子是想说,老百姓风险偏好低,这是许多东方民族特有的个性,吸引中长期资本进入资本市场投资,必须尊重这种个性的客观存在。如何在适应投资者风险偏好较低的前提下发展资本市场?毫无疑问,必须强化投资管理责任,而不能用一句“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去推卸投资管理责任。
多年以来,金融市场的一个重要矛盾就是:一方面大喊要加大直接融资比重,另一方面却投资管理责任松懈。这些年,为什么私募基金蓬勃发展,而公募基金却扩张艰难?这里是不是存在资产管理者责任差异的问题?包括银行,为什么最近老百姓把大量的理财投资转向储蓄存款?这里是否存在监管“打破刚兑”之后,银行作为资产管理人的责任松懈问题?如果允许银行对一部分低收益理财产品承诺“刚性兑付”,是否可以更好强化资产管理者责任?
资本市场投资是同样的道理,如果不能有效强化资产管理者责任,适宜资本市场投资的中长期资金也很难进入资本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