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时间:2023-08-31 16:40 访问量:2673 信息来源:
责任者:刘嘉著
索书号:C913.1/1261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婚姻都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在适婚的年龄找一个适合的人,组建家庭,生儿育女,然后督促儿女把这条路继续走下去,是大多数人从小就设定好的人生路径。
但是,你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那就是人为什么要结婚呢?
对于浪漫主义者来说,他们可能会觉得婚姻是爱情的结晶,因为相爱,所以缔结夫妻。
对于现实主义者来说,他们可能会觉得婚姻就是找个伴,一起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难题。
但实际上,婚姻的起源,其实是为了解决人类在过去200万年的进化中孕妇分娩困难的问题。
这是不是有点颠覆之前的认知呢?
其实,我们对于亲密关系的误解还有很多,而也正是这种误解,让我们的亲密关系总是问题频出,无法享受亲密关系的甜蜜。
那么,如何才能减少误解,建立幸福的亲密关系呢?多学习一些关于爱的心理学知识是不错的方法,《我和我们》这本书就是这样一本可以让大家了解这方面知识的好书。
《我和我们》的作者刘嘉是清华大学脑与智能实验室首席研究员兼心理学系系主任,清华大学基础科学讲席教授。同时也是《中国大百科全书(心理卷)》副主编、江苏卫视《最强大脑》科学总顾问。
在这本书中,他从三个方面来讲述我们每个人都会接触到的关于爱的心理学通用知识,书中知识点丰富但通俗易读,读完后真的深受启发。
下面是我在读完这本书后最有感触的三点,希望对看到这篇文章的人能有一点点的启发。
书中提到,女性作为后代的繁育主体,在选择男性的时候需要同时考虑两个因素,一个是对方是否具备优秀的基因,另一个是对方是不是“未来的好爸爸”。
但这两者往往又是矛盾的,因为人们普遍认为那些肌肉型男在繁殖健康强壮的后代方面更具有优势,但这样的男性又通常具有较高的暴力攻击性和不忠出轨的倾向,显然不是未来好爸爸的人选。
这在女人生理上的表现则是,女人在卵泡期(月经周期的前半期,尚未排卵)的高受孕风险女性会偏爱更为阳刚的男怀面孔,而正处于黄体期(已经排卵)的低受孕风险女性则没有这种偏爱。
因此,如果女性只是选择短期性伴侣,那么她们会选择型男,而如果要选择长期的伴侣,则会更倾向于选择型男,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美女最终选择的另一半都很普通的原因。
但是,她们内心对型男的渴望并没有完全消失,而且在排卵期时这种渴望会更加强烈,于是会出现一些“渣女”,她们嫁给了老实的好男人,但是却出轨风流的男人并且怀上了他们的孩子。
这种行为无论是从情感还是道德伦理上都是会被谴责的,但是如果从遗传后代的角度来看,这些女人则相当于是人生赢家,因为她们既可以为后代得到好的的遗传基因,又给他们找到一位好爸爸,提供了相对好的资源和成长环境。
在很多人的的思维里,婚姻是缓解孤独的方式之一,当我们进入亲密关系之后,就相当于拥有了一位可以无话不说、随时可以麻烦的知心朋友了。
但《我和我们》这本书中提到,大量的研究表明,已婚人士往往会变得更加孤僻,视野也更加狭窄。
这是因为当一个进入婚姻之后,由于觉得爱情比友谊重要,于是减少对友谊的投资,从而导致与朋友和亲人的纽带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弱。
尤其是当婚姻无法走到终点时,当事人就会面临离婚带来的痛苦,以及没有朋友的双重打击,从而让自尊受到极大的伤害。
因此,当我们进入一段亲密关系时,应该警惕自己受到“爱情大于友谊”这种思想的影响,而是要突破这个思维障碍,继续与那些志同道合的朋友维系感情。
这不仅仅是为了预防哪天爱情没有了,他们可以给我们提供陪伴,更重要的是,他们可以在平时的生活里给我们提供一些不同的视角以及情绪价值。
此外,书中还提到,孤独感来自目标的缺失而不是独自一人本身。
想要真正摆脱孤独,最有效的办法不是寻找伴侣或者参加集会来摆脱孤独,而是应该过真实的、有目标的、对自己而言有意义的生活,而不是别人认为你应该过的生活。
至于什么样的生活才算是真实的生活,根据心理学的“自我和谐理论”,就是自己感到舒适的、幸福的,就是真实的,自己感到痛苦的,而且如果不是外界因素,自己根本不愿意去过的,就不是真实的。
当下社会,很多人都说生育孩子成本太高、太痛苦,尤其是女性,很多人表示自己不想生小孩,选择终身不生孩子的女性也越来越多。
但是,一项对美国1180名年龄在25~45岁之间没有孩子的已婚或单身女性的调查表明,女性对于没有孩子普遍感到不幸福。
不过,比较有意思的是,女性的这种不幸福的感受主要来自于大方面,一是来自同辈的对比,二是来自对母性的渴望,三是来自家庭的压力。
而且,不幸福感最强烈的,是那些有生育障碍的女性,而那些自己选择不生孩子的女性,这种不幸福感就会少很多,甚至没有。
这其实从某个程度说明,如果想要真正提高生育率,不是搞各种花里胡哨的政策,而是让女性打心底里愿意生小孩。
但很可惜的是,现在推出来的那些新制度,比如非婚生子女与婚生子女享有同等继承权,取消生育登记、降低法定年龄等等,不但不能真正提高生育率,反而会降低生育率以及降低人口质量,因为这些政策让女性看到婚姻越来越没有保障,生孩子越来越没有意义。
著名主持人孟非是《我和我们》这本书的忠实读者,他说:
“这是一本与众不同的心理学书,我不能说为是读者最想读的书,但这是每个愿意向内探索、思考人性与幸福的人更应该读的书。”
正如俞敏洪所说,人生在世,没有什么比理解自己和别人更加重要,因为那是幸福的根源。
如果你是一个愿意向内探索、思考人性与幸福的人,真心建议你读一读这本书!
(转自豆瓣,原作者:转身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