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摘 生活资讯 经  济 健康饮食 科技数码 家庭教育  
 
首页 > 报刊文摘> 经济 >提振内需才能应对低通胀

提振内需才能应对低通胀

加入时间:2023-09-19 19:48    访问量:1009    信息来源: 南风窗 2023年18期

8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7月国民经济运行数据,固定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出口环比下滑,再次印证疫后经济恢复是“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式的复苏。

  普通职业人士对此也有清晰感知。

  求职的金三银四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互联网大厂、房地产企业的裁员。与此同时,存款利率一降再降,存款的收益开始降低,有人选择了将存款取出提前还贷,有人开始抢收益较高的银行定存产品和大额存单。此外,不论一线还是二三四线城市的房子,都不好卖了,但挂牌量却一直在攀升。

  这些都是发生我们身边的微观事实,反映在宏观数据上,是青年失业率不断创新高;银行迎来了居民的超额存款,但与居民购买密切相关的居民中长期贷款,增速放缓。整体来看,上半年经济增速(5.50%)不及预期,疫后经济复苏的“强预期”变为“弱现实”,内需不足成为突出问题。

  上半年的经济成绩单发布后,紧接着,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国内需求不足是当前经济运行面临的困难挑战之一。可以看到,内需不足已经引起足够重视,各类提振措施已在路上。

  在外需和投资之外,提振内需变得越来越重要。可以看到,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均把“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列为今年重点工作之首,且提出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考虑到政府受债务约束,要过紧日子,扩大消费的关键在于如何扩大居民消费。

  提起居民消费,人们就会联想到,从去年开始不断增加的居民存款。数据显示,2022年,居民新增存款17.8万亿,较2021年增加了7.9万亿。2023年,居民增加存款的趋势仍在继续,今年上半年,住户存款增加11.91万亿元,因此,市场上也出现了居民超额储蓄而抑制消费的声音。

  值得注意的是,“超额储蓄”是一种误读,“储蓄”是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概念,是指居民可支配收入减去消费之后的剩余。过去三年,围绕疫情推出的宏观经济政策,如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等都是针对企业的,并没有大规模补贴到居民部门,在经济下行的背景下,居民可支配收入并没有大幅增长。

  以去年数据为例,2022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883元,比上年名义增长5.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9%,低于同期GDP的增速(3.0%)。所以,居民可支配收入没有大幅增长,也就不存在超额储蓄一说。事实上,所谓的“超额储蓄”本质是居民对未来收入预期转弱而引发的主动(防御性)存款行为。

  如此一来,想要刺激居民消费,答案变得清晰:一是,提升居民可支配收入,让居民有更多余粮用于消费;二是,将居民对未来收入或经济发展的预期由弱转强,让居民减少主动储蓄,放心消费。三是,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减少居民教育、养老、医疗等方面的压力,让居民能大胆消费。

  消费是就业和收入的函数,增加就业和提高收入无疑是促进居民消费的关键。让人欣慰的是,今年上半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了6.5%,与一季度相比,有所提升。但也要注意,今年上半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中位数为6.1%,比平均数低0.4个百分点。这就意味着,一些农民工和零工经济的主体,他们的收入可能有所下滑。所以,对受损比较严重的主体进行收入补贴,才是当下刺激居民消费的应有之义。

上一条:如何应对楼市的变化

下一条:股市中为何很难见好就收

【返回】【顶部】【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