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时间:2024-01-08 15:43 访问量:1300 信息来源: 艾肯家电网
尽管2023年从7月份国内空调市场出现了断崖式滑坡,但是据初步统计,整个2023年内销市场的出货量依然出现了增长,只是同比增长的幅度相较于上半年出现了大幅的萎缩。
面对愈加激化的供求矛盾,以及极有可能出现的激进的价格竞争烽火,中小品牌的生存发展压力将会进一步增加。眼前与未来并不是一个选择题,如果不能走出眼下的泥淖,那也不能见到明日的繁花。不过,大量的中小品牌已经在寻找突破的方法,并产生了良好的结果。
一、大幅拉低高能效产品价格
自从新能效标准在两年多之前全面执行之后,国内空调市场各个品牌在产品端形成了泾渭分明的格局。主导及主流品牌基本把变频产品作为核心,而中小品牌产品的产销重心则在定速机。
这种格局进入2024冷年被打破,所有中小品牌现在明白产品竞争力之于企业发展的根本作用所在。事实上早在一年半之前,即2023年初期已经有多个中小品牌迅速上马和提升变频机的占比。
现如今,二三线品牌领域,无论是一级能效圆柱柜机还是一级能效的挂机,价格已经降到了一个历史性的低位。品牌方的诉求非常直接,就是直接通过降价的方式实现渠道端和终端的突围。如果2024年旺季阶段不出现理想行情,这种行为将会成为普遍现象。
二、大力度拓展出口市场
2023年,当国内市场从7月份开始进入下降通道的时候,海外市场陡然起势,之后每个月的出口量都呈同比上升的态势,而且同比增长的幅度普遍都在20%以上,中小品牌不可能会忽视如此行情。
之前在出口端已经有布局的企业在这一波红利中抢得了先机,2023年12月份,笔者在走访安徽、浙江等大量空调工厂的时候就发现,很多制造基地的产能几乎都是以出口订单为主。
没有在外贸方面形成系统化布局的企业也在加速,打造全新的出口产品平台,构建面向海外市场的营销体系,积极参与相关的各种展会,每个企业和品牌都不会放弃任何一次有利于扩大自身产销规模的机会。今年,出口市场的竞争同样还将持续激化。
三、全力拓网推动渠道变革
相较于耳熟能详的一、二线品牌,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在国内市场没有形成对全区域、全流通的渠道网络覆盖,换而言之,这些品牌仍然拥有着巨大的空白地区和市场,多增加一个客商,就是多了一个出货的增长点。
所有中小品牌都明白一个浅显的道理,之于空调这种特殊的品类,渠道导向的作用非常明显,代理商越多、网络数量越多、渠道覆盖面越广,后期的产销规模提升的空间也就越大。
所有,全力拓网成为了中小品牌进入2024冷年之后的集体举措。由于几个大型家电企业近年来通过数字化手段进行了商业模式的变革,很多的传统代理商失去了品牌依托,这给中小企业的渠道面扩展让渡出了丰富的机会。
任何一种有利于扩宽渠道面的方法都会被各个中小品牌所重视及应用到实际,一个典型的案例就是销售公司模式已经成为几个企业在当下渠道开拓的重要方法,这种模式在今年及以后可能还会渗透。
四、奋力争抢规模化品牌的O单服务
过去一年中国空调产业有十多个制造基地投产,还有多个品牌进行了产能提升和工厂扩产,即便如此,仍然有些品牌没有制造工厂,或者是直面着产能不足的矛盾,比如:小米、康佳等等。
事实上,O单模式是国内很多中小企业生存发展的根基,这些企业年度产销规模不小,但自主品牌的占比偏低,企业的经营业绩主要就是给市场销售规模较大的品牌提供产能输出和产品定制服务。
在这种竞争格局中,往往一个较大的订单就能够影响产销格局的变动。随着2023年整个空调产业的产能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很多制造基地对O单业务是如饥似渴。如果2024年及之后中小制造企业圈子中出现退出案例,直接的触发点可能就会出现在O单方的转移上。
五、努力构建多品牌矩阵
这其实不是一个新鲜的现象,毕竟,在过去多年中,不仅仅是大型制造企业,几乎所有中小企业都形成了多品牌布局;但是相较于以往,目前中小企业的多品牌矩阵构建显得更有条理。
一方面,主品牌一般都聚焦于线下渠道,有些制造工厂已经公开宣布主品牌不涉足线上领域,其中一个目的就是为了保护线下客商的利益;另外一个方面,推出专属于线上平台的品牌。国内空调市场,线上平台的占比已经超过了50%,往往一个爆款,就可以带动自身的产销规模攀升到一个新台阶。
还有,联合生态系统的品牌也可能面临更多脱颖而出的机会,一个很显然的案例就是美邦空调与鸿蒙系统的合作,这个生态系统还没有引起大型制造企业的足够重视。
当然,并不是每个中小规模的企业都在追求量,很有意思的是,有些企业明确向笔者表示,在充满着不确定性的环境下,安全是第一要务,收缩市场和区域、减少投入,让企业走得更远,也是一种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