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顺德信息> 科教医疗 >“五到家”让群众就医更方便更实惠

“五到家”让群众就医更方便更实惠

加入时间:2024-01-17 15:16    访问量:761    信息来源: 珠江商报

  1月16日,顺德区卫生健康局上线顺德区“政风行风热线——民生零距离”节目,介绍了2024年重点工作、新一轮医改的成效等。据悉,全区卫生健康系统将坚持“筑高地”与“强基层”并重,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和卫生强区建设,努力实现让群众“少生病晚生病,好看病看好病”目标。
  越来越多群众享受到“家门口”就医红利
  自2022年7月启动新一轮医改以来,顺德着手建设健共体,推出全省首个“以健康共同体为目标,建设新时代健康保障体系”顺德样本。一年来,通过“五到家”建设,大力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质与量,越来越多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就医红利,群众就医格局正在发生新的变化。
  据顺德区卫生健康局局长何文莉介绍,健共体建设中的“五到家”,即专家到家、技术到家、药物到家、信息到家、医保助推到家。
  具体而言,第一个“到家”是在“家门口”可以看到专家门诊。“以前群众看专家要跑到镇街医院,现在我们将专科专家送到各个社卫站点,零距离服务群众。”何文莉介绍,顺德各社区卫生服务站点每周开展不少于半天“全专科联合门诊”,“联合门诊”主要由各镇街医院的专家医师出诊,群众可以就近在社区卫生服务站点就诊,极大方便了群众。目前,全区共开设这样的社区卫生服务站点125个,镇街医院专家出诊达到5004人次,接诊77072人次。
  第二个“到家”是在“家门口”可享受优质诊疗技术和项目。“镇街医院与社卫站点融合后,我们将医院的部分医疗仪器和医疗技术项目下沉到社区,使群众在社区卫生服务站点就可以使用先进的医疗设备检查和治疗,这也是顺德医改的一个亮点。”何文莉介绍,一年多来,全区投入到社卫站点的仪器设备达500多台,指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新技术新项目诊疗达100项。
  第三个“到家”是在“家门口”可用到的药品更加全面。深化医改后,顺德各镇街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站点的药品已实现了统一的采购与储备。“以前镇街医院才能开到的药品,现在社区卫生服务站点也可以开出了,特别是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病人,目前在社区卫生服务站点就能就诊开药,大大减少了群众跑镇街医院的频次。”何文莉介绍。
  第四个“到家”是在“家门口”就能共享就医信息数据。目前全区149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点都已实现了“站点开单采样——医院检查——站点看报告模式”,就是群众能在社区就诊开单,镇街医院检查检验,社区查阅检查检验结果,不用多次跑镇街医院,更加方便群众就诊。
  第五个“到家”是在“家门口”就医更加实惠。群众到社区卫生服务站点看病,可以享受到比镇街医院更高的报销比例,特别是糖尿病人和高血压特定门诊的患者,在办理家庭医生签约后,报销比例可达到95%,大大减轻了群众的就医负担。2023年6月20日起,全区各健共体内正式实施“检查、检验项目互联互通”医保政策,实施半年来,全区共为超5.4万参保人带来方便实惠,提高报销金额约163万元。
  重点推进“12345”工作
  进入2024年,顺德在继续深化医疗服务方面已有铺排,将重点推进“12345”工作。
  一方面,坚持“一心引才”,开展“顺势而来,德汇英才”系列引才活动,探索紧缺急需和重点卫生人才引进机制,增强区域医疗卫生的人才核心竞争力;建设“两大中心”,即建设区域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和区域病理诊断中心,提升全区影像和病理诊断水平;加快“三大项目”,即加快区妇幼保健院新院区建设,推动和祐国际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顺德医院易地新建项目早日投入使用,早日服务顺德市民。
  另一方面,通过完善“四方服务”、强化“五大能力”,全力推进“健康顺德”建设,全面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何文莉介绍,“四方服务”包括:服务好老人,稳步增加医养结合服务供给;服务好幼儿,推进托育服务普惠性发展,确保每千人婴幼儿托位数达5.5个以上;服务好师生,完成100间中小学校卫生(保健)室的标准化建设任务,结合实际采用医务托管、派驻服务、共建共享等服务模式,提高广大师生的健康素养,增强防病意识和健康管理能力;服务好基层,争取10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到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推荐标准,并加快糖尿病医防协同联盟信息化平台建设。
  强化“五大能力”,即开展胸痛救治单元规范化建设,各镇街健共体至少建成一个省级胸痛救治单元,强化疾病紧急救治能力;开展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和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开展职业病危害专项治理工作,强化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做好高危孕产妇社区联合管理机制、儿科医疗质量控制等,强化妇幼救治保障能力;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示范区,强化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以“公立医疗机构经济管理年活动”为抓手,促进公立医院运营高质量提升,强化公立医院运营管理能力。

上一条:得了甲流还会得乙流吗?

下一条:全程管理 为慢病患者康复护航

【返回】【顶部】【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