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源> 精品书评 >《文明的抉择》

《文明的抉择》

加入时间:2024-02-19 09:24    访问量:854    信息来源:


责任者:(美)迈克尔·赫德森著

索书号:F124/371

苏联解体之后,两极对抗变为了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与中国、俄国、伊朗、朝鲜、委内瑞拉等国的争斗。这些国家有什么共性?北约与它们的斗争又以何动力?美国人迈克尔·赫德森的这本《文明的抉择》试图做出解答。

赫德森把当前的新冷战理解为集中在美国的「金融资本」无限扩张的结果。如果说两次世界大战是各国工业资本争夺市场所导致的冲突,那么新冷战就是金融资本谋求榨取实体经济利润,以及自然资源、公用事业垄断收益所激发出的冲突。因为美国一家独大,所以这种冲突并不来自于金融资本内部,而来自于那些不愿被金融接管的国家。

所谓金融资本,就是主要以金融产品(银行、股票、债券)为主要投资对象的资本。金融阶层即通过发放信贷,购买债券、股票(主要为获得股息)等方式获得利息。在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框架中,这一阶层是有利于社会发展的,因为他们为实体经济提供必要的融资,承担相应的风险,并获得利息作为补偿。但实际上,当危机真正到来时,金融资本家总会迫使政府救市,让社会整体为自己分担损失。此外,在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框架中,金融资本不属于「劳动所得」,而是脱离具体生产与流通过程的,依托垄断获得的「不劳而获的收入」,一如地主收取地租。

金融阶级趋向于成为所有实体产业的债权人,以将利息收入最大化。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债务人有能力偿还信贷的本息。但随着泡沫扩大,变为只能借新还旧。相比于收缴债务人的抵押品,银行倾向于持续获得现金流,因此积极为债务人提供新一轮贷款。新增贷款需要覆盖过去贷款的本息,就需要债务人当前的抵押物(地产、股票等)获得更高的估值,而这又需要宏观经济中被注入更多信贷。随着房价与股价的上涨,债务人和债权人的资产负债表再次平衡,银行也得以继续收取利息。问题在于,支撑这种会计游戏需要足够多的接盘侠入局,消化足以推高房价的新增信贷。美国2008年的次贷危机,就是银行向失业人群放出大量房贷的结果。

当美国金融资本的触手伸到海外,希望从外国政府与经济体中牟利时,就需要另一套机制了。二战末期,美国为陷入绝境的英帝国提供了37.5亿美元贷款,以换取后者打开整个英镑区,取消关税壁垒,允许自由贸易与投资,且承诺在1949年之前不会通过贬值重获市场。与此同时,英国还同意美国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作为替美国出口商打开贸易和金融市场的工具,并方便美国投资者购买外国自然资源和工业的控制权」。

IMF负责监察汇率与各国贸易情况,确保各国的固定汇率体系,防止它们在短暂的过渡期之后重建贸易与金融壁垒。而世界银行依托美国的黄金储备(1945年占全球59%),为满目疮痍的欧洲提供贷款。但只要想加入世界银行,就必须加入IMF,取消对本国经济的保护。西欧在马歇尔计划(90%赠予,10%贷款)的援助下迅速恢复元气,但以拉美为代表的战略地位较低的发展中国家,则陷入了对外债的依赖。当出现债务危机时,这些国家被迫采取紧缩政策,出售公共资产(公用事业、自然资源等),减少公共开支(教育、医疗、基础设施建设等),令本币贬值,降低劳工待遇,以扩大出口,换取足以偿债的外汇。

在作者看来,「新冷战」的本质就是美国打压那些反抗其金融资本接管本国经济,且不愿在金融和贸易上依附美国的国家。美国对敌对国家施加的压力是多方面的。军事上,美国截至2020年已经在80多个海外国家布置了约750个军事基地,以及约17.3万名美军。政治上,美国优先选择扶植听话的独裁政权,比如欢迎外国资本来分享石油收益的沙特王室。对于不听话的集中体制国家,美国则全力推动其进行民主化转轨,以增加自身对他国政治的影响力。上述的这一整套体系,被作者概括为「金融资本的民主帝国主义」。

(转自豆瓣,作者:躺倒斋主人)

上一条:《和宋朝词人握个手》

下一条:《苦论》

【返回】【顶部】【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