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吹响新一轮教育发展“冲锋号”。
教育是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是城市竞争力的核心要素。
近年来,顺德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把教育作为“一把手工程”大力推进。早在2020年9月,顺德就提出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六大发展行动计划:3年内新增投入100亿,全面改善中小学校新改扩建工作,提供充足的优质学位。2021年,顺德启动教育“四好”工程;2022年开展“最美校园”设计;2023年坚持用“最一流的设计”理念,解决老旧学校空间不足,推动老校“焕新”……
政策的利好换来的是教育事业的蒸蒸日上。实施教育“四好工程”后,顺德持续推进建设一批“好学校”、选拔一批“好校长”、引进培养一批“好老师”,全力构建教育“好生态”,形成了良好发展势头,顺德教育高质量取得新一轮飞跃。2021至2023年,全区新增学位3.4万个,新建7所中小学校,改扩建26所学校,教育“四好”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果。在教育“四好”工程的稳步推进下,顺德在教育上的成就有目共睹,城乡、区域、校际、群体这4大差距进一步缩小。
做好教育不容易,做优更难。教育“四好”工程实现“从无到有”,通过建设“好学校”“好校长”“好老师”“好生态”可以实现,但做“优”呢?与“四好”相比,怎么才算“四优”呢?
在总结教育“四好”工程经验的同时,顺德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日前顺德发布《深入实施教育“四好”工程,建设“四优”高质量教育体系二十条措施(2024—2026年)》,提出构建“学区有优校、校校有优师、生生有优教、人人有优长”的“四优”高质量教育体系,全面提升全区的教育教学水平。
“四优”是“路线图”,环环相扣。作为教育的重要场所,学校建设必不可少。因此首先要求“学区有优校”,即办好“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实现教育供给全面优质。教育有质量,师资是保障。既是教育,重点始终是在师资。要实现“学区有优校”,离不开“校校有优师”,为此必须实现教育队伍全面优化。学校师资备齐,“生生有优教”水到渠成。然而“优教”只是手段,并非最终的目的,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育才,所以需要“人人有优长”。
“路线图”非常清晰,在各个环节也提出了目标与相关措施。“优校”“优师”可以有数据量化评估,但实现“优教”和“优长”则比较难,更多的是“摸着石头过河”,要求教育的各环节通过创新、探索等方式去实现。
虽然困难重重,但顺德文化底蕴深厚,尊师重教氛围浓厚,教育高质量发展态势良好,且区委、区政府非常重视和支持教育事业,实现从“四好”向“四优”也是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