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细究病因治愈一例“出血热”患者
加入时间:2024-05-06 16:47 访问量:579 信息来源: 珠江商报
小老鼠暗藏大隐患。近日,市民龙先生(化名)就遭此一劫,患上“出血热”,经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的治疗康复出院。医生指出,“出血热”是一种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高热(38-40℃)、“三红三痛三点”、起病急是其典型症状,每年5至7月是流行小高峰,市民要注意防范。
数日前,35岁的龙先生莫名出现反复高烧不退、头痛、肌肉酸痛,于是到就近医院就诊并住院治疗。检查结果提示,龙先生血小板少、肾脏肿大、尿蛋白升高、肝功能异常、心肌酶升高。
经初步治疗后,患者症状并无缓解,而且出现了极度疲乏、低血压、尿少、浮肿、心动过缓等症状,由于病因不明,龙先生听从医生建议,转诊到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住院,做进一步治疗。
该院感染性疾病科副主任何杰雄仔细询问了龙先生的流行病学及相关情况。据了解,龙先生家住在一楼,居住环境较差,常有老鼠出没,而且家里吃剩的食物经常随便放在桌上。龙先生除了有高热症状外,还有眼红、面部潮红及胸部潮红及头痛、腰痛、眼眶痛症状,有“三红三痛”特征,高度怀疑是“流行性出血热”。
最终,通过血液二代测序检测,结果显示为“汉坦病毒RNA阳性”,证实了医生的推断,龙先生被确诊为“流行性出血热”。
经过7天的抗病毒、补液扩容、护肝、纠正电解质紊乱等积极治疗,龙先生症状逐渐缓解,终于好转出院。
龙先生在对感染性疾病科医护人员表达了衷心的感谢之余,还表示,回家后一定要彻底打扫卫生,消灭鼠患,并保障食物安全卫生。
何杰雄介绍,“出血热”又称为“流行性出血热”“肾综合征出血热”,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传染病,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汉坦病毒)引起的,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
该病以发热、出血、充血、低血压休克及肾脏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流行广,病情危急,病死率高,危害极大。人群对出血热普遍易感,发病主要为青壮年农民,其次为青年学生。出血热流行的小高峰为每年的5-7月,大高峰为10月至次年1月。
“出血热”有什么临床表现呢?何杰雄指出,出血热的典型表现为起病急、高热(38-40℃)、出现“三红三痛三点”。“三红”是指脸、颈和上胸部发红;“三痛”是指头痛、腰痛、眼眶痛;“三点”是指眼结膜充血,腋下和胸背部皮肤有出血点。
另外,症状严重者,似酒醉貌,并伴有肾脏损伤。五期临床过程为: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与恢复期。病情严重者可能因肾功能衰竭导致死亡。
“出血热的早期症状与普通感冒相似,容易发生误诊造成严重后果。”何杰雄特别提醒,出血热的确诊单凭肉眼不可行,完善抗体是关键。另外,“三早一就”(早发现、早休息、早治疗、就近治疗)更为重要,可显著降低病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