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顺德信息> 科教医疗 >三位一体打造育人“心”模式

三位一体打造育人“心”模式

加入时间:2024-05-08 15:01    访问量:557    信息来源: 珠江商报

       青少年是社会的希望,他们的心理健康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无论政府、学校还是社工等单位、机构,都一直在探索守护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方法。在顺德,佛山市顺德区大良街道顺心社工服务中心持续发力这方面的探索已长达15年有余。
  2009年,顺心社工通过自主设计开办的“父母学堂”,以社区教育为切入点解决因家庭功能失调产生的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逐渐形成社会心理与妇儿青少年服务项目。项目因迅速有效化解多宗社会心理危机案件逐渐被看见、被认可,服务也扩展到社区、学校、企业等。
  10多年间,机构联同区妇联在10个镇街开展“家庭教育大讲堂”,并将服务延伸至伊之密、联塑等10多家企业,把心理教育常态化,同时识别高关怀群体,有针对性地开展深度个案服务。
  深耕其中的顺心社工核心成员,也先后被评为广东省妇女维权与信息服务站优秀志愿者、佛山市顺德区“领航”家庭教育指导服务队成员及家庭教育指导顾问、佛山市涉未成年人案件家庭教育指导辅导员。项目更入选第三届“耕善计划”卓越服务项目。  
  用心聆听更要用心观察
  抽丝剥茧查找心理问题根源  
  一位年轻的“新手”妈妈阿燕(化名)产后备受家人的呵护,但她却过得越来越痛苦,甚至产生了轻生的念头。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位别人眼中的“幸福”妈妈患上产后抑郁?妇联将这个案例转介过来时,顺心社工心理服务团队陷入了思考。
  有了问题就要解决,况且这是顺心社工擅长的领域。“我们与她深入交谈,了解问题所在,以及问题产生的根源。”顺心社工蔡小琼说,经过一番交谈,发现原来阿燕主要是担心自己休完产假后,会与社会脱节,无法保住工作,从而产生了抑郁情绪。
  而这一心理问题的根源则来自她的原生家庭。原来阿燕母亲曾为了更好地照顾两个孩子,放弃了自己的工作,成了一名全职妈妈,而后面的婚姻生活则产生波折。“她一直叮嘱我们,不能为了家庭和孩子放弃工作。”阿燕说。就是这一深嵌于她内心的认知,造成了她的心理困境。
  问题找到了,接下来是制造解开心锁的钥匙。“我们对她这个认知进行纠正,帮助她调整心态、缓解压力。”接近四个月的努力,阿燕的状态越来越好,最终走出了抑郁,不仅亲子关系良好,也顺利回归了职场。
  这套抽丝剥茧、层层递进与服务对象建立关系的过程,几乎贯穿顺心社工服务的每一个个案。“我们需要通过多渠道了解服务对象的成长经历,除了用心聆听,也需要用心观察,有时候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往往是对方的一个眼神或表情。”一名社工这样对记者说。
  服务对象小春(化名)心理困境的根源就是这样通过社工细致入微地观察查找到的。小春曾频繁出现肠胃问题,但医生检查一切正常,怀疑他患上心理疾病的父母决定接受心理咨询。社工从其与父母互动会紧张这一点判断,也许他心理问题的根源就是家庭关系。果不其然,经过了解,原来小春父母正在闹离婚,小春发现只要自己生病,父母就会一起带自己看病,在他的潜意识里,自己生病父母就会和好。找到问题症结所在,社工对症下药,后来不仅解开了小春的心结,其父母也言归于好。
  专业的服务能力之下,这样的案例并不少见。数据显示,15年来,顺心社工的心理服务团队通过多种方式累计服务逾40000人次,深度个案辅导1579个、服务时数15168小时,个案管理3489个、服务时数10467小时。  
  服务被看见成效被肯定
  服务逐渐走进镇街社区和企业  
  社会心理与妇儿青少年服务项目的最初形态,是“父母学堂”,顺心社工设计了专门的课程,帮助家长朋友改善情绪表达,处理各种家庭关系。
  不少市民前来上课后,发现个人情绪稳定了,亲子关系、夫妻关系、婆媳关系等也得到了改善,从而介绍更多人前来上课。“我们有些学员是企业管理人员,他们觉得可以将这套家庭教育课程带到他们的企业去,后来我们又将服务延伸到企业。”蔡小琼说。
  2011年,政府部门也看到并肯定了这项工作的成效。那一年,区妇联邀请顺心社工走进十个镇街开展“家庭教育大讲堂”,为一些单亲家庭或失独家庭开展心理成长课程或个案辅导。数据显示,10多年间,顺心社工联同区妇联在10个镇街开展“家庭教育大讲堂”,并将服务延伸至伊之密、联塑等10多家企业,把心理教育常态化。
  2014年,顺心社工的心理服务范围进一步拓展,走进了社区。跟此前的服务情况相比,社区教育的情况明显更为复杂,涉及的对象包括妇女、长者、青少年等方方面面。在开展服务的过程中,顺心社工又专门关注起了大学生、准大学生这一群体。
  “他们刚上大学,或者即将上大学,在这个阶段,不少人对自己的未来相当迷惘,不知道选择的专业是否适合自己,也不知道该朝哪个方向努力。”蔡小琼说,他们决定对社区内的大学生开展团建培育,后来甚至开辟出一个全新的服务领域:帮助大学生和青少年做心理健康建设,同时也帮助他们进行人生规划。
  渐渐地,这项工作带来了一些可喜的变化。“我们引导大学生们如何学习自己的专业,以及思考如何利用自己的专业回馈社区或社会。”蔡小琼说,到了暑假和寒假,他们就收获了成果,不少大学生、青少年将所学带回社区,走进各种青少年夏令营,成为顺心社工的助教团,完成了从被服务到主动提供服务的良性循环。
  2022年,项目进一步拓展服务模式和范围,与区教育基金会合作,通过人保基金冠名、区教育基金会资金支持的方式共建心灵驿站,为师生、家长带来心理援助计划“心”服务。  
  从个人经验到成熟模式
  希望将经验提炼成书出版分享给更多人  
  持续了15年如今仍在继续的项目,谁也想不到,它诞生的土壤居然只是一群心理咨询师和心理学爱好者聚在一起,与其他家长一起分享育儿心得。后来有人提议将这些心得整理出来,分享给更多人。于是,顺心社工设计课程,办起了父母学堂。
  随着前来上课的家长越来越多,课程的真实有效性也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他们希望带上小朋友前来参加。于是,顺心社工拓展探索开设了针对青少年的夏令营和冬令营。后来,课程更是延伸出心理讲座、父母成长营、师生心理成长营等多种形式,服务深入到学校、企业、社区等,逐渐通过家—校—社多个维度连结,编织起心理安全防护网,助力化解社会问题。
  15年的摸索,也让项目逐渐走向成熟,形成一套以“心理预防与提升—高关怀人群筛查与评估—个案介入与辅导”为核心目标的个性化和普适性相结合的育人“心”模式。在这个过程中,颇为值得称道的是项目课程、活动设计的针对性。
  “我们会联合心理咨询师、讲师、社工,针对不同服务对象群体设计不同的服务,抓准某一个群体的痛点问题,然后寻找对应的策略。”蔡小琼说,比如针对家长面对亲子关系、个人情绪等方面的压力,他们设计了一套育儿模式课程;针对青少年面临的学业问题、压力或人际关系、情绪问题等,他们因应青少年的心理特征,设计了适合青少年成长的课程;针对企业职工,也会充分考虑他们面临的家庭、工作双重压力去进行课程的设计……这么多年来,项目的社会心理服务课程已经相当成熟了,或许也正是因为这种持之以恒的创新,让项目的服务范围和领域得以不断拓宽。
  “可以的话,我希望机构能够将这十几年的模式进行提炼,出版成书,让更多人重视心理健康,同时帮助更多人活出精彩。”蔡小琼说。此外他们也希望未来能够有机会将他们的服务案例以舞台剧、话剧等形式呈现出来,让心理健康的理念可以在更大范围内宣传出去。

上一条:以AI虚拟数字人赋能顺企发展

下一条:顺德赴澳门开展医养合作调研

【返回】【顶部】【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