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时间:2024-05-21 18:42 访问量:1970 信息来源: 今日中国 2024年5期
从种植到储存,从加工到销售,暖水乡的苹果产业正在不断向专业化、市场化发展。砒砂岩上长出的经济林正成为乡里群众增收致富的“绿色银行”。
每年春季,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暖水乡的德胜有梁村,便进入了新一轮的苹果销售黄金期。在村集体建的2000多立方米的冷库旁,工人们正忙着挑拣、打包、装车。
被誉为“地球癌症”的砒砂岩区占准格尔旗暖水乡面积的一半以上。发展传统农业在这里曾经举步维艰。自20世纪90年代当地村民在砒砂岩上成功种活第一株苹果树苗至今,苹果产业已经成为当地的“金字招牌”。
因地制宜种苹果
砒砂岩是地质岩层发育不完全的岩石互层结构,遇水如泥,遇风成沙,洪水携带泥沙俱下,汇入黄河,这里一度成为“世界水土流失之最”。
由于生存环境恶劣,2009年政府对砒砂岩严重裸露的暖水乡实施了整乡生态移民搬迁。距离乡政府不远的聚心社区解决了移民的居住难题,但农牧业生产又受限,收入来源匮乏让村民的生活面临新的挑战。
早在2015年开始,曾任暖水乡德胜有梁村党支部书记的华生明受到20世纪90年代当地村民在砒砂岩上成功试种出苹果树苗的启发,开始带头尝试“在患癌的岩石上种苹果”。
“岩石非常坚硬,没法用铁锨,我们就用铁镐在石缝中一点点挖坑。”华生明告诉记者,“选种、种苗、填土、浇水、锄草、施肥,每一步都必须反复试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德胜有梁村山间洼地仅有的土壤土质疏松,砒砂岩保水透气、富含多种微量元素,加上全年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正是种植山地苹果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2015年,在村里的号召下,村民开始大面积种植苹果树,苹果树成活率越来越高,种植形成规模。同时,准格尔旗政府给予技术指导、道路修建、通水电等配套支持,促进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如今,全村苹果经济林达到2300亩。
“我们的果子水分多、含糖量高、果香味浓。”华生明说,暖水苹果凭借独特的口感很快就打开了销售市场。
“苹果林可以防沙固沙,防止水土流失,净化空气,从根本上扭转了暖水生态脆弱的局面。”暖水乡长王龙说,可持续发展的苹果产业成为当地生态保护修复的最佳解决方案。
苹果树变摇钱树
华生明是远近闻名的果树种植大户,从2015年开始的40亩苹果园到如今的100亩,果园给他带来的收益不断上涨。“我的果园现在每年收入达140万元,纯利润90万元。”华生明说。
不只华生明,德胜有梁村因种果树致富的村民们越来越多。2019年,在乡政府的支持下,德胜有梁村82户果农联合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并决定发展村集体果园150亩,果园净利润的25%分配给土地承包经营权所有者,75%用于村级公益事业和村集体经济发展。
如今,苹果产业已经成为暖水乡的支柱产业。全村种植20多个品种,盛果期每年可产果达1000万斤,收益超过8000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300万元。
为了打开苹果销路,德胜有梁村2300亩果园全部通过了绿色食品认证,暖水乡还发布了“暖水山地”苹果区域公用品牌,成为内蒙古西部地区第一个苹果区域公用品牌。
“生态林”变“产业林”
从种植到储存,从加工到销售,暖水乡的苹果产业正在不断向专业化、市场化发展。
为了培育出更优质的苹果,当地政府通过引进新的栽培模式、新品种等规范果园生产,同时邀请技术人员为村民传“经”授课,开展果树栽种、果树修剪、病虫害防治、地膜覆盖等各阶段技术知识课程。
“在以前,村民们种果树都是靠土办法、老经验,经过专业的林果技术培训,村里出现一大批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农民。”德胜有梁村村党委书记赵勇军说。
为让苹果创造更大价值,暖水乡在不断开拓销售市场的基础上,延长苹果产业链条,建成了规模为年处理150万斤苹果的果醋及果饮生产加工和全自动灌装线,不断提高苹果附加值;建成能存储80万斤苹果的保鲜冷库以延长苹果的“生命周期”;通过电商广开销路,让苹果走向了更广阔的市场。
除此之外,当地还与中国农业大学合作,以数字化赋能苹果产业,打造智慧果园苹果基地。“未来通过大屏幕上的数据实时滚动,农户就可以及时发现果园里面果树缺水、缺肥等情况。数字化手段将帮助果园进一步提质增效。”赵勇军告诉记者。
除了苹果树,暖水乡同时积极打造杏树、松树和沙棘等生态林,现有沙棘20万亩、杏树28000亩。砒砂岩上长出的经济林正成为暖水乡群众增收致富的“绿色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