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顺德信息> 城建市政 >一朵花带火一条村

一朵花带火一条村

加入时间:2024-07-10 15:17    访问量:736    信息来源: 珠江商报

       20世纪80—90年代,当五彩缤纷的菊花在伦教荔村2000多亩土地上肆意地绽放,就注定了这将会成为顺德村域经济的其中一个传奇,也注定了,这片花田将成为荔村说也说不完的故事。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以及经济社会的发展,大面积种植菊花逐渐成为过去,那片花田里的故事,成为老一辈的回忆。但是作为时代的印记,这段历史不会被忘记,也不该被忘记。在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以及乡村振兴的过程中,菊花对于荔村的文化意义被挖掘,重新成为新时代下荔村鲜明的印记。
  去年,荔村启动“顺菊故里,花田乐事”项目,并于近期开展“家有菊花”故事征集及评奖活动,收集而来的100份作品里,藏着的都是那2000多亩花田里的浓郁乡愁。
  过去和现在 菊花都为生活带来诗意
  看到“家有菊花”故事征集活动,伦教老干部卢达谦回忆起了40年前的往事。
  那是1984年,临近春节的一天,卢达谦因工作需要,加入了伦教农业农村检查组,第一次走进以菊花闻名的荔村,第一次感受荔村这片富裕的土地,惊叹于那姹紫嫣红的花海和自强不息、勤劳致富的花农。
  卢达谦退休前在伦教工作了很长时间,当过记者,也当过基层干部,对伦教风土人情有着深刻的认识。自那次工作任务后,他跟荔村菊花结了缘,每年春节临近,他都会邀上三两好友,一起到荔村相熟花农朋友的花田里采摘一番,和种花人一道分享生活的乐趣与诗意。
  他还深刻地记得,当时每当晚上途经105国道或羊大路荔村段,都可以看到成百上千盏电灯齐亮的情形,犹如一片绽放在夜空中的花海,灿烂了那一方的天空。为什么要这样做?卢达谦跑去问荔村种菊大户强哥,“他告诉我,种菊花要增强光照,促进花的分蕖生长,才能确保交花期。”
  老一辈有老一辈的记忆,年轻人也有年轻人对荔村菊花的印象。“今年3月份,我参加50公里徒步,从地铁站走回家的路上,看到花田里成片的菊花在阳光的照耀下,色彩斑斓,那一瞬间就被惊艳了,忍不住拿着手机拍摄了很久。”市民苏苏说,从那天起,他每隔几天就会去拍摄一次花田,想用照片记录这片菊花盛开的美景。
  苏苏是去年搬迁至荔村居住的,自此村里的菊花成了他生活中的一抹诗意,“一朵朵、一簇簇菊花在田间交织成画,无论是阳光灿烂还是阴雨天气,花田总给人生机盎然的感觉,为我日常忙碌的生活增添了一份诗意与美好。”
  与菊乡的约会 几十年从未间断
  这样鲜活的故事,源于荔村“菊花之乡”的历史。
  伦教荔村菊花种植历史悠久,曾是广东四大菊花出口基地之一,培育出“顺菊”集体商标,享有“菊花之乡”的美称。20世纪80—90年代,荔村菊花最兴旺的时候,村中有2000多亩菊花田,出口的菊花数量占了伦教菊花的九成,带动了荔村经济飞跃发展。
  “农户们每天凌晨两三点便开始繁忙的一天。田间地头,到处是剪菊、分菊、打包和装车的花农,鲜切花源源不断地运往港澳和海外。”在卢达谦的笔下,当时的荔村菊花田里时时呈现出一片忙碌的景象。他说,发展了菊花种植业后,荔村农田亩产值比原来种植甘蔗高了好几倍,“菊花毋庸置疑是荔村的致富花。”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荔村菊花种植日渐减少,一大片一大片的菊花田看不见了,越来越多菊农离开这一行,如今坚持种植菊花的农户不过20来户。只是,菊花之于荔村的意义并不会因此消散于岁月的尘烟中,深藏于荔村人内心深处的菊花情结从来未曾淡去。
  在乡村文化振兴及“百千万工程”的浪潮下,去年荔村启动了“顺菊故里,花田乐事”菊花文化艺术节项目,在顺德区社会治理众创共善计划的支持下,项目以顺菊文化为抓手,希望逐步重塑荔村“菊花之乡”的新时代盛况,通过各方力量参与,共同带动荔村菊花文化互动。
  本次“家有菊花”故事征集及评奖活动属于“顺菊故里,花田乐事”菊花文化艺术节项目内容之一,同期举办的还有“村有菊韵”VI形象征集大赛,此前还举办了菊花文化艺术节活动以及与菊花文化有关的读书会等,吸引众多村民参加。
  因为这一系列的活动,在时隔多年后,卢达谦再一次沉醉于荔村的菊花里。今年1月底,“顺菊故里,花田乐事”菊花文化艺术节举办,“有醒狮采菊、菊田舞狮等节目,也有群众喜爱的街舞、歌舞表演,人们在采购盆菊、鲜切花的同时,又可以在露营天地品尝菊花美食,感受菊乡文化与美食文化相结合的时代新风潮。”卢达谦说。
  他说,数十年后再次掀起热潮的这次菊乡盛会,又拉近了他与荔村的人文距离,“我想,这是顺德伦教荔村的特色农村文化发展之路。我和菊乡有个约会,几十年从未间断,未来必将继续发展下去。”

上一条:顺控发展加快对住宅小区二次供水设施的接管

下一条:民生零距离

【返回】【顶部】【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