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艺搭鹊桥 相守四十载
加入时间:2024-08-13 15:20 访问量:577 信息来源: 珠江商报
近日,当记者走进位于大良的名苑戏曲工作室,年近70岁的谭苦海正用小提琴拉起粤曲调子,妻子何丰仪也随着调子唱起了粤曲。这是这对老夫妻的日常写照,他们年轻时因粤剧结缘,从相识、相恋到组建家庭,至今已有40载。他们在粤剧的领域里互爱互助,退休后也在传承粤剧曲艺的道路上发光发热。
结缘剧团
1956年,何丰仪出生在顺德伦教羊额村。她自小在村里和长辈一起看粤剧,也自然而然爱上了粤剧。她自小读书勤奋,爱好文艺,经常自己练功。20世纪70年代初期,在一次难得的入剧团选拔机会中,她经过重重考核,最终成为顺德粤剧团的一员。
初到剧团,新人被安排跟谭苦海学习练功。“当时我们也觉得奇怪,为何一个和我们年纪相仿的哥哥,能成为我们的老师呢?”何丰仪说当时心里有疑问。后来才知道,原来比她大一岁的谭苦海出生于粤剧世家,自小接受专业培训。虽然他也是刚到剧团不久,但他的功夫在剧团里的确能当老师。
当时,何丰仪算得上是全剧团年龄最小的。她每天早上五点多起来,煲好热水装满5个热水壶,然后打扫台口,练功一会。但她发现谭苦海比她更勤奋,他也每天都会早早起来刻苦训练。由于刚起步学习,何丰仪便经常请教谭苦海,谭苦海也都不吝指教。
“当时的时代背景,在同一个单位谈恋爱可以说是不被允许的。”何丰仪说,“虽然我们逐渐熟悉,但我对他更多的是崇拜之情,他对我也只是单纯的技术指导,我们的思想都非常单纯。”
互爱互助
1976年,现代京剧名作《杜鹃山》在北京会演,这套剧的结尾需要一名演员连续翻40多个筋斗才能完成。谭若海因技术超群被主演这套剧的红线女选中,赴京会演。在人民大会堂的演出中,谭苦海原地连续翻了40多个筋斗,京剧演员看了之后大加赞赏。要知道,京剧的武打水平可是首屈一指。何丰仪更加对谭苦海敬佩。
1978年,粤剧界开始重排古装戏。在《三打白骨精》一剧中,何丰仪出演白骨精,谭若海上演孙悟空。二人对打的戏份自然会多,何丰仪继续经常请教谭苦海。谭苦海感觉能教的似乎都教了,他见何丰仪如此好学,就告诉她:“如果你想学更多的话,那就来广州东山请教我父母吧!”
想不到,谭苦海随口说出的一句话,何丰仪却认真地准备起来。她利用一个假期,带上鲩鱼等礼物,一个人乘船从顺德到广州拜访谭苦海父母。“当时我开门见到是何丰仪真的吓了一跳。”谭苦海说,“想不到在那个交通不便的年代,这个女孩子为了求学自己一个人从顺德跑来广州,这种勇气实在佩服。”后来,何丰仪从谭苦海父母处学到技艺后,非常感激地回顺德。“我父母见过她后,认为这个小女孩是可造之才,叮嘱我多教她。”谭苦海说。
何丰仪一直崇拜谭苦海,谭苦海也一直佩服这个女孩对艺术的追求。虽然二人互相欣赏,但在剧团的时候二人一直致力于事业的发展,对儿女之情也没有多提及。
20世纪80年代,随着电视的出现、流行歌曲的风靡、卡拉OK的引入,顺德人拥有了更多娱乐活动,粤剧也开始走下坡路,顺德粤剧团也解散了。谭苦海和何丰仪辗转多个剧团后,最后回到顺德,继续在其他领域发展。
1984年,二人相识15年后,最终走入婚姻殿堂。二人在婚姻里也要经历柴米油盐,也会有矛盾的时候。但由于他们对粤剧曲艺的热爱和追求,生活中的小矛盾很快便能化解。二人从剧团一路走来,互爱互助,谭苦海在专业领域经常指导何丰仪,何丰仪知道丈夫喜欢小提琴,偶尔送他一件与艺术有关的小礼物,或是一把小提琴,又或是一本很难买到的小提琴曲谱。
如今,谭苦海每天拉的小提琴,就是何丰仪送给他的,他表示这把琴拉了很多年了,非常有感情。几十年前何丰仪送给他的一本外文小提琴曲谱,他也保留完好,虽然纸张微微泛黄,有几页也被翻得脱离书本了,但谭苦海还是爱不释手。
携手传承
虽然何丰仪和谭苦海回到顺德从事的正式工作与粤剧无关,但他们的业余时间也继续他们的艺术之路。退休后,二人更携手走上粤剧曲艺传承之路。
他们一同开创了粤剧曲艺培训进校园的先河,将专业知识传授到各级曲艺社,他们还成立牡丹戏曲艺术团,培育出一批又一批的粤剧曲艺传承人。
他们不遗余力地传承和发展粤剧曲艺,为顺德培育出一批又一批接班人。同时,他们及其团队也在“守正”的同时在粤剧曲艺上进行“创新”,结合时代发展、国家政策、城市步伐谱写出一曲又一曲与时俱进的曲艺新篇章。
曾在2000年前后,何丰仪的多首曲被中国唱片社收录到“新世纪粤剧艺术巨献”系列唱片中。她意识到,将好的曲目留下来也是传承的重要部分。这些年来,她和其他老师共同创作的多首曲目,部分已经录制好伴奏,还有一些正在录制伴奏的路上。她希望再出一辑唱碟,让更多粤剧曲艺爱好者能够用上这些原创曲目。
在未来传承的道路上,谭苦海和何丰仪表示,将继续力所能及做好传承工作,他们表示:“这是社会赋予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