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法官李海龙追逐“援藏梦”
加入时间:2024-09-20 11:11 访问量:536 信息来源: 珠江商报
9月17日,又逢中秋月圆时。在距离顺德3000多公里外的西藏墨脱县,顺德法院援藏法官李海龙拿着手机与妻儿在“线上”视频相聚,小儿子嚷嚷着“爸爸,快回来吧”,话中满是思念。这是李海龙参与援藏工作的第六个月,也是在“雪域秘境”墨脱度过的第一个中秋节。
主动请缨 赴边境实现“援藏梦”
“2004年6月,刚从军校毕业时,与援藏戍边机会擦肩而过,本以为这将是一生的遗憾。”李海龙的“援藏梦”在20年前便已种下。直至2024年1月,一条关于佛山法院将选派法官对口支援墨脱县人民法院的信息,让这颗沉寂已久的心再次雀跃。
从军队到地方,从练兵备战一线到基层法院一线,20年光阴飞逝,李海龙从一名部队干部转变角色,成为一名法官。“平时穿法袍,为民司法;一旦有需要,穿上军装,就能奔赴最前线!”无论身份如何转变,李海龙想发挥所长在边境为国效力的初心始终不变,他第一时间向单位报名请缨。
今年3月15日,李海龙接到了月底前往墨脱报到的电话通知。3月27日,他飞赴西藏林芝,当晚,高原反应如期而至,辗转难眠。
墨脱处于喜马拉雅地质断裂带上,地震、塌方、泥石流频发。次日,李海龙乘坐汽车行驶于扎墨公路上,这条被誉为修建在“中国地质灾害博物馆”上的国道,全长117公里,需行驶四个半小时。与危险相伴的,是沿途壮美的风景,窗外雪山高耸入云,河流蜿蜒曲折,穿行嘎隆拉隧道后,因海拔骤降,眼前景观从入口处的白雪茫茫,切换为绿意盎然的原始森林。这震撼景观,让李海龙久久不能忘怀。
“墨脱法院‘新兵’李海龙报到!”3月29日,李海龙一大早便迫不及待赶到墨脱法院。
勇担使命 助力提升审执质效
2024年1月,最高人民法院确定全国首批106个相对薄弱基层法院,吹响“脱薄”冲锋号。墨脱法院被列入名单之中。
这处位于边远地区的基层法院,受理案件数从2018年的27件迅速增长到2023年的410件,全院却仅有5名员额法官。特别是随着墨脱当地旅游业的高速发展,新类型矛盾纠纷层出,办案压力持续增加。
作为支援墨脱法院建设的第一位援藏法官,李海龙暗下决心将援藏的目标锁定在“提升审执质效”,助力墨脱法院“脱薄”。
5月份起,墨脱法院新立的案件,他应收尽收,主动融入案件材料收取、诉前调解、立案审查、材料送达、开庭审理、裁判文书撰写、结案等案件审理全流程,适时对生效法律文书的执行进行跟踪观察,及时梳理存在问题,提出意见建议。
下乡普法、调解纠纷、举办讲座、汇编资料……李海龙结合自身多年的审判、执行工作经验积极开展各项工作。面对格林村内民宿经营者提出对经营者“安全保障义务”的困惑,他以案说法,针对隐患建议经营者购买公众责任险、配备急救药箱及器械,在公共场所安装监控,保障游客平安入住的同时,有效化解自身经营风险;在办理一起“火药味”十足的预付费消费模式合伙协议纠纷案中,他耐心倾听当事人双方的诉辩主张,并就以往类似案情的裁判依据、裁判结果向当事人释明,引导当事人合理预期,促成多方和解,实现了三重矛盾、一案化解的良好效果;受西藏自治区执行局邀请,李海龙通过视频授课形式和西藏自治区三级法院执行干警交流了办理执行案件的经验……
一些在经济发达省份常见的案件类型,对墨脱法院而言,也可能是“新类型”。李海龙坚持办好案子做好示范,也希望将顺德法院的好经验好做法好制度带给墨脱。在办理一起物权确认纠纷案时,被告方提起了反诉。正当合议庭成员苦恼无从下手之时,作为审判长的李海龙仔细查看了双方诉求,微微一笑,“这个案子并不复杂,原告作为公司股东,尝试把商事领域产生的纠纷当做传统民事纠纷解决,估计不用开庭审理。”李海龙抽丝剥茧,从公司的成立讲到公司的注销,从民法典物权编讲到合同编,把这个案子可能涉及的法律关系层层分析,得出当事人救济程序选择错误的结论,大家顿感豁然开朗。最终,该案经过李海龙向当事人释明,原告及被告均做出撤诉的申请,案件顺利结案。
链接资源 想方设法帮助当地
5月9日,一堂干货满满的调解员业务培训课在墨脱法院举行。李海龙以“诉前调解与诉讼程序的衔接”为题现场授课,受邀到场的“老师”还有顺德金牌调解员范惠贞等人。
原来,在得知墨脱计划开展全县调解员培训却缺乏师资力量时,李海龙第一时间链接顺德调解资源,一通电话过去,得到了范惠贞等多名热心调解员的积极响应。他们不远千里自费到墨脱分享经验,还主动捐资支持墨脱法院设施建设,并向当地小学捐赠万余元的学习用品,帮助边疆教育纾困解难。“这就是我们顺德人的大爱无疆。”李海龙感慨道。
多年从事民事审判执行工作的李海龙在墨脱法院也有犯难的时候,每每遇到自己不熟悉的案件办理领域,他只能加班加点学习,扩大知识储备,或联系顺德法院各路专家法官寻求指导。“我的背后有顺德法院全体法官作为坚强后盾,无论咨询什么,他们都是倾囊相授。”李海龙说。
在墨脱的日子有艰辛也有感动。下乡调研路上,李海龙遇到过滚落的巨石拦路,雨后的山体滑坡;也遇到过淳朴的藏族孩子看见警车,会停下脚步朝他们敬礼微笑。
为了拉近与墨脱老百姓的距离,李海龙尝试学习门巴语,还给自己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达瓦嘉措”。“达瓦”藏语是月亮,“嘉措”藏语是大海,“我想借‘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诗意,表达对妻儿的思念。”李海龙十分感谢妻子,因为没有她的付出,他的“援藏梦”也不能实现。
中秋佳节,李海龙通过“线上”视频向妻儿分享了假期与佛山20多名援藏干部相聚过节,结伴到格当乡欣赏美丽风景的趣闻,让妻子安心。挂断电话,望向天空,皎洁的月光洒在李海龙的脸庞,嘴角的微笑是幸福、是思念、是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