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顺德信息> 科教医疗 >一趟走向心灵健康的旅程

一趟走向心灵健康的旅程

加入时间:2024-10-10 10:14    访问量:233    信息来源: 珠江商报

       这里,并不是像大家想象中的那样神秘和冷漠,更多的是真实而温暖。
  秋日,记者走进顺德区第四人民医院(顺德区伍仲珮纪念医院,以下简称“顺德四院”)心理医学科。作为顺德较早开办的心理医学专科及顺德区“特色专科”和“临床重点专科”,这里每天都会迎来一些“心灵感冒”的就诊者,他们有人因为工作压力过大而感到疲惫;有人因为学校人际关系导致心情压抑;有人因为孩子的教育问题束手无策;有人则饱受失眠困扰,夜不能寐……
  尽管大家的困扰各不相同,但大家的目标却出奇地一致,那就是希望自己的精神状态能够得到改善。
  在这里,医生护士总有很多的办法,让病友们明白那些糟糕的情绪是可以被理解和接纳的,是可以被冲淡和缓解的,他们并不孤单。
  在这里,许多人在心灵疗愈之旅中,慢慢走出困境,慢慢感觉到了生活中被忽略的美好,慢慢重新找到前进的方向。
  让我们一起聆听心理医学科医生的讲述,一起感受“治愈心灵”的力量。  
  诊室故事1
  多动症的小肖
  在这里学会“自我管理”  
  8岁的小肖,是一名小学三年级学生。他上课总是无法专心,经常不自主地离开座位,打扰旁边的同学听课,难以持续专注于老师的教学内容,时常忘记老师布置的任务,难以专心完成作业,而且容易因为小事而沮丧和愤怒,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甚至会摔桌子发脾气,家长总是接到班主任的反馈电话,很是头疼。
  “什么办法都用过了,还是无济于事。”无奈的家长带着小肖来到顺德四院心理医学科门诊看诊。经过心理医学科主任郑庆梅的详细问诊,结合心理测评、行为评估,小肖被诊断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英文缩写ADHD,俗称“多动症”)。
  郑庆梅主任为小肖制定了个体化的治疗方案。经过药物治疗及儿童注意力认知团体训练、沙盘心理治疗后,小肖的症状得到了明显的缓解。同时,为了让家长更好地管理ADHD患者,帮助其回到正常的生活学习轨道,医护人员也为小肖家长安排了心理医学科门诊特设的“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家长课堂”,帮助家长了解ADHD、理解ADHD、有效管理ADHD患儿,让ADHD患儿不掉队,让家长管理不迷茫。
  经过一系列的治疗后,家长向医生反馈,小肖在课堂上终于能够安静地听课,作业也能按时完成,老师反馈孩子进步很大,家长更加理解和支持孩子,而孩子管理自我行为的能力也有了明显的提升。
  医生说:
  郑庆梅主任是长期从事ADHD诊治方面的专家,“多动症”可能是她在门诊最常遇到的小学阶段儿童求诊的问题了。
  郑庆梅介绍,ADHD是一种儿童期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通常在幼儿期(7岁前)出现,其核心症状是注意力不集中、多动、易冲动。ADHD会使孩子难以抑制自身的运动、语言等反应,这些孩子可能会被贴上“不听话”“调皮”等标签,但事实上他们并非故意捣乱,而是部分脑区,特别是大脑前额叶皮层发育延缓,导致他们不能有效控制自己的言行。
  对于多数家长来说,ADHD是让人头疼的事情。多动、易冲动的孩子如果不加以干预,常常会引起许多问题。令人欣喜的是,ADHD与智力和能力没有必然的相关性,并且患有ADHD的孩子常常伴有创造力佳、灵活性好、热情有趣等积极特质,多动症孩子如果接受了合适的干预、引导和治疗,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改善其症状,甚至能够因势利导,发挥出其自身优势。
  郑庆梅表示,在他们的ADHD治疗个案里,就有许多干预效果喜人的例子,她特别强调,ADHD的干预效果与家庭的支持配合有着密切的关系。  
  诊室故事2
  青春期的小李
  在这里走出心理困境  
  小李今年13岁,就读初一,小学和初中时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但是从初一下学期起,小李变得闷闷不乐,有提及过“学校没意思”,但家长没有重视。后来,小李出现了一到学校就心慌胸闷、恶心呕吐的躯体反应,最终只能请假回家。
  在与家长的谈话中,孩子表示学习压力大,跟同学相处不来,觉得孤单无助。在期中考试成绩出来后,他对成绩不满意,越来越恐惧去上学,继而出现了躯体反应。
  一直成绩优秀的孩子突然不能上学,家长显得十分焦虑,甚至与孩子发生了激烈争吵。家长的不理解更加重了孩子的压抑情绪,孩子出现了自伤行为,家长这才惊觉孩子的状况“不简单”,遂带孩子到顺德四院心理医学科就诊,孩子被诊断为抑郁症。
  住院期间,通过一段时间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物理治疗“三位一体”治疗,小李的身心得到了全面的舒缓;药物治疗结合经颅磁刺激物理治疗、虚拟现实心理康复训练、团体心理治疗、个体心理治疗的综合治疗手段,让小李较快地从症状的困扰中走向康复。
  同时,小李的家长也参加了心理医学科的“智慧家长课堂”,开始系统科学地认识精神心理症状、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家庭养育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影响、家庭沟通技巧、青少年自我管理、家长自我关怀等知识,家长在焦虑无助中慢慢获得了掌控感和方向感,重塑家庭动力以及陪伴孩子应对未知的能力。
  小李母亲对医护人员说,参加智慧家长课堂,通过学习成长,才知道孩子症状背后有这么多的心理因素。“一开始我们像无头苍蝇一样,无助也绝望,在这里诊治,让我们找到‘依靠’,也让我的孩子走出了困境,真的非常感谢”。
  今年9月1日秋季开学前,小李和家长参加了心理医学科助力孩子返校的复学团体训练,为孩子复学路上将要面对的现实问题和心理压力给予了前期疏导和策略应对指引。小李表示,返校以来症状有少许波动,但能适应学校新生活,他也会时常跟主管医生报告自己的近况,小李的成长与进步令人欣喜。
  医生说:
  郑庆梅表示,青少年的心理问题背后往往有一个“卡住”的家庭,治疗只是干预的一部分,更重要的不仅是帮助一名青少年,而是帮助这一整个家庭。
  郑庆梅介绍,当孩子从儿童期步入青少年时期,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情绪问题(如焦虑、抑郁、恐惧、厌学等)、人际关系问题、行为问题(如自伤、电子产品过度使用等),以及儿童期少有的睡眠问题等,都容易在这一时期一一浮现。
  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物理治疗“三位一体”治疗,仍然是主要的干预手段,但是郑庆梅指出,青少年的心理困扰是多因素综合作用导致的,除了青少年自身个性因素,家庭、社会在其中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因此,心理治疗的作用显得更加突出。此外,除了医院提供的心理治疗,家庭的配合度、家长对孩子的理解与了解也很重要,因而,他们非常重视家长课堂的打造,通过系统课程提升家长认知,促进亲子沟通,助力家长与孩子共同成长。  
  诊室故事3
  失业的陈先生
  在这里重燃人生希望  
  38岁的陈先生来到诊室,神情凝重的他告诉医生自己全身乏力,腰背部莫名疼痛,严重时只能卧床不起,在综合医院经反复检查确定身体没有问题,内科医生建议他看心理医学科门诊。
  陈先生还提到,自己近一段时间心情烦闷,开心不起来,难受至极却又找不到病症,现在身体的不适更是让他痛苦不堪,直言被这样折磨下去生活已没有希望。
  在医生的进一步问诊中得知,原来陈先生的身体症状,是从他被公司裁员开始的,这件事成为击垮他价值信念的“最后一根稻草”。他认为,勤恳努力的自己竟被辞退,这件事使他产生了深深的自我怀疑。起初他还能积极找工作,但投出去的简历都石沉大海,陈先生渐渐唉声叹气,身体开始出现莫名的疼痛,他觉得自己没用,是被社会抛弃的人。
  经综合诊断,陈先生的身体不适是其抑郁症伴随的躯体化症状。医生为陈先生制定了治疗方案,住院期间除了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陈先生还参加了个体和团体心理治疗。渐渐地,他开始认识到自己的身体不适与心理因素显著相关,并开始将关注点从单纯躯体治疗转向联合心理治疗。
  通过系统诊治和认知行为治疗,陈先生的不合理信念得到了矫正和重塑,看待人生变故也开始有了心理弹性,日间能与病友说笑,也日渐积极投入康复活动。出院那天,他向医务人员表达感谢,“谢谢你们,让我的身心获得康复,更让我对人生有了新的希望”。
  医生说:
  随着生活、经济、工作、教育压力的增大,各种操心的成年人也面临着心理亚健康的挑战。
  “因过度心理压力引发的睡眠问题、情绪问题,已成为影响成年人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郑庆梅介绍,很多中年人把很多注意力都放在了孩子、家庭、工作上,却忘了要关怀自己。生活的多重压力叠加在一起,可造成过度的操心与压力,焦虑、抑郁、失眠等“心理感冒症状”便会随之而来。心理问题也会影响到生活、工作、教育各方面的处理,从而造成恶性循环。
  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压力和问题,可谓是“无处可逃”,但压力不是敌人,也可以成为前进的动力。医生建议成年人要重视自我关怀,通过积极有效的方式管理压力,使之成为驱动自我进步的动力。
  
 

上一条:顺德将迎来第一所公办职教本科

下一条:佛山首个“航母级手术室”在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启用

【返回】【顶部】【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