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顺德信息> 城建市政 >杏坛镇古朗村:从默默无闻到网红村 书写古老村落复兴史

杏坛镇古朗村:从默默无闻到网红村 书写古老村落复兴史

加入时间:2024-10-24 14:20    访问量:110    信息来源: 珠江商报

       “发展乡村旅游不要搞大拆大建,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把传统村落改造好、保护好。”习近平总书记谆谆叮嘱。
  古朗村很古老,700多年岁月沉淀,古树古桥古牌坊,百岁老人生活其中,被誉为“长寿之乡”“孝节之乡”。
  古朗村很年轻,和美乡村建设,打造慢生活文旅产业,吸引一批年轻人创新创业,去年成功入选全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县镇村。
  古朗村以党建为引领,着力优化提升人居环境,发展特色农文旅产业,从默默无闻华丽转身为网红宝藏村落,书写了一个古老村落的复兴史。
  提升人居环境,扣上乡村振兴关键一环
  “‘古朗村五十年不变’,外人听着像好话,但对村民来说却十分闹心。”古朗村党委书记梁耀华说,在他们这一届村“两委”班子接手之初,村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说的是古朗村脏乱差十多年没有改变,居住环境令人头痛。
  原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古朗村的河涌发黑发臭、村道阻塞等问题深深困扰着村民,导致不少人选择搬离村子,人居环境整治迫在眉睫。
  乡村要振兴,环境是底色。近年来,古朗村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要求,把人居环境整治作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主抓手,多方发力、多措并举,让人居环境整治“见实效”,乡村环境“展新颜”。
  2022年,古朗勇担杏坛镇美岸示范项目试点,对长约663米的古朗大涌岸线开启治理工作,为村民重现昔日“小桥流水、枕水而栖、榕荫遮蔽”的岭南水乡生活场景和桑基鱼塘的农村风貌。
  古朗村面临甘竹滩,坊间传有“西江水先到古朗”的说法。“大涌是古朗的‘母亲河’,通过美岸项目打造成为‘幸福人居’的亲水公园。”梁耀华说,一河两岸新增了步道,添加了亲水平台,修复原有桑基鱼塘石板机耕路,榕树下增设石凳棋台、儿童游乐设施、健身平台、停车场等公共娱乐休闲空间,便民惠民。
  在古朗这场美岸“攻坚战”中,沿岸1万多平方米的违规建筑仅用40天就完成清拆,充分展现了村“两委”与村民提升优化人居环境的决心。
  “古朗村创新设置治水美岸岗,党员冲锋一线,利用休息时间走访沿岸村民、商户,摸清村民意向,逐户突破,在短短10天内就做通沿途村民和商户的思想工作。”梁耀华说。
  在推进古朗大涌美岸示范点建设的同时,百岁坊及乡约改造、古树街党群议事公园、党群共建同心园等项目同步推进,极大改善了村子的人居环境,绘就一幅岭南水乡生活新画卷。
  截至目前,古朗村实施了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等项目45个,总投资近1亿元,推动乡村“蝶变”展露新颜。
  为长久维护得来不易的好环境,古朗村委结合农村设岗定责提效,安排党员分段分岗分责对大涌进行日常维护,并积极利用两岸公共空间举办主题党日、团日等活动,向村民游客广泛宣传爱涌护涌的发展理念。
  润物细无声。当下,每到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中,古朗村民们早已不再是旁观者,而是主动卷起袖子,甩开膀子,积极参与,处处涌现干群携手、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让人居环境由“一时美”向“时时美”转变。
  打造慢生活村落,年轻人回村创新创业了
  “跨过百岁坊,长寿又健康;路过节孝坊,儿孙都满堂;古朗走一走,活过九十九;古朗游一游,万事乐悠悠”,小小解说员生动述说着古朗古老的故事。
  古朗,是一个以“古”为名、以“古”闻名的宝藏村落,古树、古桥、古祠、古庙、古牌坊等古建筑是这个古村落引以为傲的宝藏。
  走进古朗,你惊讶地发现这里有着不亚于逢简村的历史文化——开村于宋末元初,至今已有近900年的历史,村内有2座清朝的御赐牌坊、5座古拱桥、15间古祠堂等古建筑。
  特别是建于乾隆年间的百岁坊和清嘉庆三年(1798年)的孝节坊两座御赐牌坊,更是体现了古朗村源远流长的历史底蕴。
  随着古朗大涌美岸项目成效渐显,并将这些古建筑串联起来,逐渐成为一条独具古朗特色的农文旅线路。
  “古朗文旅发展不走别人走过的路,要在‘古’字上做文章,打造成为慢生活的文旅休闲村落。”梁耀华说,所以我们鼓励村民一起参与文旅产业发展,把基础打得扎实一些,步子稳一些,走得远一些。
  为此,古朗村委立足长远,未雨绸缪,注册了古朗的集体商标,包含住宿、餐饮、旅游等在内有三十多项,期望在未来能够将资源变为资金。
  正是这样的理念,吸引来一批村民参与文旅产业建设。厦门理工文化发展研究院艺术总监、深圳艺术研究会会长伍时雄是地道古朗人,2022年他投资300万元,将村供销社旧物业和老旧民居活化为水乡迹忆馆,成为一个让大众认识乡村、理解乡村、感受乡村的艺术窗口。
  外出闯荡的年轻人,也感受到了古朗村的发展潜力,选择留在家乡创业。
  在古朗村的一条古桥旁,一左一右分别是一家咖啡店和一家鱼饼店。1989年出生的伍尚芬几年前从广州回村,接替父亲经营鱼饼店。“村里搞了美岸项目让我感触很深,古朗有很好的文旅资源,也有一群敢于干事创业的村干部,这里发展潜力很大。”
  咖啡店的经营者伍尚铭原本是一名养殖户。看中了古朗文旅发展空间,他选择开设年轻人喜欢的咖啡店,同时还租下另外一间铺子为未来做准备,“先看看村子发展的方向,再确定要做些什么,现在提前占个位。”
  今年重阳节,佛山银发力量助力“百千万工程”志愿服务行动就在古朗举行,将重阳节传统文化、乡村绿美生态环境和人文资源、乡村养老服务和乡村文旅发展相融合,推动形成“九月九,游古朗”的文化习俗,“一宴三展四活动”热闹非凡,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参与。
  党群同心同向,强化村庄发展凝聚力
  在古朗村,有一个党群共建同心园,结满了独具特色的苏鼠瓜。“今年的瓜这么粗,肯定好吃。”一位村民高兴地比划。
  这里曾是村内的待建闲散地,四害孳生、蛇鼠混杂。在党员、群众合力下,这里被清拆腾空,结合本地特色搭建起瓜棚,成为苏鼠瓜种植基地,助力古朗特色农业振兴。
  “我们正加快打造苏鼠瓜种植产业链条,计划引入旅游、观光、体验等项目,打造绿色生态田园综合体。”梁耀华介绍,这一项目将把村居资源转化为经济效益,同步促进特色农业发展和村民增收致富。
  无论是美丽宜居、生态文明还是乡村治理、产业发展,在古朗村的发展过程中,党建引领犹如“定海神针”般的存在,始终以人民为中心,以“党建+”为抓手,不断强化服务力和凝聚力。
  “我们村党委班子着重提高基层治理能力,在实行村务财务公开和事务网格化管理和村‘两委’驻片跟班制度的同时,还创新深化农村党员设岗定责提效机制,带领广大群众主动投身人居环境整治、美岸示范提升等中心工作。”梁耀华说。
  党员“有岗有责”“有位有为”,群众看在眼里。像在东便街改造提升工程中,伍尚芬主动配合村委拆除鱼池,还热心参与其中,帮助村委反复向村民解释工程建设的必要性,把村民的不理解转变为接纳与支持。
  乡贤力量也被调动了起来。近年来,结合“行走杏坛 感受绿美”探寻古朗新风貌活动、“助力百千万·龙腾耀古朗”乡村文化系列活动以及传统重阳节敬老等活动的开展,古朗村多次邀请古朗乡贤参与,通过村居徒步、龙舟比赛、品尝乡宴的方式,让乡贤们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古朗村人居环境整治所带来的变化。
  这些乡贤们捐资回馈家乡超500万元,有力推动了村内硬件设施提升,改造了天市街旧石板路,打造出一条特色“党群路”,古朗市场在社会各界力量的助力下实现了改造提升,并创建区“三星”市场等。
  党群同心同向,古朗村成功入选全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和佛山市首批美丽文明村居创建示范村。
  青云起凤、西河洗浴、沙溪分流、飞舟引龙、二角孖松、碧波玲珑、跨鳌映月、永安芙蓉……古朗的八景大部分还保存着。值得一提的是,古朗村还被誉为“顺德古树博物馆”,村内百年古树达100余棵。
  先天的禀赋与后天的努力,从来不会辜负有心人,古朗村的未来值得期待。
  
  蹲点日记
  古树古桥古牌坊
  百年村落古韵浓
  金秋时节,暑气渐退,气候舒爽宜人。在杏坛古朗小学原校长梁兴孔的带领下,佛山传媒驻村记者团走进杏坛古朗村,穿行在古朴的村巷小径,沿途欣赏古石桥、古石牌坊、古祠堂等历史遗迹,感受百年古村落的浓厚古韵。
  “跨过百岁坊,长寿又健康;路过节孝坊,儿孙都满堂。”
  “古朗走一走,活过九十九;古朗游一游,万事乐悠悠。”
  这些流传千古的歌谣,讲述着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清朝时期,古朗有一位老人年过百岁,当地向上请旨,获得乾隆皇帝御赐牌坊‘百岁坊’。”梁兴孔说,当时,这位百岁长者成为村中人人敬仰的长寿典范,他的故事激励着后人要珍惜当下、乐观生活。
  时至今日,古朗村的长寿文化依旧熠熠生辉,有着“长寿之乡”的美誉。据统计,目前古朗村户籍人口5700多人,60岁以上长者超1200人,其中90岁以上长者有28人,100岁长者1人。
  环境清幽、民风淳朴,这是古朗村的长寿密码。漫步古朗,古径阡陌,古朴典雅的古桥错落有致,桥下轻舟游荡,两岸独具岭南水乡特色的建筑鳞次栉比。这里的一砖一瓦,镌刻着过往岁月的印记,让人深刻感受到百年古朗的历史厚重感。
  古朗村内,尊老敬贤蔚然成风。每年,古朗村都会精心策划系列敬老活动,通过举办尊老敬贤长寿晚宴、徒步长寿行、绿美长寿林等活动,弘扬尊老敬贤的传统美德,让长者感受到家的温暖和幸福,展现古朗村崇高的道德风尚。
  古韵悠长的古朗村,还拥有一条远近闻名的古树街。古树街上,超过百株树龄逾百年的古树沿河而立、亲水而居,树根盘绕交错,树叶郁郁葱葱。古榕树下,村中长者悠然围坐唠着家常,孩童则在旁嬉戏玩耍。这般充满淳朴气息的情景,让人恍若踏入世外桃源。
  “这棵吕宋芒是先辈们从菲律宾漂洋过海带到古朗,一扎根就是100多年。”梁兴孔说,他们小时候经常会爬到树上摘芒果吃,味道非常香甜。望着这棵古树,梁兴孔的心中涌起了无数温馨而美好的童年记忆。
  在留住乡愁的同时,古朗村近年来扎实推进“百千万工程”,大力实施人居环境整治、治水美岸工程,让百年村落焕发出崭新的生机活力。如今,古朗村日益靓丽,吸引不少年轻人回村开起了咖啡馆和特产店铺,带动众多游客慕名打卡,乡村文旅产业在此间悄然兴起。
  迎着朝阳,从古树街头望去,这些百年古树就像整齐集合的迎宾队伍,盛迎八方来客到古朗游玩。
  乡贤回乡来助力
  古村走起“艺术范”
  10月11日下午3时许,在杏坛镇古朗村的水乡迹忆馆、山外山艺术空间,今年74岁的古朗村乡贤伍时雄又开始忙碌起来。
  “雄哥,这把旧椅子破损严重,要不要修复,怎样修复,想征求一下你的意见。”说话的人用锤子敲了敲椅子问道。
  “可以的话,还是修一修吧,重新补块木板,我想尽量将椅子保留下来。”看一眼,再看一眼,伍时雄对旧椅子还是有点不舍得。
  要伍时雄帮忙拿主意的人叫奋哥,说是木工,但其实也是同村的兄弟,大家都是姓伍的。“我是一个比较环保的人,村里的乡亲很多旧家具不要了,都会送给我,奋哥是我回村后,经人介绍认识的,他帮我修复旧家具已经4年多了。”伍时雄说,从2019年开始,他和妻子孔雁将全国各地的工作室陆续搬回古朗,夫妻俩就和村里人越来越熟络了,“以前不认识的人,慢慢聊多了,也熟悉起来了”。
  祖籍古朗的伍时雄出生于广州,是著名艺术家,也是厦门理工文化发展研究院艺术总监、深圳艺术研究会会长,他在18岁的时候曾经作为知青返乡,参与古朗村生产发展,后来还在村里建起了工作室。伍时雄说,虽然自己长期在外从事艺术工作,但一直关注、支持着家乡的发展。从建设全村第一条水泥路到帮村里修缮祠堂、庙宇等,他都热心参与。
  在回到古朗之后的这些年里,伍时雄并没有闲下来,而是和妻子一起,尝试通过艺术介入社区营造,以空间改造、生态保育等方式,为推动古朗乡村振兴出一份力。建设四小园、绘制陶瓷画、美化乡村墙体、指导美丽门庭改造、开展乡村植物课堂、活化老旧建筑……5年来,伍时雄和妻子为古朗所做的这些事情,每一样都为古朗带来了新的变化,也让这个700多年的古村越来越有“艺术范”。
  2021年开始,伍时雄和妻子孔雁着手将古朗村供销社的一处旧物业和一座老旧民居改造成为古朗水乡迹忆馆、山外山艺术空间,记录、展示乡村过去的生活、历史,挖掘乡村发展的课题,引导年轻人研究乡村、发现问题,希望以艺术乡建赋能乡村振兴,为推进“百千万工程”出一份力。
  就在水乡迹忆馆的一楼,一个关于古朗乡村记忆的展区已经成形,一幅幅白描的记忆画记录着古朗旧时农业生产的情景,还有老木桶、老船桨、老水车、老桌椅等古朗村先辈们用过的老旧物件被集中陈列,乡村旧时光的味道扑面而来。而更多老家具还在修复当中,伍时雄说,修复好的老家具会在水乡迹忆馆、山外山艺术空间重新投入使用,希望村民来到这里,还能看到、触摸到这些老物件。
  “我们不想将城市的美术馆简单地空降在乡村。”在伍时雄看来,乡村艺术空间、公共空间建设应该强调“在地生长”的概念,因为乡村有其自身的历史文化基因,“我们要做的就是要在这些基础上,跟这条村一起成长,带动提升乡村人居环境和村民对文化、艺术的认识”。
  虽然目前,水乡迹忆馆、山外山艺术空间整体建设还未全部完成,但去年开始,伍时雄和孔雁已经成功举办“叹风·试水”展览以及植物学堂等活动,吸引一批年轻人、专家学者走进古朗,研究古朗,以艺术赋能乡村振兴。

上一条:容桂将迎来地铁时代

下一条:2024年广东非遗周暨佛山秋色活动11月1日~3日举行

【返回】【顶部】【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