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顺德信息> 文化体育 >马拉松何以这么热

马拉松何以这么热

加入时间:2024-11-12 08:56    访问量:180    信息来源: 珠江商报

  寒意渐浓,然而马拉松热度不减。刚刚过去的金秋十月,是举办马拉松的黄金季节。据不完全统计,仅10月20日当天,全国就有至少20场马拉松赛事举行。11月的第一个周末,全国范围内举行的马拉松等各类路跑赛事超过30场,可谓马拉松“超级周末”。
  尽管赛事扎堆,但仍有不少跑者抱怨“一签难求”。
  马拉松在中国的快速兴起,与中国经济社会的加速发展几乎同步。广为引用的一项研究结论是,当人均GDP高于3500美元时,人们会选择静态文化消费,如看电影等;而超过5000美元时,人们会开始关注健康问题。2011年,我国人均GDP迈过5000美元大关并节节攀升,人们的健康意识和运动需求进一步增强,体育产业的发展、体育政策的松绑以及公共服务的完善也为全民运动热持续“添柴”“加火”。
  诸多运动中,跑步应该算是最简单、成本最低的。只要你拥有一双跑鞋,走出家门,就可以马上开始跑步。的确,对于不少人来说,跑步尤其是长跑是枯燥的、单调的、孤独的,但也正因为如此,能够享受突破自身极限的快乐,获取与自己独处的机会,并得到极大的振奋与满足感。跑马拉松,早已突破了强身健体的意义范畴,成为人们定义自身的一种方式。人们在社交媒体上争相晒出自己的跑步数据和马拉松完赛证明,以此宣示自己阶段性重启人生的信心与决心,彰显自己个性化的生活方式和态度。
  面对大众的长跑热情,多座城市给予热烈回应,推动马拉松赛事渐入佳境。一些城市对办赛乐此不疲,其中有一笔显而易见的经济账。大量跑友的到来,会带动住宿、餐饮、旅游等行业发展,消费提振效应不可小觑。不仅如此,在主办方精心设计的赛事路线中,为城市代言的多个经典景点被串珠成链,成为城市形象的新名片。在这种再造的、充满仪式感的城市空间内,城市文化得到进一步展现,不同的人——不仅跑道上的跑者,也包括现场或远程“在场”的旁观者,对城市文化达成某种程度的认同,而这种认同中蕴藏着强大的情感和智慧资源,这些正是城市未来发展无形又宝贵的财富。
  很多时候,社交媒体上的狂欢和线下消费的火热,让人们似乎淡忘了马拉松并不是一项普通的健身项目,而是一项竞技项目,其追求突破和极限的理念,本身就预示了风险的存在。而且,马拉松赛事影响范围广、牵涉部门多、服务保障要求高,说它是所有赛事中最难管理的也并不为过。由此说,要接住“马拉松热”的流量,让其变为发展增量,还是要多一些对体育精神的敬畏,在赛事管理上下足绣花功夫,以期真正释放马拉松赛事的累积效应。

上一条:万人奔赴一座城 跑出城市精气神

下一条:点燃奔跑激情 秀出城市魅力

【返回】【顶部】【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