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支招应对 心脑血管疾病
加入时间:2024-11-28 16:10 访问量:205 信息来源: 珠江商报
连日来,随着气温骤降,特别是早晚温差拉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明显增多。11月27日上午,记者在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心血管内科看到,前来咨询就诊的群众络绎不绝,医院迎来就诊小高峰,取药、缴费、各种检查、检验窗口都排着长队,候诊区也座无虚席。
“感觉胸闷、心慌,多少有点喘不上气来的感觉……”32岁的陈先生前段时间回了趟老家,和亲朋好友聚餐、唱歌,连着几天多场聚会。没想到,回顺德上班还没几天,他就感觉到身体有些“不得劲”,于是特意请了假过来看病。经过一系列检查,陈先生被诊断为频发房早,予以对症药物治疗,并建议避免烟酒、熬夜、劳累、饮用功能性饮料,注意休息。
前来就诊的患者中,不少与陈先生情况类似。有研究发现,气温每下降1摄氏度,心肌梗死风险就增加2%。时值秋冬季节,“大风+寒潮+低温”要素叠加,心肌梗死、心绞痛、心衰、动脉夹层、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也到了高发季节。“近一个月以来,门诊连续爆满,仅急性心肌梗死的介入治疗,平均每天都有两三例,还有增加的趋势。”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黎文生说。
为何秋冬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发的“魔鬼时期”?黎文生解释,寒冷的天气容易引起血管收缩痉挛,使血流不畅,血压波动较大,对心脑血管造成应激。此外,机体活动力减弱,脑、心肌、内脏血液灌流减少,心脑血管供血供氧不足,容易突发心绞痛、心脑梗死等,市民需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做好保护预防措施,警惕疾病发生。
高患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三个特点。数据显示,全世界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数高达1500万人,心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人类的第一大杀手。黎文生介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与诸多因素有关,如吸烟、糖脂代谢异常、高血压、年龄因素、动脉粥样硬化等,以及引起心脏及大脑出现一系列缺血性或出血性的疾病,包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猝死、脑梗死、脑出血等。
黎文生指出,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并且由于年轻人生活习惯等问题,“三高”人群越来越多,心脑血管疾病正呈现年轻化趋势,“肥胖容易导致代谢问题,比如血脂高、血压高、血糖高、尿酸高,再加上不良的生活习惯,比如抽烟、熬夜、不运动,各种因素叠加下,可诱发与加速动脉粥样硬化、靶器官损害,导致严重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和死亡风险成倍增高。”
降温了如何“护心”?黎文生表示,做好基础疾病的预防以及避免感染,对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来说很重要,在日常生活中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康饮食、规律运动,避免抽烟和操劳过度。对于本身就有高血压、高血糖等心血管疾病的人群而言,需要规范用药,控制好病情,警惕发病前的危险信号。当出现胸痛、气喘、活动时体力下降,平躺时感到胸闷、腿部水肿等症状时,都可能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征兆,建议尽快到医院就诊,切不可麻痹大意。
秋冬季节,感冒、咳嗽、肺部感染等呼吸道疾病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发作的一种重要因素。黎文生提醒,天气变冷的时候,首先要加强防寒保暖,尤其老年人,在早晚温差较大的时段,需要及时增添衣物,减少寒冷刺激,同时要注意避免病毒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