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老旧建筑走出“深闺”
加入时间:2024-12-16 14:15 访问量:54 信息来源: 珠江商报
12月13日,“顺建之美 圳相见”——2024年顺德区老旧建筑活化建设文旅空间推介会在深圳市南头古城IF工厂举办。现场向广大深圳企业家、设计师等推出36处可供活化的老旧建筑资源,重点推介了大良、杏坛、均安、陈村四个镇街的25处老旧建筑项目,促进深圳—顺德两地文化交流及合作,传承城市历史、传递城市之美。佛山市委副书记、顺德区委书记刘智勇,顺德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红兵参加了活动。
顺德是岭南文化精髓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打开一张顺德地图,全区共有不可移动文物464处,位居佛山市五区榜首;佛山市优秀历史建筑55处;列入佛山市古村落活化名录的村落50个。老祠堂、旧民宅、青砖房、古井、古桥、古树、古水道,以及稀缺珍贵的镬耳屋、红砂岩石桥、蚝壳墙等,宛如一颗颗璀璨明珠散落于城乡。它们见证壮阔历史,如今又迎来勃勃生机。
推介会上,大良、杏坛、均安、陈村四个镇街依次上台,集中推介了各自辖区内极具特色和开发价值的古建筑群,包括大良名扬里片区、大良凤岭公园青少宫片区、陈村新栏路旧改项目、陈村千禧纸厂、杏坛青田古村、杏坛右滩新街古村、均安星槎砖厂、顺德磁电厂等25处老旧建筑。
其中,大良名扬里片区是清代中末期官商显贵宅邸聚居之地,工商业兴旺,也是大良古城传统历史风貌集中体现的街区。片区占地面积1.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适合发展武术、舞狮展示、艺术馆、茶馆、民宿轻餐饮等。
目前,名扬里片区已经实施了部分改造,比如石板路经过修缮平整,并融合大良鱼灯的特色民俗元素,用作艺术装点。值得一提的是,藏在巷子中的名扬里艺术馆已于2023年完成修复,并正式对外开放。艺术馆内设5间展馆,展示多幅油画和雕塑作品,成为中西文化交融的艺术空间。
让古建筑在保留历史原味的基础上,活化出新“故事”,成为彰显一座城市文化的“名片”,各地都有鲜活的案例,彼此都有借鉴的可能。唯有跳出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汲取成功经验、汇聚多方力量,才能让古建筑更有“文化味”“人情味”。推介会上,围绕如何推进历史建筑保护与城市发展相融合进而实现“活态传承”,如何以美学思维扮靓城市,助推城市品质提升等话题,来自深圳、顺德两地的参会人员展开深入的互动交流,为古建活化建言献策,提供新思路。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禤文昊表示,老旧建筑承载着数代人的记忆,它是一种文化,一种精神,一种情感,具有历史、文化、经济、艺术、教育等多方面的价值,需要更深入地挖掘保护、活化利用。他建议,应将目光放到各种各类的老旧建筑上,对不同年代的建筑投以平等的、欣赏的目光。同时要坚持长期主义,把老旧建筑的活化利用当作一项长久的事业用心耕耘,代代接续奋斗。
2022年,顺德区出台了《顺德区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岭南广府文脉传承试点工作方案》,成立了由区委主要领导挂帅的工作专班,组建了涵盖文旅、规划等7大领域的专家委员会。顺德遵循“保护为主,品质优先”原则,建立闲置资源库,采取“成熟一批、推出一批”模式,鼓励社会力量盘活“沉睡”的文化遗存。2023年,顺德大良华德里·舍、杏坛和之梁公祠·和之美学馆、乐从一如·文旅、龙江左滩3500书屋四个优秀活化案例,入库项目56个,撬动社会资金超1.5亿元。
“顺德既有厚重历史,又有现代时尚,自然景观优美,一步一景,是一个值得大家一去再去的地方。”刘智勇表示,顺德不仅是一个“网红城市”,更要成为一座“长红城市”,希望社会各界一起参与,共同推动更多顺德老旧建筑活化,传承城市历史、传递城市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