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顺德信息> 科教医疗 >合作院校超30所 产出成果超700项

合作院校超30所 产出成果超700项

加入时间:2024-12-17 10:16    访问量:61    信息来源: 珠江商报

       长江滨,南湖畔,武汉理工大学巍然屹立,“厚德博学,追求卓越”的校训激励着每一位学子。
  距其1000多公里外的顺德容桂,另一条“经济大河”绵延流淌,“敢为人先,勇立潮头”的城市精神驱动着制造业蓬勃发展。
  两者共有的“求新”特质,也由此促成了一段段高等教育与地方经济协同发展的佳话。而这些“佳话”的背后,是容桂产学研合作历时14年的不断探索、深化与实践。
  作为其中的“获益者”——广东德怡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已然与武汉理工大学建立起紧密的合作关系。本月底,企业与高校研究生联合研发的无纸记录仪即将迎来阶段性成果展现。“因为产学研的精准对接,我们在项目上的磨合与研发时间,较以往是大幅缩短的。”德怡电子副总经理黄峥华感叹道。 
  瞄准企业求才痛点 搭“桥梁”跨鸿沟
  坐落于顺德高新区的广东德怡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是容桂本土成长起来的高新技术企业。30年来,企业专注于人机界面产品(HCI)和触控解决方案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例如,智能家居中常见的薄膜开关、触控面板等便是企业的主导产品。
  而无论是电子科技亦或是智能产品,其迭代速度都非常迅速,印证着信息技术领域的“摩尔定律”,即集成电路上可以容纳的晶体管数目在大约每经过18个月到24个月便会增加一倍。随着科技进步,这个金科玉律的周期也在翻倍调整,宣告着技术更新迭代的速度更加迅猛。
  这也意味着,企业对高新技术人才的需求更为迫切,尤其是在行业内深耕多年的传统制造业企业。“很多项目因为缺乏对应的人才,加之现有研发人员的成长速度滞后于项目的增长速度,造成了它的推进周期长。在这样一个时代,往往就丧失了很多商业机会。”黄峥华直言,这是很多传统企业在转型升级中普遍面临的发展瓶颈,其中的“关键难点”不是企业招不到人,而是无法精准匹配企业需要的人才。
  以德怡电子为例,企业研发生产的产品涉及智能家电、工业自动化、汽车电子等多个领域,与之相符的院校专业包括电子工程、自动化技术、计算机科学等。但在国内,开设这些专业课程的高等院校数不胜数,研究的方向也日趋多样化,想要凭企业自身的力量,精准匹配研究方向相关、科研成果显著的人才,宛如大海捞针。相应的,高校也无法获悉,企业未来计划在哪些领域进行研发。两者之间,鸿沟显著。
  跨鸿沟的最好方法是“搭桥”,容桂深谙此理。多年来,容桂街道积极推动产学研合作,围绕产业所需、技术所需,对接高校院所,架起资源共享、人才共育、平台共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桥梁”。
  这座“桥”,实现了企业与人才的互联互通,双向奔赴。目前,容桂已有多家企业与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所、西北工业大学深圳研究院等10多家研究机构,以及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超30所高校对接合作,集聚力量开展关键技术攻关。
  还有一组数据:过去十多年间,政府通过提升财政经费的科技投入效能,已累计撬动企业研发投入接近2亿元,孕育出超700项的新产品、新技术及知识产权成果,为科技创新奠定坚实的基础。
  “有了政府的牵线搭桥,我们跟高校的合作变得更加紧密和高效。”黄峥华指出,政校企三方能通过线上线下的充分沟通,将传统招聘的众多不确定因素排除在前。这不仅提高了企业的用工效率,也为高校学生快速了解企业、提前进入角色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从而减少校企磨合时间,缩短研发周期。
  据悉,目前已有多名武汉理工大学研究生来到德怡电子参与项目研发。在此前的在校期间,学生已明确了参与的项目研究方向及相关要求,并在导师的指导下做好准备期的各项工作。  
  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 惜才爱才更留才
  “容桂的企业正在经历转型的关键阶段,他们的创新意识很强,也很主动想要与高校合作。”武汉理工大学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副教授李玉强直言。此前,作为科技特派员的他,与政府深度走访了容桂200多家企业,了解企业的发展难点和需求。他敏锐地发现,容桂制造业与武汉理工大学的强势学科非常匹配。
  与此同时,容桂产学研合作机制也在进一步深化,从资金驱动转向服务赋能与生态构建。也就是说,政府不再是单一的资金提供者,而是转变为协同创新的服务者与生态建设的推动者。
  在此背景下,容桂—武汉理工大学数字经济产业创新联合研发中心于2023年揭牌成立,让人才、技术与科研成果等资源更直接地与容桂产业、市场对接,高效转化。
  作为研发中心主任和科技顾问,李玉强和团队每月都奔赴在武汉与容桂的路上,一边指导在企学生开展项目攻关,一边促成校企纵深合作。据悉,目前已有超10名研究生参与企业项目研发,除了与企业员工进行技术探讨、交流,学校导师也会定时召开周例会,跟进学生研发进展和遇到的难题,及时介入以保证项目推进。
  同时,这支科技顾问团队还成为了校企发展的“信使”,在这一头,企业能快速了解高校的技术成果积累和理论沉淀,将其应用在实际生产中,缩短成果转化周期;另一头,高校也能及时掌握企业的需求和市场动态,调整研究方向和人才培养计划,进一步提高教育与产业的契合度,形成良性互动。
  “我们之前也组织了10家企业到学校进行走访考察调研,最终促成3项成果直接合作落地。”李玉强介绍,在他看来,政府与科技顾问团队都是服务者,既要及时反馈也要充分解答,把各项工作做在前面,让创新思路与产品需求高度匹配,才能站在创新前沿,取得成绩。
  当然,容桂也在“两条腿”走路,既牵线搭桥,也筑巢引凤。近年来,容桂致力于提升城市品质,“刀刃向内”补齐城乡面貌短板,不断展现出更具辨析度的城市形象,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人居环境,并通过政策支持吸引人才走进来,留下来。
  本土企业也在引才、用才、留才上“下功夫”。武汉理工大学2023级智能制造技术专业硕士研究生梁剑涛表示,顺德的人文和美食都非常契合年轻人的需求,自己和同学一放假就会到容桂渔人码头等地方游玩。在德怡电子,企业也为他们提供了优质的办公环境和生活环境,如提供住宿、给予餐补、班车接送等,让大家可以专心地进行技术研发。
  “人才要为企业创造价值,但他们也需要生活。”黄峥华直言,希望来到顺德的学生都能安心、开心地在这边生活和工作,让这段“缘分”不仅是短期的项目合作,更能长久维系。

上一条:用热血为冬日添一抹爱心红

下一条:操场焕新 厨房升级

【返回】【顶部】【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