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时间:2025-01-23 14:06 访问量:384 信息来源: 大众健康 2024年11期
奶制品营养十分丰富,可以作为日常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成年人每天摄入300~500克奶及奶制品,但实际上,中国人平均每天的奶制品摄入量仅有100克。
有些人不习惯奶制品的味道,也有些人是听信网络上的一些流言,不敢喝奶或不愿喝奶。这里我列举9个常见的奶制品流言与真相,希望对大家全面理解奶制品及其健康益处有帮助。
流言1
牛奶是给小牛喝的,不是给人喝的?
真相:牛奶是人类重要的食物来源,已有数千年食用历史。
答:首先,人类消费牛奶及其制品的历史已有数千年,早已融入人类饮食文化。其次,驯化动物并为人类提供肉、蛋、奶等食物,是人类征服自然的智慧。最后,通过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畜牧业完全可以实现与自然和谐共生和可持续发展。
流言2
奶牛产奶靠打激素?
真相:奶牛产奶主要靠养殖管理,不需要打激素。
答:目前包括我国在内的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禁止使用牛生长激素。我国相关法规规定,饲养料里不允许添加生长激素。通过科学喂养和管理,奶牛可以提供充足的原奶,不用打激素。另外,奶牛产奶周期在280~300天,这是通过科学的周期管理实现的,不是靠打激素。
流言3
脱脂奶比全脂奶健康?
真相:高血脂人群可选择脱脂或低脂奶,其他人可根据喜好选择全脂奶或脱脂奶。
答:首先,大家应关注膳食脂肪摄入的总量。全脂奶在提供脂肪的同时也提供优质蛋白质和钙,与其控制乳脂,不如减少烹调油。其次,全脂奶可以提供更好的饱腹感,乳脂带来的香味和醇厚的口感也是脱脂奶没法比的。对于高血脂人群,脱脂奶或低脂奶可能是比较好的选择,其他人群则可根据个人喜好进行选择。
流言4
中国人不适合饮奶?
真相:多数中国人有不同程度的乳糖不耐受,但合理摄入奶制品可以缓解甚至避免乳糖不耐受。
答:全球人口中有约65% 存在不同程度的乳糖不耐受,表现为喝奶后腹胀、肠鸣、腹泻等。尽管东亚地区属于乳糖不耐受高发区,但乳糖不耐受不等于不能喝奶,合理摄入奶制品可以缓解甚至避免乳糖不耐受。比如喝奶可以少量多次,逐步提高肠道适应性;可以将牛奶与其他食物搭配,缓冲肠道反应;可以选择酸奶、奶酪等发酵产品;也可以选择经乳糖酶处理的牛奶。
流言5
牛奶不能搭配橙汁,还会和其他食物“相克”?
真相:牛奶可以和其他食物自由搭配。
答:首先,并不存在“食物相克”这回事,牛奶和其他食物可以按照个人喜好随意搭配。其次,橙汁中有很多酸性物质,可以让牛奶里的蛋白质聚团、沉淀,这是正常现象。牛奶在胃酸的作用下同样会发生沉淀,这是正常的消化过程,不影响营养吸收。
流言6
糖尿病患者不能喝牛奶、酸奶?
真相:糖尿病患者可以喝牛奶、酸奶,也可以吃奶酪。
答:有不少科学证据表明奶制品对于控制血糖、降低2 型糖尿病发生风险是有益的。纯牛奶中天然含有乳糖,不同于蔗糖,因此牛奶属于低GI(血糖生成指数)食物,糖尿病患者完全可以喝。经过乳糖酶处理的牛奶会变得甜一些,但也不必担心,因为它并没有加糖。酸奶中添加的糖分主要是用来平衡酸味的。根据《中国食物成分表》的数据,酸奶(加糖)的GI值也只有48,属于低GI 食物,不添加糖的酸奶GI 值更低。此外,糖尿病患者也可以选择奶酪。
流言7
牛奶会致癌?
真相:牛奶并不致癌,反而很可能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生风险。
答:关于这一话题,来自世界癌症研究基金和美国癌症研究所的结论可供大家参考:强有力的证据表明,奶制品很可能会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生风险;而有关奶制品导致乳腺癌、前列腺癌的证据不充分且相互矛盾。
流言8
常温牛奶保质期长是加了防腐剂?
真相:保质期长短与加工工艺有关,常温奶并不需要加防腐剂。
答:常温奶的加工工艺是通过瞬时高温灭菌处理并采用无菌包装技术,使最终产品处于无菌状态并隔绝外部微生物的进入。既然没有微生物就不会发生腐败变质,牛奶无需防腐剂就可存放数月甚至更长时间。
流言9
常温奶不如巴氏奶?
真相:常温奶和巴氏奶都是很好的营养来源。
答:奶最核心的营养是乳蛋白和乳钙,而巴氏奶和常温奶在这两个指标上不分伯仲,营养成分表才是更直观的选择依据。两者的主要差异在保存方式和消费场景。由于常温奶不依赖冷链,因此除供应城市,也可满足农村和偏远地区的消费需求。此外,两者的风味略有不同,消费者可以根据个人喜好进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