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摘 生活资讯 经  济 健康饮食 科技数码 家庭教育  
 
首页 > 报刊文摘> 生活资讯 >不工作的蚂蚁在干啥

不工作的蚂蚁在干啥

加入时间:2025-02-21 16:56    访问量:10    信息来源: 科学大众 2024年11期

蚂蚁不工作的背后有何玄机

  据日本北海道大学的生物学家长谷川祐介绍,他们在研究中发现,在一个只有30多只蚂蚁的群落中,有10%20%的蚂蚁整天无所事事——它们或者在那儿转来转去,或者不停地舔舐自己的身体,其他的事一点儿都不干。尽管如此,它们照样能分到食物。即便人为地使一个蚁群只剩勤快人或只剩懒汉,过不了多久,蚁群中的人手分配就又回到原有比例。

  在蚂蚁种群中确实存在着一些不工作的蚂蚁,这一点确定无疑。如此说来,我们小时候常常听到的《蚂蚁和蟋蟀》这个故事所讲述的道理,其说服力便要大打折扣。

  这样,问题就来了:那些不工作的蚂蚁真的不喜欢干活,还是另有隐情呢?

  一种解释是:那些不工作的蚂蚁实际上是在观察周围,一旦发现哪里有食物,便立即通知同伴前来搬运。与此同时,它们也在警戒四周,看看有没有危险因素存在,一旦发现情况不对,便立即通知同伴撤离。

  笔者觉得这种解释比较可信,不能单纯地认为只有忙碌地搬运食物才叫工作,寻找食物、充当团队的警卫也是工作,它们对整个蚁群的生存也是至关重要的。

蚂蚁已进化出极其复杂的嗅觉系统

  关于不工作蚂蚁的上述两大作用,寻找食物这一点比较直观,一目了然;而传递危险信号这一点,其机理比较复杂,过去人们并不十分清楚,直到2023年才取得重大突破。

  20236月,美国期刊《细胞》发表了一项科研成果:人类不是唯一拥有复杂社会和交流系统的动物。与其他昆虫相比,蚂蚁进化出了极其复杂的嗅觉系统,这使它们能够用多种多样的、表达不同含义的信息素进行交流。而此前的研究表明,蜜蜂需要大脑的多个部位协调工作,才能对单个信息素作出反应。这篇论文的作者为美国洛克菲勒大学神经生物学家泰勒·哈特和进化生物学家丹尼尔·克罗瑙尔。

  这项研究表明,蚂蚁的大脑中确实有一个交流中心,或者说感觉中枢,所有示警信息都会传到那里,从而产生一种恐慌效应,并立即采取应对措施。例如,让本族群的蚂蚁迅速撤离巢穴,或者把它们的后代搬出去。

不能用人类的标准去衡量昆虫

  据介绍,这项研究是以毕氏卵角蚁为观察对象。研究人员利用一种名为GCaMP的经过基因改造的蛋白质,去研究那些接触到危险信号的蚂蚁的脑部活动。GCaMP会附着在钙离子上,然后随着蚂蚁大脑的活动而闪烁,这种闪烁情况用经过改造的高分辨率显微镜可以看到。

  之所以选择毕氏卵角蚁作为观察对象,是因为这种蚁群规模比较小,通常只有数十到数百只,它们不能承受损失大量个体的风险,所以经常产生恐慌效应,随时都处在逃离和求生的状态中。如果是规模很大的蚁群,比如毕氏卵角蚁的表亲行军蚁,这种蚁群通常有数十万甚至数百万只个体,那就另当别论,它们的攻击性要强得多。

  通过上面的观察研究,我们可以认识到,如果只是以我们人类的标准来衡量昆虫,往往难以弄清真相。当许多蚂蚁正在忙碌地运送食物之时,如果你发现还有一些蚂蚁在袖手旁观,你不用急着冲它们喊不许偷懒,这种行为太人性化了,并不可取。

  法布尔等著名的科学家,或许就是以这种科学的态度从事昆虫观察研究而乐此不疲的吧。人类的常识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固然十分重要,但若是过度依赖这种常识,就不易发现新生事物,也不利于我们的成长进步。

上一条:香蕉真的会灭绝吗?

下一条:细说金属的延展性

【返回】【顶部】【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