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顺德信息> 科教医疗 >顺德中小学校大课间小课间落地观察

顺德中小学校大课间小课间落地观察

加入时间:2025-03-06 11:23    访问量:201    信息来源: 珠江商报

       2025春季新学期开始,佛山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落实“减负十条”。此后,“课间一刻钟”、大课间成了顺德各义务教育学校的“标配”。
  那么,课间15分钟、大课间期间,学生们都在做些什么?顺德各个学校如何将小课间、大课间变得更有趣味?……带着这些疑问,记者走进顺德多所中小学,观察孩子们的课间安排。  
  寓教于乐:
  小课间拉动“高效率”
  小课间,大舞台。不久前,本真未来学校在官方社交号上发布了一条短视频,记录了师生在课间15分钟、大课间期间的美好互动。
  “你们在玩什么游戏?”
  “我们在玩贪吃蛇。”
  “好,开始咯!”
  ……
  下课铃一响,意味着将有15分钟的课间休息时间,孩子们蹦跳着走出教室。萝卜蹲、跷跷板、趣味攀岩、跳格子、跳绳子……校园似乎在举办一场欢乐的“嘉年华”,各种各样的趣味户外运动拉开帷幕。视频中,老师带领着学生们“抓小鸡”、跳大绳,学生们开心地向镜头招手,笑颜如花绽放,灿烂无双。
  除了户外运动类游戏,本真未来学校引入的魔方比赛、趣味桌游及掷骰子等小游戏,不仅促进了孩子们在专注力、逻辑思维和记忆力上的提升,还丰富了课间15分钟的活动内容,使孩子们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放松身心,有效缓解学习压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在均安中心小学,课间短短的15分钟里,学生们还玩上“重走长征路”“二十四节气”等游戏,操场、走廊、学校的“边角地”无一例外地变成了孩子们放松身心、缓解压力的“快乐加油站”。
  课间一刻钟的实行,是教育改革的一个“小切口”,其背后大有深意。
  课间从10分钟延长至15分钟,这5分钟的延长,使得孩子们活动更加从容。他们走出教室、走出户外,更加充分享受阳光、享受校园生活。实质上,这是教育理念愈加注重“以人为本”的重要体现,是佛山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升教育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有力举措。  
  创新形式:
  大课间焕发新活力
  每天下午的3时35分,均安中心小学的“阳光大课间”开启,学生们整齐有序、昂首阔步踏入操场,学校也开始热闹起来。据悉,该校每天的“阳光大课间”时间有45分钟,学校设置5大环节,其间不仅融入传统文化,还设有特色环节。课间时间里,校园每一处都变为学生们的“游乐场”,寓教于乐的同时,学生们更能放松身心、增强体质。
  “学生进场之后,先做一套武术操、紧接着是素质练习和阳光跑操。”均安中心小学体育科科长古凤祥向记者介绍,在设计大课间活动时,学校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年龄、兴趣和体能水平,真正做到 “因材施动”。
  “以阳光跑操为例,各班由带班老师带队,我们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时间固定的情况下,通过控制跑步速度和节奏来调节运动强度,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合适的运动负荷下得到锻炼。”古凤祥说道。
  45分钟的大课间,被设计成了一场有趣的“运动派对”。除了固定的集体活动环节以外,还加入了特色活动环节。“各年级以级部为单位,开展以足球、篮球、跳绳为主的特色活动。”特色活动中,学校根据学生年龄、体能水平分为不同队伍,“一、二年级的学生主要练习基础跳绳,五、六年级的学生则可以尝试双人跳、双摇等更具挑战性的跳法。”
  此外,周二和周四的大课间特色活动,供学生们自选活动项目,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准备器材、开展活动。
  今年2月,均安镇发布了《均安镇中小学生身体素质提升行动方案》,将2025年定为“学生体质健康提升年”,精心指导学校制定“一校一案”,全面落实相关要求,实施五大硬核举措。自“每天一节体育课”“阳光大课间”“课间15分钟”等举措落实以来,古凤祥表示,感觉学生的精神面貌、身体素质都有了不少提升。
  “明显感觉学生身体素质有提高,再者,他们每天都对大课间充满期待,有组织、有纪律地玩耍,教师们也能够在大课间活动与学生们进行互动,促进了师生感情,更丰富了校园生活。”古凤祥感慨道。  
  应对挑战:
  整合资源落实课间安排
  落实大、小课间的过程中,学生运动时间较为集中、运动场地资源相对有限往往是学校会面临的问题。怎么管理学生?如何利用场地?安全又如何保障?
  “以跑操为例,我们充分利用场地,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场地设置跑操路线和特色项目,确保每个班级都有合适的活动区域和运动轨迹。”古凤祥告诉记者,均安中心小学还制定了管理机制,领导小组以学校校长为组长,课间活动由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精心组织,体育教师分工指导,明确每个教师的职责和任务,做到人人参与、层层落实、齐抓共管。
  古凤祥坦言,体育教师资源不足是学校普遍面临的问题,为了应对这一情况,学校整合资源,协调安排了其他科任老师承担体育课教学任务。“代课老师”们由专业的体育老师带领着,有序进行教学。“体育老师录制体育课程的常规视频,包括整队、报数、热身、集合等一系列流程,并将视频发给每位‘代课’老师学习和应用,此外,我们更组建了年级体育教师微信群,由级长和班主任传达学校体育课程安排及学生要求,体育老师在群内及时解答其他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一套流程下来,“代课”老师们有了方向性的指导,更可以得到及时的指引。
  “接下来,我们将不断努力,倾听学生和教师的声音,持续改进和优化活动内容与形式,以增加活动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更好地满足学生们的多样化需求。”古凤祥表示,学校正积极通过创新课间活动,为学生们打造更加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校园生活。

上一条:捐出旧衣物 让爱不闲置

下一条:顺德一中发布党建创新工作方案

【返回】【顶部】【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