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时间:2025-03-19 09:11 访问量:157 信息来源: 顺德城市网
3月17日,文化和旅游部官网发布《文化和旅游部关于公布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显示,经推荐申报、材料复核、专家初评、社会公示、评审委员会审议等程序,确定了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942人,广东共有58人入选,其中入选的7个佛山人中,有2个顺德传承人。
顺德区入选的2人中,林惠宣被认定为“龙舞(人龙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黄田胜被认定为“香云纱染整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通知》指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有关规定,为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队伍建设,进一步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能力水平,保护和传承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和旅游部组织开展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工作。希望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积极开展传承活动,培养后继人才,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顺德龙舞(人龙舞)林惠宣:重建舞馆,传承人龙舞
据了解,“龙舞(人龙舞)”是以人为龙形编演的传统广场舞蹈,于2008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杏坛镇光华村的人龙舞起源于清代,每逢喜庆节日,人龙舞表演者就会随着锣鼓节奏表演各种舞段。2008年,光华人龙舞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人龙舞由数十人至一百多人组成,长数十米,分为龙趸(龙的底部)和龙身(龙面)两部分。饰龙趸者头戴英雄巾,身穿黄色武术服,以肩部和腰部承托饰龙身的演员。饰龙身者着印有金红色鳞片的衣服,骑坐后以仰躺姿势,双手挥动红绸带作龙爪。龙头、龙尾均由三人饰演,以骑坐式组合,手持龙角或龙尾道具,一人骑挟着龙趸者腰部,上身悬空向前充作龙舌。
光华人龙舞在民间南派武术的基础上,融入了南派咏春拳“行者棒”棍术表演。整个舞蹈队形多变,时分时合,时起时伏,构图优美,场面壮观,气势恢宏,重在“神似”,突破了道具龙的表现手段,是人体“力与美”的体现,舞蹈与武术的结合,人的灵气与龙的精神的交融。
林惠宣,1949年出生于武术世家,其父亲林彦保、伯父林享保都是熟习南派武术的人龙舞队伍重要成员。他自7岁开始跟随父辈学习武术及人龙舞,对人龙舞步法、阵式及表演技巧颇有领会,精于洪拳、万子拳,马步沉稳,从事人龙舞的传承实践达69年。
1994年,林惠宣与堂兄林普宣等人组建并成立人龙舞理事会,重新组织已中断十五年的人龙舞。在实践过程中,他们完成了人龙舞龙头架构的改进,将五人龙头改为三人,增强了体态的轻盈感,使人龙阵式更灵活、演出时间更长,也为表演阵式的多样性奠定了基础。
为了传承、弘扬人龙舞,林惠宣通过武馆训练和进校园培训等亲自挑选人才,开展人龙舞集体训练和传承工作。2012年开始,林惠宣带领人龙舞队伍在光华小学、潘祥中学共建培训基地,教授人龙舞的基础武术洪拳,及人龙舞表演技巧,参与培训的学生超3万人次。
在传授人龙舞技艺上,林惠宣针对现代人缺乏武术功底的问题创新了教学方法,以板凳充当“龙趸”练习,辅助“龙面”小孩的训练,既减轻了“龙趸”队员的负担,也使“龙面”的训练得到了提升。
2000-2008年,林惠宣克服重重困难,多方筹集资金,重建了光华人龙舞馆,该武馆于2010年投入使用,在此平台基础上人龙舞训练日益系统化、专业化。2014年始,林惠宣任杏坛镇光华人龙舞协会会长,致力宣扬和传承人龙舞。
林惠宣多次组织人龙舞队伍参加展演:2005年11月参加广东国际旅游文化节暨岭南民间艺术汇演并获得金奖;2012年参加广东龙舞网上大会演获金奖;2012至2019年持续参加顺德水乡文化节;2024年春节期间光华人龙舞登上央视,林惠宣向全国观众宣传人龙舞。
顺德香云纱黄田胜:从业39年,让香云纱“走进生活”
香云纱又名“响云纱”,具有多种优点,它挺爽柔润,日晒和水洗牢度佳,防水性强,易洗易干,色深耐脏,不沾皮肤,轻薄不易起皱,柔软而富有身骨,经久耐穿,非常适合炎热的夏天穿着,被海外人士誉为“黑色闪光珍珠”服装,成为中国丝绸的名品。
黄田胜,1987年至今就职于新民晒莨厂(今伦教成艺晒莨厂),长期担任多个佛山本地晒莨厂的技术总顾问。自1986年起从事香云纱染整技艺相关工作至今已39年。
黄田胜熟知香云纱染整技艺每道工序的核心技艺。香云纱染整技艺是采用植物染料薯莨为丝绸染色的一种工艺,需要经浸莨水、晾晒、洒莨水、封茛水、煮绸、卷绸、过泥、洗涤、晒干、摊雾、拉幅、整装等“三洗九煮十八晒”近30道完整制作工序。
黄田胜致力于香云纱染整技艺的创新性发展,在传统产品的基础上还不断开发新的产品,如使用现代面料如印花丝绸、缎、棉麻制品等作为坯料生产香云纱,并采用现代染整技术如水洗、磨砂等工艺进行香云纱的后处理,为传统的香云纱添加现代的元素。
2001年,黄田胜将新民晒莨厂由集体经营改为股份制,更名为成艺晒莨厂,并出任企业法人代表。此举为企业注入新的活力,该厂生产规模逐步扩大,产量由1988年每年3万—5万米增加至今的70万米。
2020年6月12日,伦教香云纱学院宣布挂牌,黄田胜被聘为首批专家顾问;多年来黄田胜积极举办和参加宣传教育活动,各类研学活动和公益讲座惠及人数过万;在行业博览会、公众活动中宣传香云纱,促进香云纱在新时代有新合作、让香云纱“走进生活”。
黄田胜助力香云纱相关研究,为佛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丛书《香云纱染整技艺》《中国香云纱》的编写提供口述材料;2022年7月,他担任香云纱协会质量监督小组成员,推动香云纱荣获“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