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摘 生活资讯 经  济 健康饮食 科技数码 家庭教育  
 
首页 > 报刊文摘> 生活资讯 >给摄像头“立个法”

给摄像头“立个法”

加入时间:2025-04-25 10:37    访问量:22    信息来源: 中国经济周刊 2025年4期

  中国的摄像头法历时数载终于出台。210日晚,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石佳友发了这样一条朋友圈。

  他口中的摄像头法其实是《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于当天下午正式公布,41日起施行。

  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以下简称公共安全视频系统),指通过在公共场所安装图像采集设备及相关设施,对涉及公共安全的区域进行视频图像信息收集、传输、显示、存储的系统。

  条例不仅维护公共安全,保护隐私和个人信息的立法精神也贯穿其中。石佳友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说。

摄像头不能想安就安了

  作为曾参与立法论证的专家,石佳友对此颇有感触,历经多年,条例有种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感觉。历时这么久,主要还是法律环境的变化,如民法典、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相继出台,条例需要与法律进行协调。

  石佳友主要研究民法,条例如何保护个人隐私和个人信息等民事权利、如何与民法典等上位法衔接是他的关注重点。

  根据条例,公共安全视频系统由公安部门负责管理,地方政府应加强统筹规划,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避免重复建设。

  公共安全视频系统实行备案制,不仅是条例施行后需要备案,施行前建设的亦需备案。在公共场所安装摄像头需要出于维护公共安全目的。某种程度上,该系统对随意乱安装的摄像头也是制约,不能想安就安。石佳友分析。

  哪些人、哪些地方可以安装摄像头?

  条例予以明确,公共场所涉及公共安全区域的公共安全视频系统,由对相应场所负有经营管理责任的单位按照相关标准建设。

  主要是四大类:人员聚集场所;交通枢纽;大中型公共交通工具;高速公路、普通国省干线的服务区。比如常见的商贸中心、旅游景区、公园、铁路汽车客运站等。

  条例明确,其他公共场所安装相关设备,也应当为维护公共安全所必需,仅限于对该场所负有安全防范义务的单位或者个人安装,其他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安装。要合理确定图像采集设备的安装位置、角度和采集范围,并设置显著的提示标识。

酒店、民宿等划定为摄像头禁区

  日渐增多的摄像头维护了公共安全,但也出现了个人隐私、个人信息泄露的情况:未知情情况下,人脸、车牌号等敏感个人信息被收集;旅馆、酒店、医院曝出偷拍事件,甚至涉及产、销、装、拍的黑色产业链也在逐渐形成。

  条例为摄像头划定了禁区:旅馆、饭店、宾馆、招待所、民宿等经营接待食宿场所的客房或者包间内部,以及公共的浴室、卫生间、更衣室、哺乳室、试衣间的内部等都不可安装摄像头。

  这集中体现了对隐私和个人信息的保护。民法典强调保护私密空间,这一条可以看作是对于民法典私密空间内容的细化,对于民法典的具体贯彻实施非常重要。石佳友分析。

  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基于财产保护或者人身安全的考虑,开始在房前屋后安装视频监控设备。

  比如,有人为了防备丢东西,会在家门口安装一个摄像头;在售楼处,人们常常被全方位、无死角的摄像头所包围,这些摄像头甚至可能会收集人脸等敏感个人信息。这是否会触发条例的相应条文?

  在石佳友看来,回答上述问题要根据实际情况判断,是否涉及公共场所、公共场所是否涉及公共安全。全封闭的住宅和楼道,可能不太适用;如果摄像头所覆盖的区域包括大片公共区域,则可以考虑通过条例维权。涉及人脸等敏感个人信息的,可以通过个人信息保护法维权。

  非公共场所的摄像头也不是想装就能装,条例规定,不得危害公共安全或者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对收集到的涉及公共安全、个人隐私和个人信息的视频图像信息,不得非法对外提供或者公开传播。

  这个条款很有意义,它参照了公共场所安装摄像头的很多原则,规定了非公共场合安装图像采集设备应遵循的原则,贯彻了私权保护的立法精神。石佳友说。

上一条:中央一号文件重申宅基地红线

下一条:从古至今,人类是如何洗澡的?

【返回】【顶部】【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