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顺德信息> 其他资讯 >古老渔村的“鳗”妙蝶变

古老渔村的“鳗”妙蝶变

加入时间:2025-07-04 15:18    访问量:204    信息来源: 佛山日报

       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最新一批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顺德鳗鱼荣耀登榜。作为顺德鳗鱼的主要养殖地,享有“中国鳗鱼之村”美誉的顺德勒流稔海村再次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
  凭借鳗鱼这一特色产业,稔海村曾连续两年入选“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产值超亿元村名单”。自“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稔海村更以鳗鱼产业为根基、以蝴蝶兰种植为新翼,通过产业升级与生态治理的双向赋能,让这座古老渔村在新时代焕发出蓬勃生命力。  
  跃迁:从“散养时代”到“国字号”品牌  
  稔海村开村于明景泰年间,人文积淀深厚。北江支流顺德水道在此蜿蜒,得天独厚的水土条件孕育了稔海村的水产禀赋。
  20世纪80年代,渔民偶然发现鳗鱼市场的巨大潜力,从土塘散养起步,开启了延续数十年的“鳗鱼时代”。“当面值100元的钞票还比较少见时,赚到第一桶金的稔海村养殖户就用麻袋装钱去购买鳗鱼苗了。”稔海村党委书记周健朋回忆,“当村民发现,原来养殖鳗鱼一年就可以赚好几十万时,大家就纷纷效仿和养殖,最多的时候,大部分村民都养鳗鱼。”
  经过多年发展,稔海村的鳗鱼养殖面积从4000多亩拓展到2.5万多亩,产量占广东的33%,全国的10%,年产值达29亿元,成就了“全国每10条鳗鱼就有1条来自稔海”的产业奇观。
  然而,产业的进阶之路并非坦途。21世纪初,日本对鳗鱼实施药物检测的技术壁垒,导致鳗鱼价格从每吨15万元暴跌至每吨1.8万元,大量散户被淘汰。痛定思痛后,稔海村走上规模化、标准化养殖之路:2017年成立乡村振兴促进会,联合规模养殖户、专家学者梳理发展思路;次年成功申报“中国鳗鱼之村”,成为全国首个获此殊荣的行政村;近年来在产品结构上下功夫,比如开发鳗鱼生鲜产品,让外省人也能吃到水煮鳗鱼或者炖汤……
  如今,稔海村已形成从鳗鱼育苗、饲料生产、鳗鱼养殖、烤鳗加工到产品流通的全产业链,推动“顺德鳗鱼”畅销全球30个国家和地区。小小鳗鱼,为稔海带来了产业兴旺,成为撬动乡村振兴的黄金支点  
  跨界:从“桑基鱼塘”到“花卉硅谷”  
  时值盛夏,稔海菊花湾现代农业园里,各种蝴蝶兰正美丽绽放。
  当鳗鱼产业驶入标准化轨道,稔海村将目光投向农业结构转型。2011年,面对鱼塘老化、劳动力流失的困境,村集体决定调整农业结构,将1947亩低洼地改造为设施农用地,建设稔海菊花湾现代农业园,开启蝴蝶兰种植的新征程。
  如今,稔海菊花湾现代农业园的蝴蝶兰与年桔生产基地逐渐扩大生产,形成花市聚集规模和农业名片效益。去年,稔海菊花湾现代农业园成功举办 “2024年中国(佛山)蝴蝶兰新品种展览交易会”。展交会以“会展+文旅”模式为稔海菊花湾现代农业园区内企业拓展新商机,累计促成6项重磅出口战略合作项目、6项生产合作项目的签约落地,总投资金额超9亿元。
  “我们这里交通便利,离陈村花卉世界不远,但蝴蝶兰种植基地的租金每亩差价有1万多元,因此吸引了大量种植户迁移。”周健朋介绍,经过13年发展,稔海村已建成1400多亩连片蝴蝶兰种植基地,今年年底将扩展至2000亩,成为全国最大的蝴蝶兰专业集聚地。这里培育的蝴蝶兰品种超2000个,其中年轻创业者陈强强研发的珍稀品种蝴蝶兰,单株幼苗售价可达数百元甚至上千元,珍稀母体一盆价值两三百万,演绎了“一朵花致富”的现代神话。
  蝴蝶兰产业的崛起,不仅带来经济效益,村集体年分红从400元每人每股到如今上涨10倍,更带动了文旅融合。每年春节前,大棚里举办的蝴蝶兰展吸引广佛市民驱车前来,单个种植户年花直播销售额突破2000万元,村里的闲置劳动力被培训为插花师,生动演绎“一朵花绽放多产业,生态经济齐丰收”。“从鳗鱼到蝴蝶兰,我们完成了从‘卖鱼’到‘卖美’的转变。”周健朋说。
  如今,稔海村正联手企业推进蝴蝶兰现代产业园建设,目标直指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力求打造继“中国鳗鱼之村”后的第二张产业名片。  
  蜕变:从“生产岸线”到“生活秀场” 
  产业振兴的同时,稔海村的村容村貌、生态环境也经历着脱胎换骨的变化。2018年以来,借助区镇两级2250万元扶持资金,稔海村实施河道疏通、道路扩宽、公园改造等工程,建成2.5公里沿江绿道,将昔日的生产岸线打造成“百里芳华”乡村振兴示范带的北起点。
  鳗鱼产业衍生出独特的鳗鱼文化。在“百千万工程”推动下,稔海村积极深挖鳗鱼文化根源,打造村史馆、育苗场、鳗鱼养殖场、浪漫渔港、鳗鱼餐厅,形成一条“鳗生活”文旅之路,以“慢”迎合都市人的心理需求,为稔海编织“鳗生活”文旅网。
  如今,走在稔海村,你能享受到独特的水乡休闲“鳗生活”:在北江支流南岸,钓鱼爱好者沿江而坐;菊花大桥旁的河鲜饭店宾客盈门,特色鳗鱼等美食吸引广佛老饕前来打卡;鳗鱼主题公园里,巨型鳗鱼雕塑诉说着产业历史;美食体验店推出的“鳗鱼四吃”成为网红打卡项目。而在北江支流北岸,稔海菊花湾现代农业园里的蝴蝶兰全年无休,这里的芬芳不仅吸引远近游客闻香而动,还通过直播带货,将蝴蝶兰源源不断地送达北上广深等地年轻人手中。
  “环境好了,来的人多了,村民的房子也从‘90年代白瓷片’换成了别墅。” 周健朋笑言,“村里的监控系统、老人活动中心等公共设施,大多由鳗鱼养殖户捐赠建设,形成‘产业反哺乡村’的良性循环。”
  从“靠水吃水”到“以产兴村”,稔海村用四十年时间书写了两段产业传奇。正如周健朋所说:“鳗鱼让村民富起来,蝴蝶兰让村子美起来,接下来,我们要把‘中国鳗鱼之村’和‘蝴蝶兰之都’的品牌擦得更亮,让村民的日子像蝴蝶兰一样绚烂。”
  在“百千万工程”的东风下,这座珠江口的渔村正以产业为笔、生态为墨,绘制着乡村振兴的全新图景。

上一条:顺风起势,同心同德同舟楫

下一条:北滘黄龙村第七届冬瓜文化节举行

【返回】【顶部】【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