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顺德信息> 科教医疗 >乐从医院党委书记郑华婴让健康服务进村入户

乐从医院党委书记郑华婴让健康服务进村入户

加入时间:2025-07-10 09:42    访问量:58    信息来源: 珠江商报

       今年是郑华婴扎根顺德的第25个春秋,也是他胸前佩戴党员徽章的第28载岁月。作为乐从医院党委书记,郑华婴总是脚沾泥土,心系群众——那是他常年奔走于社区巷陌、调研群众就医需求的生动写照。
  让基层群众就近看上病、看好病,是深化医改必须啃下的“硬骨头”。2022年7月,顺德启动新一轮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镇(街道)公立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建成紧密型健康共同体。在这场关乎民生福祉的改革中,郑华婴作为乐从镇健共体牵头医院的掌舵人,精准把脉群众健康需求,深入剖析医疗卫生服务短板,带领团队在医改深水区勇毅前行。
  “只有走到群众身边,才能走进群众心里。”带着这样的为民情怀,郑华婴深入基层走访调研,足迹遍布社区家庭、养老机构、社区站点。一个令人揪心的现象引起了郑华婴的注意:许多失能失智患者因家庭经济困难或亲属忙于生计无暇照料,不得不长期卧床在家,因缺乏专业的医疗照护和康复治疗,这些患者普遍出现严重的褥疮、关节僵硬变形、反复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生存状况令人担忧。
  如何借助乐从健共体的建设,将优质医疗服务延伸至患者家中?面对经验空白的困境,郑华婴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党建+医疗”为引领,带领团队迎难而上。结合区委、区政府提出的“打造医养结合示范项目,加强慢性病健康管理”,他们通过政策学习、实地考察、专题研讨等方式,结合乐从健共体现有资源特点,逐一破解了群众认知不足、人才短缺、运行机制等现实难题。
  2023年,郑华婴带领乐从健共体率先在区内建立家庭病床科,同时构建以医院、社卫中心、康养机构为主的医师、护师、康复师、医务社工师、营养师的“五师共管”团队,提供治疗期住院、康复期护理、稳定期生活照料及临终关怀一体化的健康养老服务。截至2025年5月,乐从镇内累计建立家庭病床702张,双向转诊358人次,服务1938人次,照护赋能702个家庭,覆盖25个村居、2家社会办养老机构,有效降低医疗费用,减轻患者家庭经济负担。
  从最初摸着石头过河,到如今形成可复制、可持续的基层医疗服务新路径,每一步都凝聚着郑华婴对解决失能失智群体就医难题的执着追求。“我们的一切探索都是为了回应群众的实际需求。必须坚定信念,不计得失地推进这项事业。”郑华婴如是说。
  立足国家健康战略和顺德医改政策,郑华婴探索不止、创新不断。2024年3月,乐从健共体建设区内首个“专、全”联合的咳喘门诊,医院呼吸专科团队下沉卫生站点,定期驻诊,提供慢性咳嗽患者预约评估及简易肺功能检测,同时对可疑慢阻肺病或哮喘患者指引至医院PCCM门诊进行标准肺功能检查。通过信息同步,专家下沉,规范诊疗服务,统一药品目录,协助办理门诊特定病种,减少了群众往返医院看病和复查的困扰。
  从“以治疗为主”转向“防治结合”,这一创新实践不仅实现了医疗资源的下沉,更探索出了一条可复制、可持续的基层医疗服务新路径,吸引来自苏州、无锡、广州等地数十家基层医疗机构前来“取经”。“这项创新实践的源头活水在于国家健康战略的顶层谋划与顺德医改政策的精准导航,我们只是立足基层实际,让政策红利在‘最后一公里’充分释放。”郑华婴表示。
  在基层首创健共体医务社工管理委员会;聚焦慢病管理、青少年患者服务和社区困境群众服务,探索“六位一体”社工服务模式;成立医院服务管理中心,改善患者就医体验……一项项务实之举、创新之策,让乐从老百姓在“家门口”看好病成为实实在在的民生福祉。
  扎根基层有恒心,工作透着温度。无论是用创新突破“卡脖子”难题的科技工作者,还是带领医院向高质量发展方向迈进的“一把手”,在多重角色转换中,郑华婴展现了新时代医务工作者的精神风貌:是改革创新的开拓勇气,更是人民至上的初心情怀。
  “在顺德这片热土深耕多年,敢为天下先的顺德精神深深地感染着我。”郑华婴目光坚定地说,“未来将进一步丰富‘党建+’内涵,持续创新基层医疗服务模式,带领团队攻坚克难,切实让群众享受到‘家门口’的健康守护。”

 

上一条:顺德职业技术大学正式揭牌成立

下一条:立德树人育新苗 文明花开满校园

【返回】【顶部】【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