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南区社区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把实事办好好事办实
加入时间:2025-07-15 09:34 访问量:14 信息来源: 珠江商报
“以前这条路摆摊的堵得水泄不通,现在终于能顺畅通行了!”站在焕然一新的丰榆路上,居民苏姨脸上洋溢着满意的笑容。这是顺德区容桂街道南区社区落实党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变化。在这里,学习教育不是停留在纸面上的口号,而是化作了党员干部脚下沾满泥土的足迹、手中解决难题的实招。
主动回应关切,难题速解温暖民心
丰榆路是南区社区的主要道路之一,人流量较大,但近年陆续有商贩沿街为市,占道经营,令本就不宽阔的马路经常被挤得水泄不通,导致道路堵塞、叫卖噪音大,给周边的居民带来了不小的麻烦。
“群众反映的问题,就是我们行动的号令。”南区社区党委书记叶智挺说,以开展深入贯彻党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为契机,社区党委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将学习教育与为民服务紧密结合,把群众“烦心事”作为“分内事”,针对丰榆路乱摆卖这个“老大难”问题,社区及时运用“居村约请 部门报到”机制,用实际行动回应群众关切。
难题速解的背后,是南区社区联合容桂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以民为本,采取柔性处置方式的结果。“那几天,我们和社区干部一起,白天劝导商户、晚上巡查值守,虽然辛苦,但看到道路堵塞问题得到缓解,一切都值得。接下来,我们也将加大劝导和执法力度,联动周边社区(村)对相关路段进行系统性治理,确保群众畅通出行”容桂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队员说。
整治后的变化让附近群众很是欣喜,不仅道路通畅了,地面也干净了,群众出行更方便了。
与此同时,针对走访中发现的河岸围栏铁网安全隐患问题,南区社区还约请街道城建和水利部门进行清理,及时化解安全隐患,用实际行动践行“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服务理念,受到群众一致好评。
民生服务升级,筑牢幸福家园基石
走进南区社区长者饭堂,阵阵香味扑鼻而来。“这里的饭菜又便宜又可口,还能和一班老友聊天,比一个人在家吃饭热闹多了!”80岁的陈伯边说边竖起大拇指,而他每天打卡的长者饭堂正是南区社区全新升级的民生服务项目。
自深入贯彻党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南区社区启动耆善南区——长者互助支持计划2.0项目,开设长者饭堂,打造长者公益课堂,完善老人之家场室建设,还打造了“银龄”志愿服务队,让低龄老人服务高龄老人,形成“以老助老”的暖心循环。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办好民生实事、抓好民生服务,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直接体现,也是学习教育的题中之义,更是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日前,南区社区被佛山市顺德区慈善组织联合会授予“红玉兰慈善榜样(村/社区)”荣誉称号,成为顺德区内五个获此殊荣的社区/村之一。
端午期间,南区社区积极挖掘本土文化特色,精心打造端午夜龙日龙汇游精品文化品牌,不仅丰富了居民的精神文化,还传递了团结、拼搏、务实的龙舟精神,吸引上万市民围观,更登上了央视荧屏,让龙舟活动“火出圈”。“我们要让传统文化活起来、火起来!”活动负责人兴奋地说。超过50支龙舟、凤艇队伍在水面上劈波斩浪,岸边的欢呼声此起彼伏,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幸福家园画卷。
党群同心共治,赋能社区焕新蝶变
村居要发展,环境是底色。今年,顺德区启动“十村示范”工程,作为全区建设省“百千万工程”典型区十大牵引性工程之首,以“小而美、特色多、带动强、投入少”为标准,精选十个各具特色的试点村居,先行先试,因地制宜,探索形成不同地区、不同模式的改造提升路径和模式,再逐步铺开,以点带面推动全域城乡品质蝶变升华。
位于容桂南区社区的宏基小区成功入围“十村示范”,为打造“未来社区”,南区社区党委迅速成立宏基小区改造提升专项工作组,积极走访收集群众意见,组建党群先锋队,开展民意调查、长者活动、环境整治、绿美建设等“家门口式”小区服务,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让改造真正改到群众心坎上。
经过改造提升,崭新的中栈公园成了居民们的“心头好”。带着孙子玩耍的张女士说:“以前这里功能单一,现在有了健身器材、儿童设施,我们天天都来。”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南区社区用一件件民生实事,诠释着党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深刻内涵。在这里,学习教育成果正转化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幸福图景。
下一步,南区社区党委还将切实把学习教育成效体现到增强党性、改进作风、提高能力、推动工作上,持续深化“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把实事办好好事办实,推动更多惠民举措落地见效,让党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在社区落地生根、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