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时间:2025-07-30 17:05 访问量:58 信息来源: 珠江商报
“喺仙涌,六点钟,把蚊送。”在陈村镇仙涌村,一首由《三字经》改编而来的顺口溜广泛流传于大街小巷,朗朗上口的韵律编排不仅易懂易记,更让防蚊灭蚊知识直抵人心。
盛夏七月,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正处于攻坚期。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顺德区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全面精准开展防控,全域推进爱国卫生运动,全民参与清理蚊媒孳生地,斩断疫情传播链。
将人居环境卫生纳入村规民约;设立专项奖励基金,与人居环境清洁“文明积分制”挂钩;探索冷巷僻角、闲置屋清理模式;变卫生死角为发展活水……在精准防疫的同时,顺德探索基层治理长效机制,结合“百千万工程”推进城乡品质提升。
精准防疫
超21万人次党员下沉一线
在顺德,刚刚过去的周末,虽然烈日当空,户外温度高达38℃,但数千名党员干部依然穿上“红马甲”,挨家挨户派发传单、蚊香,耐心讲解“倒积水、防蚊虫”知识,带动群众主动清理水培植物。
机关干部秒变“防疫战士”,在职党员化身“灭蚊先锋”,这是顺德区以党建为引领,全面打响蚊媒传染病防控歼灭战的生动实践。7月24日,顺德区贯彻落实省政府要求和市政府决策部署,动员号召全区区直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的各级党组织,除必要值班值守人员外,安排党员干部全员下沉一线,超过3300名党员干部持续奋战,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为群众健康保驾护航。
与此同时,各级党组织积极响应,迅速行动,形成了强大的防控合力。在短短几天内,超过21万人次的党员干部投身到疫情防控的第一线,并联合专业力量对4305个涉疫网格开展全覆盖入户清理,对有人居住的房屋严管水培植物,对出租屋压实双方责任;对1.4万余间闲置房屋分类处置,开锁进入实施“八个消杀动作”,破损房屋先清扫再消杀,清理率达89.59%。
从清晨到入夜、从密集住宅区到街头巷尾,全员下沉一线,排查消杀不留死角。但顺德全域防控不搞“一刀切”,党员干部在入户排查时,因地施策,精准做好防疫宣传,部分村居通过“洗洁精换绿萝”“免费向村民发放泥鳅吃掉蚊子幼虫”等柔性措施,引导村民配合清理,让防蚊灭蚊理念深入人心。
基层治理
以防疫实践破解环境治理难题
当前,防控基孔肯雅热的重点,仍然是“清积水、灭成蚊、防叮咬”,切断蚊媒传播链。防疫过程中,除了居民主动清理家中积水,部分城乡闲置地、无人居住房屋等也是蚊媒孳生地,对此,顺德将疫情防控实践与人居环境整治统筹推进,不到一周时间里,全区累计清理蚊媒孳生地3.07万处,清理率98.84%,同步解决一批困扰多年的环境“老大难”问题。
乐从镇新隆村上坊西侧地块就是其中之一,这片被当地村民戏称为“三不管地带”的偏远地块,在多年违规垦种、私搭乱建的侵蚀下,早已沦为垃圾成山、蚊蝇肆虐的卫生死角。
以防疫为契机,乐从镇组织执法、环卫力量及大型机械,采用“外科手术式”精准治理模式,一举清理违规霸占耕地超1万平方米,1200吨积存垃圾全部清零,相当于搬走了80个标准集装箱的污染物,释放出宝贵的土地空间资源,以往的“环境疮疤”即将变身“发展沃土”。
不单只乐从,在陈村镇庄头村,昔日蚊蝇肆虐的“野猪林”也正经历着蜕变。推土机轰鸣声中,28亩荒废几十年的卫生死角被彻底唤醒,党群合力清理杂物、杂草、垃圾,消除蚊虫滋生隐患。
着眼长远,为避免地块再次形成蚊虫孳生地、荒芜闲置地,该村还以“百千万工程”为抓手,同步谋划地块后续活化利用。经村民代表及党员代表同意,地块一期将开展西淋长塘环境综合提升工程,目前已挂网招标,二期将由村委出资建设长塘“大榕树”公园,后续还计划引入运营商开发为山涧文旅营地,一场“环境整治+产业活化”的双向奔赴正在上演。
“以前窗户都不敢开,现在天天来看施工进度。”庄头村民黄姨笑着展示手机里的改造对比照。
“防疫+治理”双驱联动,顺德一手抓防疫,一手抓城乡人居环境整治,这一系列举措不仅改善了村内人居环境,促进城乡品质提升,持续筑牢健康防线,还助力壮大村集体经济,赢得了村民的广泛认可,探索出一条“以疫促治、平战结合、清管并重”的城市治理新路径,为构建“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长效机制提供了有益经验。
长效机制
村规民约激活基层自治
村居作为此次疫情防控的主战场,激发基层自治活力是打赢疫情歼灭战的关键一环。顺德区创新运用村规民约,将环境卫生整治、孳生地清理、闲置地管理等防疫核心要求制度化,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防控体系。
“现在谁家房前屋后有积水,不用村干部催,邻居们就会主动提醒。”7月29日,龙江镇世埠社区的积分公示栏前,村民林叔指着自家名字后的“五颗星”笑得灿烂。这个夏天,该社区推行的“文明积分制”正悄然改变着村民的生活习惯。
龙江镇世埠社区是此次顺德区开展基孔肯雅热本地病例疫情处置的区域之一,该社区及时修订《村规民约》和《环境卫生管理细则》,将蚊媒防控细化为21项具体指标的评分体系,把清理容器积水、疏通沟渠等日常动作转化为可量化的“文明分”,一方面,设立专项奖励基金,与人居环境清洁“文明积分制”挂钩,进行定期评选,对获评家庭给予每户500元现金奖励;另一方面,在村务公开栏设立“人居环境与蚊媒防控红黑榜”,公示优秀家庭的门牌号,还用卫星地图标注出需整改的积水点位,邻里成了最好的监督员。
在北滘镇林头社区,合力防疫过程中,社区党委还把居民组织起来,以100%通过率表决通过“公共空间微改造”决议,投入230万元资金改善公共卫生环境,解决一批过去长期解决不了的人居环境老大难问题;西海村则以98.65%的通过率表决人居环境卫生整治公约,利用“整治+引导”组合措施,铁腕整改违规种植及家禽散养问题。
日前,顺德区委社会工作部联合区农业农村局印发专项通知,将人居环境卫生整治内容纳入村规民约(居民公约),探索建立依靠村(居)民自治、持续改善人居环境的长效治理机制。
实践证明,村规民约是激活基层自治的“金钥匙”,当防疫责任内化为千家万户的自觉行动,必能构筑起阻断疫情传播的铜墙铁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