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时间:2016-04-14 11:55 访问量:6517 信息来源:
4月17日 晚 8:00 时
顺德图书馆首层顺德文筑文化创意书店
让我们来倾听华语传媒盛典落户顺德缘起
让我们来倾诉四年来华语文学盛典给我们带来的改变
让我们来倾谈关于文学、关于理想、关于顺德诗意的明天
一起写给华语文学一首叙事长诗吧
德胜读书会静候各位
关于德胜读书会的点滴:
这个春天,
开放的顺德有了一个开放的空间
德胜读书会。
以此为起点,
一个关于图书、
关于阅读、
关于思想、
关于文化的梦想在顺德起航。
一个现代化的城市,
应该是一个有思想的城市。
如果说,城市的文化是一支八音和奏的交响乐,
那么阅读与交流的主题必不可少,
思想与观点的平台必不可少。
因此才有了德胜读书,
以及与之相伴而生的微信公众号“解读”。
读书会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阅读,
更重要的是交流。
“解读”的定位也不仅仅是为了潮流,
我们期待的是思想的碰撞,
观点的交汇,思潮的萌生。
让我们一起进入阅读的春天。
“好学顺德” 德胜读书会 首场 3月30日 品读《老生》贾平凹
陈宇莹:欢迎大家因华语文学之名,相聚在德胜读书会,研究文学,探讨本土文化的未来。有那么多的文学爱好者参加,证明顺德钟情于文化的人还真不少。我很期待,能够有更多文友参与;我们能一呼百应,甚至一呼千应。
今晚,我们一起研读《老生》。作者贾平凹先生,曾参加中央的文艺工作座谈会,受到总书记接见,去年更荣获华语文学传媒盛典的年度杰出作家奖。近日,第十四届华语文学传媒盛典系列活动就会在顺德启动,前后将举办多场讲座、采风、文化沙龙系列活动:其中,将于16日在顺德北滘文化中心举行颁奖典礼;将在17日举办韩少功等名家的多场主题演讲;当晚,我们还将继续在这里举办德胜读书会,召集大家一起,分享对活动的感受以及对顺德文化的期盼。
伴随着华语文学传媒盛典等高层次思想文化活动的开展,结合德胜读书会等阵地,我们推出了微信公众号“解读”。“解”是指定位于社会现象、思想层面的呈现;“读”是指研读、学习以及相关的活动。“解读”连起来就是对各种问题和现象的分析与思考,也代表了这个新媒体平台的目的。顺德人不仅要习惯看书,也要学会思考、学会分析。我们打造“解读”平台,目的是要建立一个思想的交汇点、思潮的发源地;要以思想的力量影响到更多人,推动社会的发展。这个目标似乎有点大,有点远;但梦想一定要有,万一实现了呢。微信公众号上没有刻意加上“顺德”二字,是要立足本土,放眼四方,让顺德思想的血液流淌在每一篇文章里,从而传递到顺德各个角落,影响到远方。
回过头来说,华语文学传媒盛典在顺德已经连续举办了三届,此前活动一直比较常规,颁奖结束就结束了。当下已经到了第四届,我总希望能留下一些东西,使得文学的氛围在顺德扎根,更多文化的养分渗透到顺德泥土里去。也许现时顺德的文化还不够出色,但是未来必将有所改变。
马志良:在对于《老生》的诸多评论中,我最喜欢的是谢有顺教授的一句话:“为村庄作传,为乡土写史”。我认为,这是从乡土文学的角度,理解《老生》的一个切入点。
特别是在我们所处的这样一个时代,三十多年狂飚突进的城市化进程,已经将太多的村庄和乡土从大地上抹掉了,就像它们从来就没有存在过,人们也从来没有生活过。就像今天我们所在的这个新城区,好像是个天外来客,好像突然间从天而降。
如果城市没有来历,那我们也没有来历。实事也正好如此,很多情况下,所谓的现代化大都市,就是一群来历不明的人,生活在一个来历不明的城市里。今天我们所说的“乡愁”就是对这种来历不明的现实的恐慌和迷茫。
正因为迷茫和恐慌,我们才想起了村庄,想起了故乡,想起了那些遥远的过往。与西方不同,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只有三十年的时间,但中国的农耕文明已经存在了三千年。所以,中华文明的真正的创造者、守护者、传承者,并不是城市,而是广大的农村,是一个又一个的村庄。
所以,无论是从文明的角度来看,还是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村庄才是真正的中国,是中国人的共同记忆,共同来历。这也正是我们今天不断地提倡,要留得住村庄,要留得住乡愁的原因。
但是,中国的乡村也并不仅仅是表面上山水风光,田园牧歌。有人的地方就有矛盾,就有斗争,有生活。无论是多么美好的村庄都有它的爱恨情愁,悲欢离合;有七情六欲,也有三教九流,也有残酷的暴力,也有血腥的死亡;凡此种种,或者伟大,或者卑微,都是真实的存在。正是这一切,延续了我们的文明,构成了我们性格,形成了我们的历史,让我们有了来历,有了祖先,有了故事,有了记忆。
《老生》就是在讲一段这样的历史,一段这样的记忆。所以,贾平凹的商州地区是幸运的,它将永远的留在一代又一代人的记忆里,永不磨灭。而我们今天所在的地方,十年前为建设新城区而被推平的这个地方,这个村庄,将永远的失去记忆,再过几十年,就没有任人会想起来。
也许,这也是今天这个读书会的意义。人为什么要读书呢?我个人认为,读书就是为了恢复过去的记忆和经验,书是前人留给我们的,书可以让我们跟着作者回到过去,无论是《山海经》里的一条山,一条河,还是《老生》里的一个村,一个镇。我们的生命因此而丰富,我们的未来因此而清晰。既便是一部关于未来的科幻小说,也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关于末来的梦想,并不是未来的人寄给我们的一封书信,我们终其一生都无法看到未来的书。
所以,我们失去了村庄,不能再失去记忆。我们失去了故乡,不能再失去书。真心希望这个读书会能够成为我们共同的村庄,共同的故乡,唯其如此,才能让我们在这座城市里,活得更加丰富,活得更加生动。
胡 键: 贾平凹在中国的作者群里,是比较幸运的一个,在新人新秀的时候就受到了媒体、评论界的关注,一直如此,但他也有实力。就作品而言,贾平凹站在了乡土文学厚实的土地上,他在西安生活了三十多年,一直不说普通话,坚持认为陕西话就是大唐的国语,所以贾平凹至今不说普通话。百年孤独、魔幻现实主义本身就是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不只是中国作家模仿学习,全世界的作家都如此。而且人类文化的起源最早在文学中,就是魔幻,对大自然尚未破解的神秘的敬畏,就是民间文学的根基。
唱师在乡村里就是文化人,横跨阴阳两界,见多识广。死亡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也是文学的主题。西方需要神父来安抚亡灵,东方就是靠道士、和尚以及唱师来超度灵魂。在很多农村,唱师就是传统文化的传播者,超度引领、安慰生灵。贾平凹用这样的一个角色来观察历史,这个特别深邃、客观。至于表现手法、艺术手法,类似于北方菜、顺德菜,厨师的手法不一样,评论的标准都不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评判。贾平凹的《老生》是一种哲学的思考,人生最大的哲学思考无非就是生和死。不管站在人生的哪个角度,他是这样的站在了中原山村文化里看世界,这也是贾平凹的老道之处。今晚,相聚在此,讨论《老生》畅谈文学,对我来说就是对地域文化的思考,贾平凹是黄土高原的中原文化,我们是岭南文化,有一定的差异,也有很多的相同之处,值得我们思考。
李少魁:很高兴有机会参加这个读书会,和大家一起分享心得。遗憾的是还没有读这本书,百度了一下时代背景,我认为他是陈忠实 《白鹿原》之后的又一部有影响力的乡土文学巨著。读小说、读书要先读作者,先看后记再看内容,这是我读书的习惯。在我的阅读史中,1993年,中国文学冉冉升起了两位巨星,一个是陈忠实,一个是贾平凹。
作为陕西人,读两个陕西人的作品《老生》与《白鹿原》,感觉很亲切。作者写的是历史,我们读得也是历史。读小说一定要了解历史背景,了解地理常识,以及那些地方的民风民俗,性格个性。认识陕西,才能认识陈忠实、贾平凹,要从独立人格去认识、他们的使命感很强,作品中充满了针砭红尘的力量。
认识到作者,我们在大历史观中就明白他为什么要在书中放进《山海经》这个让你看不懂的东西。越模糊的东西,越需要用文学表现出来,因为文学家不是政治家,政治家要治理社会,要把问题说清楚;文学家是用文学方式把问题不说清楚,才有文以曲为美。我个人并没有读过《老生》,但是对作者和背景的看法,希望从中原地区的文化官学所传承的历史传统中思考。对于读书会,我们不单单要读远方的书,也可以读读本地的书,顺德的书。既然来到顺德,我们就应该思考和知道南国丝都当年为什么那么辉煌,又是怎么没落下去的。既然落地生根在顺德,就要了解顺德的历史和文化,否则就真的是来历不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