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德胜读书会> 每期回顾 >花开的声音

花开的声音

加入时间:2017-03-07 09:15    访问量:6127    信息来源: 解读

德胜读书会第二十九期
《等一朵花开》
时间:2017年3月1日 19:30-21:00
地点:顺德图书馆首层文筑文创书店
主讲:林帝浣
主持:叶琳琳
 


叶琳琳:德胜读书会是从去年的3月份开始的,已经有一年了。今晚,我们等来了小林老师—林帝浣。非常期待今天小林老师给我们分享他的读、走、行、画和所感所想,相信大家已经通过小林老师的微信公众号和微博了解到他的很多故事,有些让我们宛然一笑,有些让我们潸然泪下。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在2016年11月30日,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把中国的24节气列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就有小林老师为24节气绘画的作品,更有在过年期间刷爆我们朋友圈的中国诗词大会的那些美轮美奂的配上中国优美古诗词的这些作品。这些都来自于毕业于临床医学系,自己说自己是“摄影界书法最美的段子手,漫画界文笔最好的美食家”的林帝浣老师。
 


林帝浣:刚刚主持人少说了三个字,其实我是“立志做”,并不是说我已经是个书法家和专业摄影师,只是希望自己可以成为这样的人。感谢德胜读书会的邀请可以跟大家交流一下摄影、绘画和漫画的一些心得,也希望可以得到各位的指点。首先自我介绍一下,我是中山大学的老师,我教的是传播和设计。但是我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毕业后转了很多工作,做过平面设计、项目经理等,最后留在了中山大学当老师。这些年都有出书,最近的三本书是《等一朵花开》、《诗经绘》和《小林画画》,是关于国画和漫画方面的书籍。之前还出过一本《我想给你拍张照》,是关于摄影方面的书籍。


 
首先跟大家分享一下关于摄影的一些心得。其实我开始摄影的时间不算太长,大概十年左右。刚开始的时候我是喜欢画画,因为画画又练了书法,为了画画收集素材就拿着相机去拍照,几年之后就发现其实摄影和绘画的趋向是完全不同的两个领域。我有一些绘画的基础,所以我觉得的摄影入门比较快,因为摄影的一些构图跟绘画有异曲同工之处,拍了一段时间后,我发现绘画和摄影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东西,它们最后追求的东西是完全不一样的,可能很多时候我们一张摄影作品可以广为传播或者成为经典,往往不是因为它拍得很漂亮或者是符合美学的标准,它最重要的是一种真实的力量。因为我们很多摄影,特别是人文纪实的摄影,它主张在现场拍摄记录真实的场景,真实发生过的事件,所以真实永远是摄影照片里面最有力量的东西。它跟绘画是完全不一样的。

刚开始的几年,我是最早使用Photoshop的那批人,对Photoshop非常的熟练,所以我可以把照片P得非常漂亮。但是拍了一些时间后,我发现一张照片PS得越多,它的定量就越少,为什么这么说呢?当你P过很多次后,人家看到之后就看出来P过了,那么它的真实性和给人的力量就会打折扣。几年后,我就非常少用PS了,有的时候就只是调整一下对比度和饱和度,或者有时候我的照片P了很久后,最后放出来的还是最原始的照片,因为我觉得真实性很重要。

我这十年来的拍摄很独特,因为我很少拍大家都很喜欢的风光照或者美女照,也不接商业摄影,我拍的是人文纪实片。人文纪实片我拍得最多的地方是非旅游景点,是中国二三线城市,比如张家口,这些城市可能大家都听过但是没去过,不知道是怎么样的。我会去这些很平常普通没有很多景点的城市,我到了一个陌生的城市后,喜欢用徒步的形式去漫游,我会花一天的时候从东走向西,再花一天的时间从南走向北。

下次我再去找这个城市就不会迷路,徒步的方式有个好处就是可以发现很多惊喜,比如你会看到一些不为人留意的景色,有些被城市遗忘的古老东西,路上还会遇到你意想不到的美食。我拍照的时候会拍老城区,假如我们拍日落金山,如果没什么大变化的话,我们百年后也可以拍出漂亮的日落金山,但是老城区如果今年不去拍,明年可能就被拆掉,我觉得把即将要消失的东西用相机记录下来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我拍老城区也很少去拍建筑,我是拍当地人,拍汉族的人比较多,我拍的是普通的汉族人,因为我感觉我像在拍自己,所以我的摄影观点就是对着世界拍下自己。因为我最熟悉的就是这群人,所以我才能够对他们的故事感同身受,才能拍得好。

照片里面的故事

 

这张是湛江海边的小农村,我的家乡,拍的是我的邻居,男的是叫土寿,女的是再娇。他们在我们村里面不是很聪明也没什么能耐,生活比较一般。土寿跟着我们村的包工队出去干活,每个月收入也比较少。再娇在农村带娃,种点菜,再娇每个星期六晚上都会到我们家看电视,因为她们家没有装电话,她跟土寿约好每周六晚上9点打电话,所以就来到我家接电话了。过年土寿回家了,有一次我经过他们家门口就帮他们拍了个合照。拍合照前有个小细节,就是土寿把再娇的袖子捋了半天。这个照片可以看出来没有什么摄影基础,就很普通两个人的合照,但我自己特别喜欢这个照片,从他们的表情里面可以看出我对故乡一种说不清的感受。这个照片放上网后也得到了很多人的共鸣。

到底怎样才算是摄影的意义呢?很多摄影爱好者可能拍着拍着就忘记了来时的路,摄影门槛是很低的,不算太难,但是把一张照片拍得好看是不太容易的,那怎么算进步呢?有的人可能说去参加一些比赛拿个大奖,但是想要拿奖的前提条件是证明你很会拍照,怎么证明呢?那就是你要用很多很多的技巧。但是对于我们来说,我们就变成追求摄影技巧的拍摄,这个时候就是忘记了来时的路,因为我们拍照更多的是记录生活,记录令我们感动的东西,而不是去为了展示摄影技术,所有的摄影技巧应该都是为你的摄影内容而服务。

《我想给你拍张照》这本书被南方都市报评为年度十佳好书,门类不是摄影类,而是人文社科类。我尝试把在街上遇到的普普通通的中国人,把我们相遇这些故事组合起来就变成了我们社会的一个切片。其实我想表现的是中国当下此时此刻我们的状态和我们的所思所想。

 

 这张拍得是劈柴店老板,在湖南吉首。去凤凰的时候大家会在吉首中转,但大家都不会在这里逗留。当时夕阳西下,阳光很好,一个老头坐在店里面休息,大家都可能会在门口偷拍。但从摄影的角度来说,门口的光是顺光,顺光的情况下所有东西是没有层次感的,同时拍这张照片的时候可能会把他惊到了。我走了进去跟他聊天。他知道我是从广州来的,觉得很远,他说他这辈子都没有从吉首走出去。从这几句话,我就大概知道他的一生是怎样的。这个时候我再去照片就可以拍出有情感的东西。如果你想让一张人物的照片有故事的话,首先我觉得你要对他有所了解,你了解得越多,你照片表达的东西就越深。这张照片也有一些摄影技巧在里面,我用的是侧逆光,而不是从门口进去的顺光,人物的轮廓和皮肤都呈现得比较有质感。我还用了比较慢的快门,是15分之1秒快门,这时候这个烟的烟雾就呈现出来了。

 

有一些情况是需要用偷拍的。在凤凰的一个晚上,旅客都去睡觉,慢慢安静下来了,河江边上有一些歌手在弹吉他。这个女生在听这个歌手唱歌走了神。这时候我按了快门。如果在一个氛围非常好,人物的气势比较好的时候,你就不应该打扰她,应该用偷拍的方式拍摄。

 

 这张拍得是四年前后的同一个女生。2009年的冬天我去南京出差,在街上闲逛的时候看到一个小笼包店,看到这个姑娘挺好看的,就拍了张照片。四年后我又去了同样的地方,还是那个姑娘,又给她拍了一张照片。我把这两张照片放在微博上红了,她还被封为“汤包西施”。为什么这两个照片可以这么火呢?其实我耍了个小心机,现在我们在微博或者朋友圈看照片的时候可能就看了1秒然后就关掉,在这种情况下你的照片拍得再好也很难得到别人的注意,但这张照片我说明了是四年前后的同一个人,大家看到这两张照片的时候就会引起了好奇心,在想这个人在四年前后会有什么不同呢,可能就会反复去看。在这个吸引人注意力时代,能让大家多看几眼你的照片,证明你的照片就成功了。这也说明了摄影的评判标准随着时代的不同在不断的变化。

 

我在中国拍了很多老城区,也看到了很多拆迁,比如重庆渝中半岛的十八梯,现在的十八梯已经不存在了。中国老城的保护是一个令人很困惑的问题,潮湿、闷热、水电不方便等问题使人住在里面不舒服,自己也没有钱改造它,但是保持现状下去它很快就会被拆掉,那如何开发呢?这个问题没有最终的答案。回到照片来说,一张照片也不用给人一个答案,你可以提出一个疑问,或者并不需要说得很清楚,这里面牵涉到一个问题就是摄影语言,摄影跟说话一样是有语音体系的,有的人是很直白,有人是拐弯的,往往这种朦朦胧胧的摄影语言拍出来的照片更耐人寻味,因为拍摄者想表达的是一个意思,但看的人可能有另一种解读,这个解读不一样,这种不一样就产生很多魅力。所以当你觉得你的照片很难让人记住的时候,你可以思考是不是可以换一种摄影语言来表达你所要说的话。这张照片看起来有点意思,但又不清不楚,就会让人觉得有趣。当我看到小朋友在尿尿的时候,我已经构好图了,但当我想按下快门的时候,老人家还在阴影里面还没走下来,我又等了他一秒钟时间,等老人家走到阳光里面形成对比。


 
这张拍得是香港的红磡码头。有一次我在等轮渡的时候,看到一个中年大叔在喂麻雀,这些麻雀又不怕人。在拍这个照片之前我拍了很多那个大叔和麻雀的照片,包括麻雀站在大叔的手上,表情也很精彩,但是我觉得我拍不到我想要的照片,等到我跟他道别准备去坐船的时候,走了几步回头一看,看到大叔蹲在那里看着这些麻雀发呆,最后我按下了快门,选择了这张照片。为什么我选择这个照片来表达这个场景呢?这跟我的知识结构有关系,我也算是一个文艺青年,看书也比较文艺,我喜欢看几米的《地下铁》《向左走向右走》,在几米的作品里面大城市的人很孤单很落寞,我觉得大城市就是这样的感觉,当我表现香港的时候我就选择了这个照片。这就回到我刚说到的:对着世界拍下自己。对摄影来说,是客观的,拍下的是现实世界存在的东西,但是每个人拍照的时候都是有想法的,当你拍下这个照片的时候是带着你的价值取向和审美倾向的。当我们对着客观世界拍下这个景的时候就已经带有你的价值观在里面,所以你拍下这个照片其实拍的是我们内心的东西。
 


这张拍得是江南古镇。冬天的时候有开水房,阿姨随机放了两个开水瓶在那里,我觉得一红一绿很有趣,但是只是拍这个开水瓶呢就会变成一个小清新的东西,虽然拍出来颜色很好看,但没有更多的东西。后来我就等了半个小时,直到看到这对中年夫妇牵着手的剪影,就按下了快门。这种坐在这里等的拍摄方式叫视觉陷阱。有的时候我们看到一些照片构图特别美,瞬间非常优美的时候,我们会想为什么这么刚刚好?其实很多时候这种都是等出来的。如果你想拍这些照片,可以选择等的方式。但是等是需要付出代价的,也有可能你在这里等,下个拐角可能有更精彩的瞬间你拍不到,也有可能你等了很久也等不到。等还是不等,不是摄影问题,而是人生问题了。
 
我一直以来觉得我拍得最好的地方一个是我工作的地方广州,一个是我的家乡湛江。因为我很熟悉他们,我觉得真正好的照片应该是在你最熟悉的人最熟悉的地方所产生的,而不是在一个遥远的地方。
 


这张拍得是广州西关。年轻的人都搬出去了,剩下的老人不想搬就留在这里,把很多房子都租给外地人。这张照片是在一个菜市场旁边,本来按下这个快门的时候是一个蛮普通的照片,但刚好有一个小朋友在街头站定了往里面看了一眼,这是一个很偶然的瞬间。这个照片产生了一个反差,一大一小,一个往里望,一个向外走。这样的一个对比,虽然是个平常的场景,如果没有我对西关这么深的了解,看到这个场景我不会按下这个快门。在你熟悉的地方,更会拍出意味深长的东西。
 


这张拍得是湛江海边。“拉大网”是我们一个传统谋生的工作,这是非常辛苦的,在太阳很大的时候。因为过度捞捕,鱼已经非常少,所以赚的钱也很少。一般来说老人家和阿姨去干这个活。很多摄影师也去拍,也成为广东省摄影协会的摄影基地。很多摄影师会拍渔民出海的气势磅礴,满头彩霞的时候;或者租一个船拍老渔民天没亮去出海的照片。但我很少拍这些照片,我爷爷也是渔民,我觉得对于渔民来说非常辛苦,没有诗意可言,这个老人家是我的长辈,他们没有退休的概念,所以我就拍了一双手和和一对脚,我觉得海边捕鱼的场景和其他人不一样,因为我很了解他们,所以我会用一个温情的角度去拍。
 


这张拍得是惠州拔火罐。中国这个阶段是新旧交替非常激烈的阶段,我们日常生活中有一些很好玩的东西,如果我们不去记录,就可能以后也看不到这些东西了。拔火罐在这个时代很常见,可能几十年就不存在了。
 


这张拍得是广州地铁,我看到一个大叔不知道想起了什么往事,脸上露出一丝很诡异的微笑。

 

这张拍得是我家门口,利用视觉的错位,在身边也可以拍出很好玩的照片。
 


这张拍得是深圳。2009年,年轻的房地产经纪,当时是低潮期,他在马路口举着“现房即看”的牌子。这张照片时间过去了五六年,大家知道现在深圳的房价已经日新月异的,可能这样的场景已经成为历史了。我们拍照的时候,什么样的照片是好照片?我觉得标准是可能你拍的时候是平平常常的,但是过了十年二十年后看这个照片觉得挺有意思。我觉得这种拍在现在留给未来的照片,可以记录历史的照片才是真正的好照片。

为你拍张照片,愿你被这个世界温柔相待

 

 


我在农村和贫困地区游走的时候看到了很多留守老人和儿童,这张照片被中国摄影报选为中国五十年最动人的一百个瞬间之一。这些年我拍了很多留守老人和儿童的照片,我觉得作为摄影师除了拍摄照片外,还要实际地去做一些事情,所以去年我在画展把作品卖了之后凑了大概40万,订了1500套新衣服送到贵州山区的小朋友。

 

这张拍得是“力工”。他们是当时的东北的下岗工人,什么是“力工”呢?就是什么都不会干,只会出力。我拍照的时候拍到了他的衣服,有很多油迹,说明他生活近况不是很好的但是他的头发梳得很整齐,拍照的时候还露出有点倔强和乐观的笑容。这张照片其实特别普通也没有很多技巧,但我很喜欢,因为这个人里面藏着的力量和真实的东西非常打动我。我相信一张照片要打动人要先打动自己。

 

这张照片也没有什么技巧,我去餐厅吃饭的时候停车,那个大叔说停在我院子前吧,不用钱我帮你看着,他说我是这个村子最老的共产党员,你放心吧。这照片在我的微博时代被转发最多的,这照片也带有社会心态的东西在里面。

绘画


 
拍照是为了我绘画提供素材的。拍了很多照片后,我对画画有了新的感受。我学画画是走了很多弯路,大家学画画都会拜很多老师,老师会告诉你画画的一些技巧。我觉得你去拜师去学画画有好处,就是老师会告诉你哪些地方不能犯,你很快就学会;但也会有一个坏处,就是可能你一辈子都走不出那个老师的阴影。但是你不去犯这些错误,怎么走出你自己的道路呢?所以我一直以来没有拜过老师,我会反复地去看古今中外的绘画名师作品。我有个经验,学习摄影也是一样的,我的ipad存放了很多照片,没事就在那里看,其实所有的画家和摄影师,你不需要当场对他提出问题,其实他想说的话都在他的作品里面。所以我的路是弯弯拐拐的,但是我觉得最弯的路才是最直的路。
 

 

我画画的时候会用摄影的光影的角度来画。画画的技巧,跟摄影技巧一样,技巧不是很难学的东西,我觉得你的观念和审美才是一辈子要学习的东西。对于绘画来说,要追随时代,要用传统古典的方式来表达当代人的审美、感情和感受。
 
绘画对于摄影来说是可以加入想象,比如这两张照片,我加了篱笆上面飘落的桃花,使这个场景更诗意一点。
 

 

画杭州的时候跟摄影有一个非常不同的地方,你在杭州任何的一个最高点,是不可能同时拍到断桥和六和塔这些景点,但是绘画可以,你可以移接到同一个场景里面,而且别人一看也不会有什么误解。这也是绘画的很大的好处。
 
我觉得对于绘画来说,特别是国画,你要上档次的话,书法是必须的。书法是对毛笔的掌握,不需太多的创新。个性的东西自然会流露的,不需要刻意表现。我会花七成时间放在书法,三成时间在画画。

 

 

 

我的二十四节气绘画就运用了毛笔的笔法。几笔里面都是有书法的笔法的,横是隶书的横画,竖是篆书的竖画,身上这几笔勾勒的衣纹是草书的笔法。这是用书法方式画的画,这也是中国国画的特点。
 


平时我也画很多漫画。画漫画是很容易入手的,它是不需要什么技巧的,大胆地看把技巧忘掉。年轻一代对漫画的看法也有很多的变化,他们看的东西太多了,他们现在喜欢简单直接的简约粗糙的呈现的东西。当然,最重要的,漫画在于它的灵魂、内容和构思,比搞笑更重要的是共鸣。对于层次比较高的漫画来说,除了逗你笑,还需要打动你的内心,产生一点共鸣,这样的漫画才会让你由心地喜欢。所以构思漫画的时候你要找到可以击碰到内心的东西。幽默,我们应该是温情地去表达,而不是尖酸刻薄。
 


华水水:我是在电视台上班的,我非常喜欢你拍摄的东西,我觉得跟我拍摄的东西很像,我要拍一些正能量的很温馨天天向上的,虽然我们都很苦,我们也要很乐观地去面对不幸的遭遇或者不公平的待遇。我想问一下,对于画画、摄影、漫画,如果让你取舍,你会取舍哪一样?
 
林帝浣:可能很多人都会觉得我喜欢的东西太杂了,其实这些所有的东西都是工具,工具是来表达我内心感受用的,当我觉得有个东西适合用摄影的角度来表达,那我就会拍一组照片,或者应该用文字逻辑性表达我就会写一篇文章。这些都不是炫技的东西,而是我的工具,我觉得哪个方式适合来表达这个主题我就会用某一种方式来表现。这些种种学问我觉得是殊途同归的,到最后是哲学和心理学的认同。技巧的东西都不难,关键是你怎么用这些东西来表达自己想表达的事情。

 

孙杏文:我看到这么多的作品,有点想掉眼泪的感觉。小林老师说的一点我很认同,我们的摄影不是要表现技巧而是表现内心;看了老师的画,很有感觉,跟丰子恺的风格有点像,想问老师为什么这么简单的线条可以表现出丰富的含义?老师有没有认真研究过丰子恺的画?
 
林帝浣:丰子恺也是我的老师,虽然我们不是同一个时代。关于漫画,我现在是用毛笔画的线,根基还是来自于书法。我觉得书法还是很重要的。
 


詹嘉琪:我很倾慕你的才华,我个人是小学美术老师,我从初三就学习绘画,但我觉得我的画,就像你说的,我们学画的就有个规定的圈圈,我不知道怎么去打破它,怎样才能画出很简单但很意味深长的画?
 
林帝浣:两个方面吧,一方面是老师教过的东西你可以尽量把它忘掉,然后从历史上一些传世之作里面吸取营养;另一个方面,功夫是画画之外的,你在其它领域吸收到的所有的知识最后要回到你的画作里去。所以不要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绘画方面,要多花点时间在其它领域深造,我觉得最后你画出来的格局就会不一样的了。
 


刘昕昕:听了你的演讲之后觉得受益匪浅,我是奔着你讲摄影来的,跟你说的一样,我也是摄影爱好者,爱好书法。你从教师的角度来看,《等一朵花开》在等一朵花的同时是不是也要“培”一朵花开,“培”是培育的培?
 
林帝浣:我觉得新一代的年轻人接受到的资讯是我们这代人不一样,因为他们接受咨询的渠道和方式都非常的多,我觉得对于教育来说,更多的是要让他们本性地生长,不要扼杀他们的天性。只要不要走在歪门左道上面,就让他们自由地生长,就是一种最好的教育。
 


吴大超:我是你的微博粉丝,我已经关注你四年了。我是一名语文老师。我今天更深刻地了解到您活得特别地诗情画意,我特别欣赏您背着相机去菜市场这种行为。我已经出来工作一年了,我现在特别困惑,我也很喜欢画画,我知道您说过您是用十分之一的时间去旅行和摄影,那我想请问一下您是怎么样平衡爱好和生存的呢?
 
林帝浣:我经常坐周末红眼飞机,星期五晚上飞过去,星期日晚上飞回来。这种事情很辛苦的,其实很多人都能做到,但可能会觉得很累。但我觉得你真正想做一件事情的话,是有时间去做的,除了生存和工作以外,关键是你内心够不够坚持,时间还是可以挤出来一点的。


 
胡海蓉:我也是学医的,在医院工作了二十几年后离开了医院。现在的生活就是旅游、美食和学习写字。我之前很困惑,我经常出去旅游,会拍很多照片,看到喜欢的就拍,但又觉得拍得不漂亮,刚刚你跟大家展示的照片坚定了我一个想法,拍自己想要拍的东西就可以了。还有我经常拍我爸爸妈妈,看了你的照片后我就坚定我的做法,因为我爸爸妈妈的每一个今天都不会回来了。我拍了很多照片又想写东西,但无从下笔,我看了很多你的书,很多都是随笔,写得很好。对于我们这种普通人来说,如何去表达你所拍下的照片呢?
 
林帝浣:关于写作我也是逼出来的,之前写的东西不多,有些杂志报社要用到我的照片,要我明天就给3000字出来,写多了就好了。写作的技巧我觉得跟摄影是一样的,你可能觉得你写不出来,是因为你不知道用什么技巧去说出来,我觉得你就用最直白的方式把你想表达的写出来就好了,慢慢的表达就能找到你的表达技巧了。常写慢慢就会流畅了。
 


叶媛玲:我是一名学生。我看了你这本书,我很喜欢你后面介绍古代作家的部分,比如李清照,“唯有伤感才可以是动人的”。就像你的照片没有太多P图才有真实的情感。看了你的书,我觉得很容易懂,我觉得画画和拍照都很执着,我想知道你看书是不是也一样执着?
 
林帝浣:其实我看书的时间比以上我所说的时间都多。从小没有人给我买书,但是我又很喜欢读书,我就把零花钱剩下来,一两毛钱是买不到书的,我就去废品收购站论斤买废品的书。那时候我买了整整一书架的书,花了两三块钱。我觉得读书是所有你懂的东西里面最根源的东西,所以你在求学期间,要读杂书,养成读书的习惯对你的未来非常重要,对你人生有更多的选择。
 

预告:

德胜读书会第三十期
《你不知道路往哪边拐》
时间:2017年3月15日 19:30-21:00
地点:顺德图书馆首层文筑文创书店
主讲:陈再见

 

《你不知道路往哪边拐》收入深圳青年作家陈再见的《你不知道路往哪边拐》《鸟儿走在回巢的路上》《皮小姐》等六个中短篇小说。在此集中,作家书写他所熟悉的中国南方乡村社会,充满海蛎子气息的人情世俗,也写他观察到的城乡巨变,转型社会面临的现实和矛盾。他是隐藏在小说背后的社会观察者,是乡野顽童,是回不了县城的中年人,也是游历南北的女占卜师……他将乡村、城镇、城市三种生活场景打通,温和执着地表达他的所历所见所思。

陈再见  男,1982年生于广东陆丰。作品发表于《十月》《当代》《人民文学》等杂志,并多次被《小说选刊》《小说月报》等转载,出版有长篇小说《六歌》等。荣获第七届《小说选刊》2015年度新人奖,首届广东省短篇小说奖。


录音整理:ICE
现场摄影:朱德文
本期小编:Lea Y

上一条:《三体》品读中国科幻

下一条:第三十期 路往哪边拐

【返回】【顶部】【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