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网上音频推荐 >古典杰作:海顿的第一大提琴协奏曲

古典杰作:海顿的第一大提琴协奏曲

加入时间:2013-04-08 15:52    访问量:3691    信息来源:

相关链接:http://www.kuke.com/kuke/featured/list/E72638D0781E11E2B698E6D4C11B1BAF/

海顿一生到底写有多少首《大提琴协奏曲》?就是个常被讨论的议题,不过真实的答案恐怕是百年之谜。根据研究海顿作品的专家A•V•霍伯肯(海顿作品编号前的英文Hob.正是Anthony van Hoboken姓氏的简写,后面的数字则是按照曲式曲类加以编号,而非编年流水号。)他在1979年编辑的《海顿作品目录》中有关条目的解释,海顿“应该”写有五首《大提琴协奏曲》,另外还有一首无法辨别其真伪。而在A•V•霍伯肯提到的这五首《大提琴协奏曲》中,第三首的乐谱状况不明,难窥全貌。而第四首和第五首也没有足够的数据,能够证明是海顿的作品。这么说来,真正能够确认的《大提琴协奏曲》只有《第一号C大调大提琴协奏曲,Hob.VIIb-1》和《第二号D大调大提琴协奏曲,Hob.VIIb-2》。  

    海顿的《第一号C大调大提琴协奏曲》是他早期作于1765-1767年之间,与他的《第六、七、八号交响曲》同时,并比他的《第二号D大调大提琴协奏曲》早了大约二十年,当时海顿正值三十多岁的多产壮年,并任尼古拉亲王(Prince Nicolaus)艾斯特哈齐宫廷乐队(Esterházy Orchestra)的乐长。此曲已经展现海顿是一位伟大的器乐写手。他为长期的好友魏戈(Joseph Franz Weigl)——当时是艾斯特哈吉宫廷乐队的大提琴首席——写了这首性格灿烂明亮、独奏技巧不俗的作品,带有壮年海顿的明快、优雅、幽默与自信,艺术上也较成熟,是巴洛克与古典初期曲风的融合体。由于同时期的莫札特、贝多芬都没有写过大提琴协奏曲,此曲堪称当时大提琴协奏曲中的代表作。而大提琴家魏戈的演奏技巧,再当时也绝对堪称一绝。  
这首协奏曲不仅反映当时巴洛克流行的形式,同时结合快板奏鸣曲式的结构,就像巴洛克的大协奏曲一样,乐团合奏的部分规模相当小,除了弦乐群、另加两把双簧管、两把法国号。而且,当时魏戈可能是艾斯特哈吉宫廷乐队中唯一的大提琴手,因为乐谱上只有一个大提琴的声部,不过当然也有可能其他的大提琴手演奏的是数字低音,或者是海顿自己用大键琴或是其他低音弦乐手拉奏数字低音。  

    不过造化弄人,这样的杰作却被埋没长达200年之久,直到1961年才由捷克音乐学者蒲尔克特(Oldřich Pulkert)从布拉格国立博物馆(Prague National Museum)中发现乐谱的手抄拷贝版。之后,科隆的海顿研究所学术主任费达透过乐谱纸上的水印判断,这的确是可信度极高的手抄谱,并进一步确认就是海顿所写。1962年5月19号在布拉格之春音乐节,进行了这首作品重新发现后的首演,由大提琴家米洛斯山多(Miloš Sádlo)主奏,马克拉斯(Sir Charles Mackerras)指挥捷克斯洛伐克广播交响乐团协奏,造成极大轰动,后续各地大提琴家争相演出这首杰作。  
这首海顿的《C大调第一号大提琴协奏曲》,其共分为三个乐章,每个乐章都是奏鸣曲写成的,不像他的《第二号大提琴协奏曲》在第二、三乐章采用轮旋曲式: 

    第一乐章 中板(Moderato),C大调,3/4拍子。这个乐章为协奏型的奏鸣曲形式。乐团简短的展现之后,独奏家在大提琴进入之后就以第一主题展现华丽展技,充满张力的和弦以及四弦并进的拉奏,令人印象深刻。这个主题可以说贯穿整个乐章,尽管主题蕴含了许多不同的动机,但在往后却各自发展开来。整个乐章节奏舒缓,旋律柔美,大提琴表现出低沉、宽广的个性,与作品的整体风格融为一体,乐章结束前的大提琴独奏展技也相当绝妙。不过乐团与主奏形成尖锐对比的手法,反映了巴洛克复协奏形式的痕迹,从单调的伴奏中可以感觉到巴洛克的余韵。  
   
    第二乐章 慢板(Adagio),F大调,2/4拍子,三段体。这是由主奏大提琴与弦乐器呈示的静谧而抒情的乐章,在原谱上并没有运用到木管乐器。乐曲中充满了优雅旋律,尤其是大提琴戏剧化的长乐句,不仅展现大提琴的歌唱性,更显示海顿在编写旋律上的独到功力。这个乐章就像第一乐章一样,用大提琴展技直到终点。  

    第三乐章 很快的快板(Allegro molto),C大调,4/4拍子。这个乐章同样是奏鸣曲形式,保留跟第一乐章几乎相同的结构以及巴洛克风。乐团总奏简洁地呈示主题后,主奏大提琴出现必须马上发挥演奏者的技巧,由于乐章的速度非常的快,对演奏功力是一大考验。此乐章也再度显示海顿能够将单一主题,幻化成一系列的短动机,以及多样且快速变化的情绪。在这个乐章大提琴独奏家有绝对展技的空间,当音群快速地从低音域到高音域时,海顿巧妙的安排,听起来就像是两把乐器之间的对位对话。如果加上那些惊人的弓法使用,整个乐章就像是专为独奏家写的展技曲。  

    在此推荐德国著名大提琴演奏家、教育家Maria Kliegel演奏的海顿大提琴协奏曲专辑。Maria Kliegel出生于德国迪伦堡,10岁就开始学习大提琴,五年以后代表法兰克福霍克学院两次赢得青年组Musiziert比赛壹等奖,后留学美国,是美籍匈牙利大提琴家的史塔克的学生和助手,第一届罗斯特罗波维奇比赛首奖获得者,被业界誉为“当代杜普雷”。现就职于德国科隆音乐学院。她的大提琴演奏运弓平稳、技巧扎实,与很多著名的演奏家有过合作。无论是现代作品,还是古典大师的精品精选,克丽格尔都能得心应手地驾驭,听是当今不可多得的全能型大提琴演奏家。她的录音作品几乎都在NAXOS录制,可谓是NAXOS公司的创始台柱。


备注:以上音乐只能在馆内访问

上一条:魔鬼琴艺——帕格尼尼

下一条:g小调第一钢琴叙事曲

【返回】【顶部】【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