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源> 精品书评 >《帕瓦娜的守候》

《帕瓦娜的守候》

加入时间:2018-04-30 15:03    访问量:4261    信息来源:


责任者:(加)黛博拉·艾里斯著
索书号:I711.4/207

我其实知道,阿富汗一直处在战乱中,人民生活很艰苦;也看过一些关于塔利班的报道,电视上爆炸的场景也让人触目惊心。可在我内心深处,总是一厢情愿地认为,那可能是某些大的战略要地才会这样,大多数地方的人民应该能平安地生活吧。

可这本《帕瓦娜的守候》彻底打碎了我最后一丝残存的幼稚的想法,并给我内心重重的一击。是啊,“覆巢之下无完卵”,当整个国家都陷入战争的漩涡,又怎么能奢望人民能平安幸福呢!

作者在书中没有直接描写战争的惨烈,而是通过一个名叫帕瓦娜的十一岁小女孩的眼睛和嘴巴描述了塔利班统治下的阿富汗。

战争爆发前,帕瓦娜有一个幸福的家:父母都受过高等教育,妈妈是作家,爸爸是历史老师。她还有一个哥哥、一个姐姐,一个弟弟、一个妹妹,一家人住在一栋有院子的大房子里,家里还有两个仆人。可当战争来临,先是哥哥被地雷炸死,然后家被炸毁,爸爸的腿也也在战火中失去了健康,一家人被迫一次次搬家,家也一次比一次小。

而这还不是最坏的,塔利班还颁布了严苛的法令,学校被关闭,爸爸妈妈失去了工作,孩子不能上学,书籍被焚毁。帕瓦娜的爸爸因为留过学被塔利班抓走,家里一下子失去了支柱也失去了经济来源。妈妈和姐姐不能出门,帕瓦娜必须顶替爸爸的位置来养活一家人。

当严峻的生活摆在面前,帕瓦娜来不及想,就必须要承担。她女扮男装到集市上去给人读信、写信,把家里的东西拿去卖,和同是女扮男装的同班女同学肖齐亚一起去轰炸后的坟场挖人骨头;在运动场目睹塔利班士兵砍下小偷的手臂-------

一个本来是如花般绽放的小女孩,一个本应该坐在教室里读书、学习的小女孩,在战争和生活面前不得不让自己坚强起来。“如果我不勇敢,谁替我坚强”。小小的孩子,独自去集市不是不紧张;去布满地雷和充满腐臭味的坟场挖人骨头不是不害怕。可如果不这样,一家人就无法生活,所以,再苦再累,她也一定要坚持下去。在一次次的磨炼中,帕瓦娜变得勇敢、坚强!

有时候,血淋淋的场景,庞大的伤亡数字虽然能让人见识到战争的危害程度,却很难让人有心灵的震颤,反倒是那些“能反映太阳的光辉”的那滴水更能让人感动。作者深知“以小见大”的道理,用平实、细腻的笔触,写出了很多让我们的心灵为之一震的细节:不能拿照片;妇女不能出门,甚至不能开窗户;小孩子一年半没出过家门,连鞋子小了都不知道;上厕所也要提防地雷。当生命安全都不能保障,其他所有的权利都变成了虚妄。

小妹妹第一次接触到水的那种无措和惊喜;能把脸沐浴在阳光中的幸福,这些我们在和平环境中每一天都觉得平淡无奇,甚至寡淡无味的生活,在帕瓦娜一家看来已经是很奢侈的享受了。此时的生活就像一块重重的大石头压在每个人的心头,而帕瓦娜就像一株柔弱却坚韧的小草,顽强、勇敢地支着身子,努力寻找着阳光和养料,不断成长。因为她知道,她已经无路可退,抱怨和哭泣不能让情况有丝毫改观,所以,她选择了面对,其勇敢和乐观让我们大人都觉得敬佩。

在整个故事中,坚持和希望是文章的主旋律。薇拉夫人失去了几乎所有的亲人,却依然心系祖国,办杂志,开学校;帕瓦娜的爸爸即使在困难时期也不放弃祖国,选择留在国内;帕瓦娜的妈妈把失去亲人的悲痛压在心底,写文章向全世界呼吁关注阿富汗现状;肖齐亚在艰难的日子里梦想着有一天能去法国;帕瓦娜的姐姐希望出嫁后能继续上学。每个人都在为祖国、为梦想为奋斗。这些人影响着帕瓦娜,也鼓励着帕瓦娜,和帕瓦娜一起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文章的最后,帕瓦娜的爸爸从监狱中放出来了,但妈妈和姐姐、弟弟、妹妹却在塔利班占领的马扎里,生死不明;薇拉夫人和从马扎里逃出来的荷玛以及肖齐亚一起要到巴基斯坦去,而帕瓦娜和爸爸要去马扎里找妈妈她们。不论结果如果,帕瓦娜都觉得自己做好了准备,并畅想了20年后和肖齐亚相聚的情形。

作者给了我们一个开放的结局,帕瓦娜对未来充满希望,这希望是支撑她活下去的动力。在艰难的时候,这希望更是难能可贵!

让我们和帕瓦娜一起守候希望,祈祷幸福!

(转自豆瓣)

上一条:《当命运来敲门》

下一条:《小学问》

【返回】【顶部】【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