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时间:2018-05-15 09:21 访问量:11618 信息来源: 解读
乡土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应该是农业社会中的特有现象,中国几千年来在这种文化形态中培养起了独特的中国人、独特的国民性、独特的文化性格。中国人早已在心理上将这种文化深深烙进心中与自己融为一体,即便是今天,乡土文化形态中的人伦与社会关系也时常在生活中为我们所见而习以为常。乡土文化作为中国文化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传统性特征代表,是在现代化尚未完成的今天改革者们所无法回避的。
作者是从乡土本色、文字、社群关系、道德、统治方式、权力性质等方面来具体分析个人在乡土社会中的地位、个人与家庭、家族、群体间的关系、人与空间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等等,通过比较全面的分析观察来显现各种各样丰富而又独特的乡土文化形态中的人伦与社会关系。
一、乡土本色:“熟悉”而又“陌生”的社会
不同于现代社会,乡土社会是以一种“并无具体目的,只因在一起生长而发生的社会”(P6 乡土本色)的面貌出现的社会形态,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从人与空间的关系上看,它具有不流动性;从人与人在空间的排列关系上看,其特征是孤立和隔膜(生活在一个聚居社群的人相对于外界而言)。在这一种社会形态中,在一出生活的群体中的人们是熟悉的,但各个不同聚居群体间是陌生的,造成了一种既紧密又松散的形态。
二、文化心理的认同:“文字难以下乡”现象中的内封闭式文化形态
在乡土社会,文字是多余的,这并非因为乡人们没有文化,而只是因为乡土文化的特殊性,即乡土文化的保守性、封闭性、滞后性。不同于西方文化的开放性、扩张性、进步性,乡土文化只需横向的熟人或纵向的世代之间经验的传习,这“传习”,自然是要一“传”一“习”,传是指文化的传播与传承,习则是指反复不断的学习来形成记忆掌握传统。正如作者所讲:“没有文化的动物能以本能来应付生活,就不必有记忆,而人发展记忆是因为他们生活中有着一层需要。”人是要依赖记忆形成的象征体系来维持交流的纽带并继续其社会的而非个人的、孤立的生活。“祖先们在这地方混熟了,他们的经验也必然是子孙们所会得到的经验。”这种经验的习得,早已进入记忆形成一种生理习惯,“在定型生活中长大的有着深入生理基础的习惯帮着人们日出而起、日入而息的工作节奏。记忆是多余的。……乡土社会中不怕忘,而且忘得舒服。”
经验的传习,也就是一种观念、行为方式的流传及被反复使用直至被作为一种习惯,终于形成一种稳定的、内向的、封闭式的“记忆”,依靠这种记忆作为维持文化及其传承的纽带,使得本已趋向稳定的文化愈益趋向稳定,终于成一生活定型,在这广阔的国度,不论远近,生活习惯、处事方式大致相似,保守、封闭、落后、朴素、自以为是……在这样一种稳定的、人与人面对面、凡事心领神会的状况下交流自然无需过多的解释,这种默契也就造成了这一文化形态下松散而又紧密的联合体,即乡土社会。因此,文字对这样一种内封闭式的“熟人”文化形态并无多少用处可言。也唯有中国社会乡土性的基层发生了变化之后,即乡土文化形态解体,现代文明方可在基层成长,文字才能真正下乡。
三、社群关系:差序格局
中国人“私”的毛病久已有之,又加上近年来的道德滑坡,有人说是信仰缺失,其实大概仍旧是浓厚乡土社会色彩的影响。“私”的毛病源自社群界限的模糊不清,而社群界限的模糊不清又归因于不似西方社群界限明显、范围基本固定,而是松散模糊、范围伸缩不定的乡土性人际关系,而这一人际关系状况又来自“自我主义”,即儒家文化所倡导的以“己”为中心来“推己及人”的处事方式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设置。
西方社群界限明显,人与人在特定社群中的关系形成均势,相对而言人与人在相互的圈子中地位形成均势,关系的亲疏远近大体相近;而中国人际关系的亲疏、交往范围的大小依特定情况而变化,伸缩自如,人际关系分量不同,也显得松散,就像一块石头投进水中激起的涟漪,自己就是中间的石头,人际关系强度由里向外依次递减。
四、统治方式与权利性质:礼治秩序,无为政治,长老统治
在乡土社会中,更强调长幼秩序,以超越家庭功能的家族来参与社会的事务,家庭的主轴不像西方一样是夫妇,而是父子、婆媳,基层的治理表现为一种松弛和微弱的特征,名义上是专制,实际是挂名的、无为的。过去讲中国是“人治”,作者指出这是不确切的,人治之下,一切都应听从统治者个人的喜恶,但在乡土社会的中国,礼作为一种行为规范出现,并由传统来维持。礼与法律、道德不同,法律是从外限制人的,道德是以社会舆论限制人的,而礼是从个人内心来限制人,以个人习惯来维持。
然而,礼是适用于一个稳定的、传统可以有效应付生活问题的社会的,在一个急速变迁的社会,传统的效力无法保证,礼的约束力也自然受到限制。
在现代化并未完成的今天,中国社会的乡土性是否还有剩余?中国要实现全面的现代化是否要完全“去乡土化”?乡土社会对中国的未来是否完全是消极的?这些仍需进一步思考。我们的答案不在书本上,而是在现实的社会中。
《乡土中国》
德胜读书会第59期
时 间:2018年5月9日(星期三)19:30——21:00时
地 点:顺德图书馆首层文筑文创书店
主讲嘉宾:孔维宏
内容简介:《乡土中国》由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于上世纪四十年代在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所讲“乡村社会学”课程内容辑录而成。作者用通俗、简洁的语言对中国基层社会的主要特征进行了理论上的概述和分析,探讨了差序格局、男女有别、家族、血缘和地缘、名实的分离等内容,较为全面地展现了中国基层社会的面貌。
嘉宾简介:孔维宏 男,1981年出生,硕士研究生,毕业于中山大学管理学院,现任职于某大型国有企业,广东省社科专家,顺德区社科联副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