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风遗韵 ——五代长沙窑褐绿彩执壶
文化动态   2019-04-09 10:54    3315

  信息来源: 珠江商报


  执壶,又称注子、注壶,最初的造型由青铜器发展而来。唐代以后,作为茶酒具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日用生活器皿,执壶在唐宋元明清的各个窑口均有烧造,且极具时代特征。唐中晚期大量流行后,基本取代了鸡首壶、凤首壶等。
  佛山市顺德区博物馆收藏有一件五代长沙窑褐绿彩执壶,该壶敞口外撇,颈细长,扁形曲把,细长流,溜肩长圆形腹,圈足外撇微凹。胎粗略厚,施釉不到圈足,釉色白中泛黄。口沿内用褐绿彩点画间隔,腹部饰以抽象的云气纹,画面风格写意,如流云飘带般自由流畅。整器瓷化程度偏低,这是五代时期瓷器的普遍特征,也是由当时的社会相对动荡的客观现实的反映。晚唐以后,长沙窑的造型趋向于纤巧多变,装饰从格言词句转向为花鸟画、印花、压花以及单一形式的写意渲染彩釉画,元代的长沙窑延续了这一遗风。
  长沙窑是唐代南方重要的、规模甚大的青瓷窑场,始于初唐,兴盛于中晚唐,衰于五代。其艺术装饰主要表现在釉下及釉中彩绘、印花、模印印花、模印贴花、堆花、刻花、彩色斑点等手法的运用。彩绘的纹饰常见有几何纹,如四方形、六方形、菱形、圆形等,还有云气纹、山峰纹之类。这种纹饰多用点彩而成,有的还绘成各种飞鸟、游龙、走兽、鱼纹、花卉、人物等。这些绘画,用笔简练,自然洒脱,具有浓厚的民间生活气息,开创了瓷器装饰艺术的新天地。它虽是民间窑厂,但它的产品销量和影响力比起邢、越等名窑来毫不逊色,其内在质朴古拙之气韵,仍为后世无法超越。




Copyright @ 1997-2024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顺德支中心 维护
邮编:528300 电子邮箱:sdtsg@163.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