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区博物馆馆校合作迎来鱼灯文化进校园 工匠手把手教学生制作鱼灯
文化动态   2019-05-17 08:46    3208

信息来源: 珠江商报

  这两天,鱼灯工匠冯艳慈载着满车的鱼灯骨架,穿梭于大良和容桂之间,她要把鱼灯文化送进容桂兴华初级中学和大良逢沙小学。除了介绍鱼灯文化,她还手把手地教学生们动手制作鱼灯。据了解,这是顺德区博物馆馆校合作的其中一项活动,旨在引导青少年了解本土历史文化,走出课堂,走进乡村,了解文化,提升素质。
  “请问这个骨架是如何做出形状的?”“请问这些鱼鳞是怎么做出来的?”冯艳慈和工作人员拿着几个鱼灯成品以及一些半成品走进教室时,学生们突然来兴趣了,他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冯艳慈老师首先向孩子们讲述鱼灯的历史。
  据了解,大良鱼灯制作技艺是清代、民国盛行于顺德大良的传统鱼形花灯制作工艺。当时顺德机器缫丝业兴旺发展,时值年丰之际,大量艺人投身鱼灯制作,这使大良鱼灯名闻遐迩。与之相伴的大良鱼灯会,又称“出鱼会”,则成为清末至民国年间顺德大良的大型夜间会景,并名动一时,成为与佛山秋色、沙湾飘色齐名的盛会。
  据冯艳慈老师介绍,做鱼灯工序繁多,包括画模、熏竹、开竹、扎架、煮胶、涂纱、扪纱、着色描鳞、洗鳞、挂牌和嵌眼、装灯等,她逐一向学生们展示各道工序。今年12岁的梁梓琳第一次做鱼灯,她在参与制作前仔细观察过鱼的结构,自己动手操作时再深入思考如何将真实鱼的结构表现在鱼灯上。她很认真地做了一个竹篾圈,这将成为鱼灯的鱼鳍部位。她说特别爱做手工类的操作,在家尝试学习如何缝衣服,后来将家人不要的衣服通过各种裁剪,做成各种物品。她非常期待能有更多与传统文化有关的工匠课程带进校园,也希望自己能做出精品。




Copyright @ 1997-2024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顺德支中心 维护
邮编:528300 电子邮箱:sdtsg@163.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