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在顺德机关单位工作的他,这次身份发生了转变,从办公室科员干部转变成驻村“第一书记”。
“那是5月14日。”吉进波说他都不会忘记这个日子,“我从顺德出发前往湛江徐闻县龙塘镇赤农村,一路上默默凝视着窗外旋转的田野、乡镇,心里暗自盘算着;‘去了当地之后,一定要多学多看,勤下基层,尽快熟悉环境,融入当地扶贫工作……’”
令吉进波没有想到的是,刚去当地还没有缓过神来就安排下村考察,没有准备、对当地不熟悉,考察对象沟通不顺畅等等,一时让吉进波感受到对当地扶贫的紧迫需求和工作压力增大。
“脱贫攻坚工作是我的本职职责,就是遇到再大的困难,我都需要想办法去解决,不能因为自己的工作造成地方群众对扶贫工作的不满意!”心里憋着一股劲,肩上担着责,吉进波用实际行动证明。
伦教扶贫工作组对口帮扶修建的观海亭。
融入当地群众,制定工作计划
龙塘镇赤农村位于龙塘镇东部,距离镇政府5公里,距离县城23公里,该村下辖14个自然村和一个农场,全村共有1043户,总人数4646人,有劳动能力2168人,想要了解全村的经济发展情况,了解贫困户生产、生活需求,这对吉进波来说,面临着不小的考验。而他,却给自己绘制了一张村里的“地图”。
沿着这张心中的“地图”,吉进波开始一步一个脚印,一户一户地走访贫困户,对他们的致贫原因,帮扶措施、需要解决的问题等内容进行有效沟通。城网君注意到,在吉进波的工作笔记本中,记录着密密麻麻有关他驻村探访入户,了解贫困户家庭情况的各种因素,并制定工作计划。
“第一书记”作为与群众接触接触最密切,随时都在与群众打交道。吉进波说,必须要“弯下腰”去贴近群众,深入到群众中去。为了尽快进入角色,熟悉脱贫攻坚工作,准确把握当地脱贫工作现状,吉进波阅读查看之前的资料,向村干部了解情况,走访每一户群众,主动到群众中去,在房前屋后,田间地头,与群众“拉家常”,倾听群众心声,记录群众诉求。
吉进波介绍,为了摸清赤农村贫困户整体情况,他花费一个月的时间,每天走访6—8名贫困户家庭,与每一户贫困户年对面交流,从家庭收入、人员情况、信息核查、教育、医疗等方面深入了解。
吉进波说,经过了解,全村共有建档立卡户81户,按致贫原因分类,一步分是残障、慢性病占比大,丧失劳动力82人;其次,81户拼婚胡汇总有26户是长期患有慢性病或者重大残疾,没有收入,甚至还有重新返贫的现象。
通过走访了解情况后,吉进波对贫困户进行研究,找出问题症结,找到致贫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理清脱贫工作思路后,进一步根据脱贫工作规划为贫困户解决面临的问题。
服务群众,广泛宣传扶贫政策
吉进波说,开展扶贫工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腿要勤,更要有耐心,做好扶贫工作,则需要激发群众渴求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扎扎实实地走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他带着诚心到群众中去走访,与群众做到以心交心,把群众当做自己的亲人、朋友,以诚相待。在走访过程中,尽可能地到群众家中看一看,听一听,以请教的语气,了解群众家中生产、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对于群众反映的问题和意见,仔细详尽地一一记录下来。对如何做好村里的经济发展和脱贫攻坚工作,认真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在对贫困户进行走访时,一方面,他仔细了解致贫原因,在反复征求贫困户本人意愿的基础上,因户施策,制订了切实可行的帮扶措施。
另一方面,在走访中,吉进波都会强调,任何困难都是暂时的,虽然目前经济生活条件较差,一直鼓励贫困户要有脱贫致富的勇气和决心,学会一技之长,拓宽增收渠道,提高家庭收入,通过勤劳的双手一定会创造出美好的生活。
通过一次次走访,一次次恳谈,他不断走近群众,贴近贫困户,向贫困户广泛宣传“以奖代补”扶贫政策,贫困助学等教育扶贫政策,核算并跟踪落实各种扶贫补助等。通过深入了解、真诚沟通和善意帮助,贫困户的精神面貌越来越焕发,脱贫信心越来越坚定。
当天,贫困户王上立带着扶贫干部与城网君一同来到自家种植的火龙果基地,他说,这片火龙果基地丰收之后,预计可以盈利2万元的收入,并且这些火龙果苗子、肥料等都是扶贫干部帮他申请的。王上立说,之前家里是比较贫困的,住的是毛坯房,在扶贫干部的帮助下,自家也盖起了新房子;同时,家里还有3个小孩在读书,扶贫干部也尽所能申请教育资金帮助孩子上学。
在吉进波扶贫两个多月中,他把赤农村当做是自己的家园,把贫困户当做是家人,把贫困户的事当做是自己的事,把贫困户的困难当做是自己的困难,这也是他对自我工作的要求。
驻村第一书记吉进波走访贫困户王上立种植的火龙果基地。
发展产业扶贫,动员贫困户参与
赤龙村主要是以平原山坡为主,该村主要种植菠萝、火龙果、良姜、香蕉、玉米等农作物以及外出务工为经济收入来源,多数耕地农业生产用水主要是靠地下水,农业生产条件不均衡等原因造成。吉进波也意识到,要想带领贫困户脱贫致富,必须走产业发展之路。
城网君了解到,顺德区伦教街道对口帮扶湛江徐闻县龙塘镇工作中以来,因地制宜的制定了创新扶贫机制引导成立农产品合作社,实施“公司+合作社+农户+客户”的模式,探索出一条新时期精准扶贫工作的新路径。
“我调研中发现赤龙村种植香蕉、火龙果的群众比较多,但群众对产业种植是比较担心的,要是遇到台风等天气,群众一年的收入就白干了,同时市场销售也是面临的难题。”如何打消群众的这些想法,一直是吉进波思考的问题。
吉进波介绍说,在熟悉当地情况后,根据赤龙村种养特点,依托当地贫困户的种养技术,要进一步扩大香蕉产业发展。因此,吉进波挨家挨户与贫困户进行沟通,积极宣传顺德精准扶贫“以奖代补”政策,发动贫困户参与种植香蕉产业当中,并且能够通过合作社与公司签订购销协议,保证贫困户香蕉种植保底收购,从“输血”转换成“造血”。
吉进波说,接下来,将动员鼓励贫困户参与香蕉产业种植,依托扶贫“以奖代补”等政策,通过各种形式让贫困户参与进来,同时给予种苗、肥料、技术等方面的综合服务。吉进波透露,计划还将会探索开展火龙果产业,依托红果合作社以组团式组织贫困户开展火龙果种植,形成产业规模,带动贫困户走向脱贫致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