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走进顺德> 走进顺德 >发现顺德·凤城八景篇

发现顺德·凤城八景篇

加入时间:2011-02-17 10:35    访问量:2513    信息来源:

2004年10月8日 来源:珠江商报 作者:赵鹏
 
凤城八景:变迁中凸现文化的雍容  
 
    顺德,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不但历史悠久,而且自古以来商业发达,文风鼎盛,县区向来有评议“八景”的传统,清代时这项活动的影响力达到了一个高峰。
 
追溯
 
    谈到“凤城八景”就不能不提“顺德八景”。而最早一次评“八”是在康熙年间。
    当时是什么人评的“顺德八景”,是怎样的一个程序,现在已经无籍可考了。但我们还是可以从历史典籍的只言片语中猜测出当年评定“八景”的大致情形。但凡评定某项关乎地方声誉的“锦标”时,人们总是十分热情,在当代是这样的,在离我们不是特别遥远的康熙年间,情况应该不会差多少。如何评定地方的一处“名胜”,在当时来说都是属于文化人的事情,因为只有掌握了文化,才懂得如何去鉴赏、识别。在古代,文化也是一种权力。
    康熙年间评出的“顺德八景”中有三个是在大良境内的,这个数量凤城人应该是满意的,也是符合大良作为中心城(县)区的历史地位的。时间又过去上百年,历史的时针指到了同治年间,凤城人自己评出了“凤城八景”,这八景中,当然包括康熙年间评出的八景中凤城的三个景点:凤岭朝晖、锦岩夜月、云路松风。因此严格地说,这次真正评出的应该是五景。
 
 
 
    既然“凤、锦、云”早在康熙年间便被评入“顺德八景”,自然有它们的独特与迷人之处。三景中既有尽显高山风情的“凤”,又有颇具中国传统文化韵味的“锦”,还有岭南地区特有的水松风景“云”。
   
凤岭朝晖
 
    凤城位于古县城城墙的西边。据历史记载,早在明嘉庆二十年,西山庙便在凤岭东边建立起来,庙右侧的石门上刻着“凤岭朝晖”四个字。据说当时登岭可以观赏西山的翠竹、万松鹤舞和旭日东升这三大奇观。遥想当年肯定也有很多文人墨客在此写下几多名词佳句,也许有更多的平民百姓逢节遇集,扶老携幼登上高高的凤岭,享受大自然的神奇馈赠,他们或许没有见秋叶落而悲的细腻感情,但当面对如此美丽的景色,相信每个人都不会无动于衷吧。凡间的人享受着凡间的景色,自然而贴切。
    解放以后,当地政府经常带领干部和群众在凤岭上植树造林,经过近半个世纪的经营。现在的凤岭已经是郁郁葱葱,满眼翠绿了。随着凤城建设的推进与居民数量的增多,原来凤岭的规模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了,这就为凤岭公园的建造与扩建埋下了伏笔,建成后的凤岭公园巳经是大良一个重要的景点了,现在凤岭公园东面山体的筑墙上镶嵌着铜雕的名字正是“凤岭朝晖”,这大概不仅仅是一个巧合吧。
   
锦岩夜月
 
    凤城之北,有一处名叫“锦岩”的地方,周围车水马龙,一副繁忙的模样,一百余年前这里也曾是大良的一个著名景点。锦岩古称稳乐山,当时山中古木参天,绿意苍茫,山顶则是岩石裸露,两厢对照,非常奇妙。早在南宋年问,人们便在山中建造了锦岩庙,还有东西两庵、金花庙等景点,山、树、庙、僧人、游人混杂在一起,定有一番别样的风情。锦岩因为地势较高,而且位于旷野之中,因此是赏月的绝佳之处,锦岩上有一个望月亭,历经300年的风雨沧桑,虽然现在已经不存,但还可以想象当年众人赏月的情景。
 
云路松风
 
    很多刚到广东的人都对这里的水松印象很深,凤城八景中就有一处有关水松的“云路松风”。由原县城东门延伸到神步山青云塔下的青云路两旁便是小溪,小溪旁水松繁茂,这一切组成一幅天然画卷。每当风起,如同江涛呼啸,情形很是壮观。据历史记载,青云路是于明代万历年间青云塔建成后修筑的,水松则是在青云路修建的过程中栽种的。这些水松树在顺德沦陷时期,被砍伐殆尽,青云路也被毁坏。
 
唐径榕阴
 
    西山庙附近是一个景点云集之地。除了“凤岭朝晖”便是“鹿径榕阴”。在西山庙左侧石门上就刻着“鹿径榕阴”四个字鹿,在古代的时候通“麓”字,这里山麓上浓荫蔽日,小石径则迂回曲折。这里本是过岭小路,明代建有“鹿径祖社”,路旁栽有很多榕树,并且有凉亭、石凳供游人休息。每当盛夏季节,这里便凉风习习,鸟声不断。现在已经被辟为凤岭公园的一部分了。
 
   
柳波烟雨
 
    现在的凤城电影院附近是大良最为繁华的地段了,而在古代这里则是柳树成行,瓦房成片。每当梅雨时节,远远望去烟雨朦胧,动中寓静,气象恢弘,颇有唐人王维“雨中春树万人家”的意蕴。随着历史的推移,当年的烟雨春波早已不存,往昔的阜南门外,如今已是高楼大厦了。但“柳波烟雨”的美景仍然留在凤城人的内心中。
 
石湖晚望
 
    凤城北门曾经有两处大湖泊,期间有一小山,四周则翠竹葱葱,中间繁华点点,湖水碧澄,景色优美。试想当年,傍晚时分站在湖边凝望,落日余霞,波光粼粼,湖畔则是炊烟袅袅,似诗似画。当年的小渔村,“石湖晚望”一景,现在也变成了繁华的商业区。
 
鉴江竞渡
 
    原县城西南的碧鉴河原称鉴江,即现在的大良河。每年的端午节,各方的龙舟齐聚这里,竞渡河上。每当这时,伏波桥上,两岸水边,人山人海,煞是壮观。解放初,“鉴江竞渡”曾经达到了一个高潮,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渐渐衰落了,每年端午只有数艘龙舟在大良河上比赛。近年,大良河道上由于建了数座低矮的桥梁,龙舟竞渡变渐渐远离了人们,真不知道当年的盛况何时才能重现。
 
桂畔渔歌
 
 
    现在的桂畔海是一个休闲居住的良好去处,而在清代的时候这里的水面更为宽阔,鱼虾无数,每当日落时,晚归的渔舟停靠在岸边,劳作了一天的渔民们欣喜地清点着自己的劳动成果,这样的情景一直持续到上个世纪中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良北区、新滘一带的河流被堵塞,水流变得缓慢,水面也日渐浅窄,但当时的水产品还是十分丰富,六七十年代还有渔民捕捞鱼虾。
 
变迁
 
    民国时期,因为县城内外景物、地貌变化甚大,故而有人提议重新评定“凤城八景”,因为“鹿径榕阴”、“柳波烟雨”、“鉴江竞渡”已经没有了往昔的风采因而被删除,重新补充了“红棉碧嶂”、“万松鹤舞”及“茶步生春”。
    所谓的“红棉碧嶂”也在凤岭周围,说到“红棉碧嶂”,不能不提凤山书院,因为这正是书院内的一处景致。凤山书院建于明代,清代几次重修扩建,内有讲堂、学舍20余间,此外就是多株百年木棉树了,每到春季,花红似火,璀璨非常,与书院后面的青山交相映衬,格外的清幽。美丽的木棉、知识渊博的老先生、来自顺德各地的学子们、还有戒尺、散发着油墨香味的古书,所有的一切都构成了一幅卓然而温馨的“红棉碧嶂”图。
    西山庙的后山上曾经松树茂密,并且时常有灰鹤栖息在上,别具幽逸古旷的情趣,在民国时期的评比中,“万松鹤舞”成为凤城新八景的一景。后来随着自然生态环境的变化,曾经的松树已经被其他的观赏树木所代替,游客也已经无法找到灰鹤的踪影了。但是由于这里的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每天清晨,西山庙后山上还是有众多知名或者不知名的小精灵或在树木间跳跃飞翔,或在空中一展歌喉。当年的“万松鹤舞”已经成为凤岭公园的一部分了。
    现在大良北区是高楼林立、别墅成群了,而在民国时期这里则是河水潺潺、桑田广阔,在春光融融之中,清新的气息直扑眉宇。这便是“茶步生春”了。茶步地区随着顺德农业结构的变化,先后由桑田改为蔗地,后来又成为菜园。进人上个世纪九十年代,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凤城城区逐渐扩大,菜园也终于消失了。
 
点评
 
    现在有很多人对当年评定“凤城八景”颇不以为然,对这些景色的代表性产生置疑。但是如果置身当时的历史环境,你就会发现,无论是康熙年间的“顺德八景”,还是同治年间的“凤城八景”,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顺德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对待自身文化素养的一种高度的自信,试想如果没有相当数量有一定文化修养的知识人群,没有相对富裕悠闲的生活。谁有能力,谁有这份雅兴去评什么“八景”、“九景”呢?数百年的光景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一瞬而已,正是在这一瞬,凤城八景经历了几次变化,但无论是那种变化,凤城人总是以平和的态度去面对它,正是这份平和的态度凸现了代表这片土地的文化之发达与雍容。

上一条:发现顺德·北滘简岸篇

下一条:发现顺德·走进老街——华盖路

【返回】【顶部】【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