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着时髦的缫丝厂女工,为何被叫做“女鬼”?
文化动态   2020-05-19 09:37    2579

 信息来源: 顺德城市网

QQ截图20200518184923.png

顺德蚕丝业全盛期,丝织品种类繁多。


在顺德蚕丝业全盛期,蚕茧每年约24万担至25万担,可产丝五万担,已占全省产量的50%;顺德丝厂最多,全盛时全省蒸汽丝厂202家,顺德占145家,生产土丝的汽喉、业炭炉等小厂更集中在顺德;丝厂收购蚕茧均在顺德设茧栈,各江蚕茧亦大部分运到顺德出售,成为原料购销的集中点;土丝生产占总产量比重很大,蚕丝副产品产量亦相当多,顺德遍地都设有丝圩丝行。因此,顺德成为全省蚕丝业的中心和集散地,出现空前繁荣的景象。


这一经济繁荣之花是由缫丝女工辛勤的汗水浇灌的,尽管她们身穿黑胶绸,脚蹬响木屐,时髦光鲜的衣着打扮也无法遮盖其苍白而憔悴的面容。女工们为此辛劳,是由于负有许多经济上的责任。她们他知道自己赚钱最多的时候是在三十岁左右。过了这个年龄,她就只能到报酬很低的丝织作坊去找工作。大多数女工都是自梳女,她们还考虑到,自己既无丈夫,也无孩子,退休之后就无人照料。因此,在一生的黄金时期,必须最大限度地榨干自己,以赚取更多的钱。人们普遍承认,女工们是非常俭朴的,总是尽量节省,看上去营养不良,健康状况很差。脸色异常苍白,当时人们把她们叫做‘女鬼’。 此外,女工们长年受茧水蒸气所熏,丝偈女工多数是“面熏发落”,这是因为“工厂中夏日空气污浊,而地土卑湿”而引起的生理上的变化。


从事缫丝工作的自梳女们这样描述自己的生活:“操的是笨重的手织机,织上三个钟头全身的衣服能拧下一大把汗水。一天要干上十多个钟头,吃在机旁,睡在机顶,还动不动挨打受骂。逢年过节,自梳女有家归不得,只好拼命织绸来冲淡心头的凄凉悲苦。虽如此卖命,但吃的却是芋头粥、五彩饭,不少自梳女贫病交加,死于机旁,工人们编了这样一首顺口溜:“交货交钱出马路,手拿纸袋去买粮,酒杯装油油不满,豆渣烂菜一把抓”,可见其生活的悲苦。




Copyright @ 1997-2024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顺德支中心 维护
邮编:528300 电子邮箱:sdtsg@163.net